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97165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710072399.8
申请日:2017-02-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蒸汽开采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防砂方法,首先采用泡沫冲砂,解除近井污染,为挤压充填建立通道,然后注入高温抑砂剂,稳定粉细砂及粘土颗粒,再进行地层挤压充填,重新建立地层结构,保证地层渗流能力,再利用高温覆膜砂进行封口,满足稠油注蒸汽要求,最后在油套环空进行循环充填,最终建立耐高温、高强度多级挡砂屏障,达到注蒸汽开采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防砂目的。本发明在有效抑制地层砂、粉细砂、泥质、粘土等污染物运移的同时,解除了近井地带污染,保证了地层渗透率,还解决了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注蒸汽破坏挡砂屏障导致防砂有效期短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395885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710071103.0
申请日:2017-02-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防砂用携砂液,具有降粘、增油、低伤害、防水敏、抑制粘土膨胀、携砂能力强等优点,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0.45%~0.6%的携砂液主剂,1%~2%的清洗剂,3%~5%的粘土稳定剂,0.5%~1.5%的水伤害处理剂,余量为水。本发明的携砂液,携砂液主剂溶于水后,支链伸展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提高携砂能力;其中的极性基团能快速渗进稠油,通过增溶、分散、破坏稠油结构、改变组分含量等作用,降低稠油粘度,提高流动性,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应用本发明的携砂液可以提高防砂施工成功率与防砂有效期,降低稠油粘度,改善稠油注汽开发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146782A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110001429.9
申请日:2011-01-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新疆勘探开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蒸汽与氮气复合吞吐采油方法,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a.下注汽管柱:管柱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带均匀配汽阀和补偿器的均匀配汽管柱,上接注采一体化泵,泵上为油管,井口安装亚临界注汽井口;b.注N2和蒸汽:通过油套环空注入蒸汽,同时通过油管向油井注入氮气,调整氮气注入速度,使注入蒸汽全程均匀配注氮气;c.焖井:注完蒸汽和氮气后焖井2-7天;d.放喷:当井口压力降落0.5MPa/天时,以油嘴控制放喷;e.启抽:待畅喷至3t/d液量时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启抽。
-
公开(公告)号:CN102080523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1110001446.2
申请日:2011-01-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新疆勘探开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蒸汽与油溶性降粘剂复合吞吐采油方法,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a.下注汽管柱:管柱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带均匀配汽阀和补偿器的均匀配汽管柱,上接注采一体化泵,泵上为油管,井口安装亚临界注汽井口;b.注降粘剂:先用油溶性降粘剂冲满油管,然后关闭套管阀门,继续向井筒注入油溶性降粘剂;c.注蒸汽:通过油套环空注入蒸汽;d.焖井:注完蒸汽后焖井2-7天;e.放喷:当井口压力降落0.5MPa/天时,以油嘴控制放喷;f.启抽:待畅喷至3t/d液量时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启抽。
-
公开(公告)号:CN102080522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1110001428.4
申请日:2011-01-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新疆勘探开发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浅层超稠油油藏采油方法,该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a.下注汽管柱:管柱结构从下至上依次为带均匀配汽阀和补偿器的均匀配汽管柱,上接注采一体化泵,泵上为油管,井口安装亚临界注汽井口;b.注降粘剂:先用油溶性降粘剂冲满油管,然后关闭套管阀门,继续向井筒注入油溶性降粘剂;c.注N2和蒸汽:通过油套环空注入蒸汽,同时通过油管向油井注入氮气,调整氮气注入速度,使注入蒸汽全程均匀配注氮气;d.焖井:注完蒸汽和氮气后焖井2-7天;e.放喷:当井口压力降落0.5MPa/天时,以油嘴控制放喷;f.启抽:待畅喷至3t/d液量时采用注采一体化管柱启抽。
-
公开(公告)号:CN113738625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010466134.8
