-
公开(公告)号:CN11791393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786997.3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H02J4/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应用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系统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当前处于的能量管理模式;根据能量管理模式,确定系统工作模式;根据系统工作模式对应的控制策略、获取到的系统物理量和系统信息数据以及系统信息物理融合模型,基于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的能量路由器对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和电力电子装置进行控制。本发明中将能量路由器与电气物理信息融合,在信息集成场景通过信息交互技术对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和电力电子装置进行控制,因此能够发挥能量路由器的功能特性,实现对当前配电网的友好互动,提高对当前配电网的控制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91383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785714.3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能源网群协同优化调控方法及系统,应用于能源互联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基于微能源网群中的联络线层级代理,根据获取到的边界节点量测数据,确定各边界节点的第一状态变量估计值;基于微能源网群中的微能源层级代理节点,根据各边界节点的第一状态变量估计值,确定微能源网群内的拓扑连接信息;基于微能源网群中的配电网层级代理节点,根据拓扑连接信息和获取到的每条联络线的电压分布数据,确定微能源网群内的全网电压分布数据;根据全网电压分布数据,对微能源网群进行调控。本发明中基于多个代理节点实现微能源网群的协同调控,无需集中控制,因此可以减少通信负担,能够满足各微能源实时协调控制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09346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0943433.4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系统量测终端配置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计及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终端优化配置方法及装置,包括:基于单个光伏发电设备的容量确定单个光伏发电设备的重要性权重;将所述单个光伏发电设备的重要性权重代入预先构建的配电终端优化配置模型并求解,得到优化结果;将所述优化结果作为配电终端优化配置方案;其中,所述优化结果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种:故障区段上游的二遥终端配置系数、故障区段上游的三遥终端配置系数、故障区段下游的二遥终端配置系数、故障区段下游的三遥终端配置系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科学合理,能在满足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使得经济成本最小。
-
公开(公告)号:CN11901145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0547515.2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姚 , 段青 , 沙广林 , 盛万兴 , 史常凯 , 段祥骏 , 吴云召 , 刘璐 , 丛炘玮 , 马春艳 , 李佳 , 高健 , 赵彩虹 , 王昊晴 , 刘宁 , 蔺海丽 , 冯德志 , 李运硕 , 王素敏 , 赵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电网智能设备终端自动识别方法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从智能设备终端注册信息的自描述序列中提取通信协议特征;基于智能设备终端通信协议特征与预先构建的协议特征库进行协议特征匹配,识别出智能设备终端;该方法和系统通过协议特征匹配可实现接入智能设备终端的自动识别,简化各种不同类配电网智能设备终端的接入配置,提高设备的接入识别效率,减少配电智能设备终端接入和调试的工作量;本发明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可提高运维管理效率,从而为更好地实现配电网智能设备终端即插即用的注册机制服务。
-
公开(公告)号:CN118884111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43274.8
申请日:2024-07-1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王昊晴 , 刘宁 , 沙广林 , 赵彩虹 , 吴云召 , 丛炘玮 , 段青 , 梁英 , 史常凯 , 马春艳 , 张姚 , 刘璐 , 高健 , 蔺海丽 , 卜强生 , 吕朋蓬 , 罗飞 , 郭野 , 高磊 , 崔一嘉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基于配电网馈线终端信息校正的故障区段定位方法及装置,包括:步骤S101采用矩阵算法,基于馈线终端的告警信息确定初始故障区段;步骤S102基于定位结果判据确定初始故障区段是否正确,若是,则将初始故障区段作为最终故障区段,否则,对馈线终端的告警信息进行修正后返回所述步骤S101。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无需额外新增设备即可对馈线终端畸变信号进行修正,提高了配电网故障定位的经济性和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76893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39110.6
申请日:2024-05-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域能源信息物理融合的电力调度方法及装置,包括:对能源互联网中区域进行联盟划分,得到能源互联网的多域能源调度联盟;在多域能源调度联盟中对能源需求侧区域和能源供应侧区域进行能量调度。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灵活配电网中多种形式能量的协调管理、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保障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89544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786782.1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配电网的纵联保护方法及装置,包括:当直流配电网中的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根据发生故障的输电线路上的各限流电抗器的电压突变量,计算得到发生故障的输电线路上的各限流电抗器的电压突变量的余弦相似度;根据发生故障的输电线路上的各限流电抗器的电压突变量的余弦相似度,确定故障类型;当故障类型为直流区内故障时,根据发生故障的输电线路上的限流电抗器的电压采样值,确定故障极,并根据确定的故障极对发生故障的线路进行保护动作。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不仅实现了直流区内外故障的快速识别,而且对采样设备要求不高,不受过渡电阻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直流配电网故障极判定的准确性,确保直流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86483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38771.2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水系锂离子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电池壳体以及置于所述电池壳体内的正极、负极、水系电解液和隔膜;所述正极的活性物质包括LiMn2O4;所述负极的活性物质包括α‑MoO3。本发明公开的水系锂离子电池,采用安全性高的水溶性锂盐和水溶液作为电解液,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能;本发明采用LiMn2O4正极和α‑MoO3负极,这两种电极材料可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制备,降低了锂电池的制造成本;本发明所采用的正负极活性物质,可以用于不同体系的水系金属离子电池,具有巨大的性能潜力;本发明采用中性或弱酸性的水基电解液,具有环境友好和安全的显著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76826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638611.8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C01G39/02 , H01M4/48 , H01M4/13 , H01M4/139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钼微米球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配制(NH4)6Mo7O24水溶液作为溶液A;将盐酸多巴胺加入溶液A中混合均匀得到溶液B;将乙醇加入溶液B中混合均匀得到溶液C;加入氨水将溶液C的PH值调节为8~10,搅拌反应生成沉淀产物;收集清洗所述沉淀产物并置于空气气氛下煅烧得到所述氧化钼微米球。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氧化钼微米球制作电极的方法,本发明通过简单的化学沉淀法制备,降低了电池电极的制造成本;本发明的电极材料可以用于不同体系的可充电二次电池;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可采用中性或弱酸性的水基电解液,具有环境友好和安全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6503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70412.5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46 , H02J3/38 , H02J13/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光柴储一体化能源保障及能量管理系统,包括能量管理数据平台、能量管理监控模块、能量管理软件算法和能量管理系统智能控制策略;能量管理监控模块用于信息采集和生成台账,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至能量管理数据平台;能量管理数据平台用于对能量管理监控模块传输的数据进行数据存储、数据展示和告警提示;能量管理软件算法用于实现数据采集、调度控制计算和孤岛保护;能量管理系统智能控制策略用于实现基于分层多时间尺度通信方式的能源子网中央控制;本发明通过数据信息进行分层多时间尺度通信的控制方式,解决多能源系统协调控制和稳定供电问题,提升能源保障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率、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