申请日:2020-05-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新疆新春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汽采油一体化变排量举升装置及方法,包括:大泵筒,所述大泵筒上端连接油管;大柱塞,所述大柱塞设置在大泵筒内部,所述大柱塞为中空结构;小泵筒,所述小泵筒上端连接大泵筒下端;小柱塞,所述小柱塞设置在小泵筒内部,所述小柱塞为实心结构;脱接器,所述脱接器上端连接大柱塞下端,脱接器下端连接小柱塞上端;注汽外管,所述注汽外管套在大泵筒及小泵筒外部,且注汽外管内壁与上述两泵筒外壁之间均构成环形注汽通道。本发明既可实现注汽采油一体化开采,又可实现排量与井况的动态匹配,缩短排水期,提高热能利用率,延长生产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6969619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10387723.6
申请日:2022-04-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新疆新春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2F9/00 , C02F1/24 , C02F1/38 , C02F1/40 , C02F10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浮旋流一体化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收油外筒,油水切向进口、微气泡释放空间、油水分离主空间、收油内筒和收油装置,该油水切向进口位于该收油外筒的上部,并穿过该收油外筒的筒壁,为含油污水的切向进入口,该收油装置位于该气浮旋流一体化油水分离装置上部,含油污水经过该收油装置后,油水初步分离,该微气泡释放空间位于该收油内筒与该收油外筒之间,含油污水经过该微气泡释放空间,进行油水的二次分离,该油水分离主空间位于该收油内筒的下方,含油污水经过该油水分离主空间,进行油水的三次分离。该气浮旋流一体化油水分离装置稳定了设备处理效果,提高了下游精细处理单元的工作效率,特别适合油田采出水处理撬装站。
-
公开(公告)号:CN112211593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911008699.5
申请日:2019-10-2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新疆新春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高熔点蜡的油井清防蜡系统与方法,系统包括常规油管,还包括高温钢铠电缆,所述常规油管上端丝扣式连接隔热油管,常规油管下端丝扣式连接十字电缆托筒,所述十字电缆托筒下端丝扣式连接笔尖,所述高温钢铠电缆依次穿过隔热油管、常规油管,高温钢铠电缆下端与十字电缆托筒相接。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高含蜡、高析蜡点、高熔点蜡的“三高”油藏清防蜡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04555A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110918980.3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新疆新春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中石化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IPC: F22B1/00 , F22B1/02 , F24S20/40 , F24S20/20 , F24S60/00 , F24S50/00 , E21B43/24 , F03D9/25 , F03D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光‑储互补协同的蒸汽生产及辅助稠油热采系统。一种风‑光‑储互补协同的蒸汽生产及辅助稠油热采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子系统、风力发电子系统、蒸汽生产子系统、运行控制子系统,该方案充分利用太阳能与风能此类可再生资源为稠油热采提供蒸汽,替代了传统蒸汽生产中的直接燃料化石燃料的模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将显著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通过综合利用太阳能与风能互补特性,有效降低了单一能源系统的波动性,提高了蒸汽生产的稳定性。根据辐射热能与风力发电电能的不同特点,差别化互补利用,做到了能量的品位对口及综合梯级利用,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22650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1640589.2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石化新疆新春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裂防砂裂缝扩展模拟物理模型及其制作方法,属于油气资源开发技术领域,其包括中心管、水泥外套、疏松砂岩内核和中心孔,本发明适用于疏松砂岩油藏、稠油出砂油藏和低产能出砂油藏模拟实验,用于模拟这三种类型油藏压裂防砂施工过程中裂缝扩展规律及施工参数优化,所应用的物理模型容易制作,操作方便;通过将物理模型放入大型水力压裂实验系统中,记录模拟压裂过程中裂缝扩展规律及不同参数对裂缝扩展规律的影响,为分析压裂防砂一体技术在疏松砂岩油藏、稠油出砂油藏和低产能出砂油藏中裂缝扩展规律和参数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在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吻合度在85%以上,具有高的精确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