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18052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471865.6
申请日:2014-09-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渗透油藏水驱波及系数的评价方法,包括纵向波及系数和平面波及系数的评价方法。纵向波及系数评价方法包括:确定低渗透油藏纵向波及系数主控因素;引入砂体连通系数修正纵向波及预测公式;进行敏感性分析,绘制图版便于查阅。平面波及系数评价方法包括:通过坐标转换,将低渗透油藏在各向异性时的渗透率转换为各向同性时的渗透率;考虑各向异性和启动压力梯度,确定水驱波及区域面积;确定井控区域面积;将水驱波及区域面积与井控区域面积的比值确定为低渗透油藏的平面波及系数。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对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波及系数的评价,为提高低渗透水驱采收率提供依据和调整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1895896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38722.6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贯穿式水平井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贯穿式水平井每间隔一定距离设置有射孔点,且每一射孔点被防砂筛网包裹;贯穿式水平井一端横穿密封容器内部至另一端后进行固定;贯穿式水平井两端分别为采油端口和控堵水端口,采油端口外连接用于收集实验产物的计量装置;控堵水模拟系统于需要控堵水操作时由控堵水端口置入,用于对贯穿式水平井的见水点进行调控或封堵操作;密封容器由透明材质构成,用于填充油水饱和的多孔介质,且油饱和的多孔介质与水饱和的多孔介质的颜色不同。本发明能够模拟不同开发方式下水平井沿程三维油水演化规律,明确水平井沿程见水规律,且能实现对水平井沿程见水点实现精准控堵水作业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1832164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010631132.X
申请日:2020-07-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页岩气产量预测方法、装置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储层所对应的模拟渗流模型;其中,所述模拟渗流模型包括多个区域单元以及多个裂缝单元;所述区域单元包括基质;利用预设压力计算模型计算与所述目标储层的指定页岩气井相连的区域单元及裂缝单元上的压力值;其中,所述预设压力计算模型包括基于非稳态格林函数对区域单元的边界线的中心点及裂缝单元上的点的压力值进行计算的计算模型;根据计算的所述压力值确定与所述目标储层的指定页岩气井相连的区域单元及裂缝单元向所述指定页岩气井的流量;根据所述流量预测所述指定页岩气井的产量。利用本说明书各个实施例,可以提高产量预测效率以及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13938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65675.X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6F30/2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层合采的连通性评估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对应于目标工区至少两个开发地层的地质参数和生产参数;确定地质参数与单层生产指数之间的单层参数影响关系;所述单层生产指数包括针对单一开发地层进行开发时的生产参数;确定地质参数与合采生产指数之间的合采参数影响关系;所述合采生产指数包括针对至少两个开发地层进行合采时的生产参数;结合所述单层参数影响关系和合采参数影响关系计算连通性系数;基于所述连通性系数评估所述目标工区的连通性。上述方法保证了连通性系数的准确性以及与实际生产工况之间的关联性,提高了生产方案的开采效果,保证了生产开发的有效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1781662B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010630694.2
申请日:2020-07-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储层裂缝参数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储层地质参数建立天然裂缝模型;所述天然裂缝模型用于表示储层中的天然裂缝;基于所述天然裂缝模型和压裂数据确定缝网模型;所述压裂数据包括压裂位置数据和压裂用料数据;所述缝网模型用于表示天然裂缝和压裂形成的水力裂缝所构成的裂缝网络;将所述缝网模型剖分为对应于不同网格的缝网单元;所述缝网单元对应有缝网单元参数;模拟至少两个预设裂缝形态下的缝网单元参数得到裂缝模拟参数;结合生产实测数据对所述裂缝模拟参数进行拟合得到裂缝目标参数;所述生产实测数据包括储层开采过程中的地质参数。上述方法提高了所获取的参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456693A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2010304331.X
申请日:2020-04-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密-页岩油藏超前注气及持续注气补充地层能量的方法,其包括:步骤1:在致密-页岩油藏开发前,通过水平井向地层超前注入混合气体;步骤2:混合气体注入结束后,关闭水平井焖井一段时间,使所述混合气体与地层原油充分混合,以提高地层压力,并通过提高原油溶解气油比提高原油弹性能量,同时实现超前补充地层能量;步骤3:对致密-页岩油藏目标区块的水平井进行体积压裂,以在水平井周围形成压裂缝网,随后水平井开井生产;步骤4:待开井生产一段时间后,通过水平井向地层持续注入混合气体,以补充地层能量,混合气体注入结束后,关闭水平井焖井一段时间,随后水平井开井继续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318052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410471865.6
申请日:2014-09-1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低渗透油藏水驱波及系数的评价方法,包括纵向波及系数和平面波及系数的评价方法。纵向波及系数评价方法包括:确定低渗透油藏纵向波及系数主控因素;引入砂体连通系数修正纵向波及预测公式;进行敏感性分析,绘制图版便于查阅。平面波及系数评价方法包括:通过坐标转换,将低渗透油藏在各向异性时的渗透率转换为各向同性时的渗透率;考虑各向异性和启动压力梯度,确定水驱波及区域面积;确定井控区域面积;将水驱波及区域面积与井控区域面积的比值确定为低渗透油藏的平面波及系数。本发明实施例实现了对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波及系数的评价,为提高低渗透水驱采收率提供依据和调整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4453864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685628.X
申请日:2014-11-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IPC: E21B47/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7/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衰竭开采的动态电模拟装置,包括油/气藏模拟系统、低压电路系统和测量系统;所述油/气藏模拟系统包括油/气层、井和边界;所述低压电路系统为所述边界和所述井之间施加电压以模拟储层与生产井之间的能量差,且通过所述油/气层的电流用于模拟油/气产量;所述测量系统用于获取所述边界和所述井之间的电压数据及通过所述油/气层的电流数据;以及所述低压电路系统为所述边界和所述井之间提供连续减小的电压,以模拟油/气藏衰竭开采的非稳定渗流过程。所述低压电路系统还可以为边界和井之间提供恒定电压。本发明不仅可以用于模拟衰竭开采中的非稳定渗流过程,还可以模拟稳定渗流和非稳定渗流的连续总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2797458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187362.7
申请日:2012-06-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边底水油藏的三维模拟装置,该装置包括一本体和一设置于本体侧面的可拆卸活动侧壁;本体内设有容置腔,本体顶部设有压盖,压盖下部设有活塞;压盖上设有多个与容置腔导通的放气孔;容置腔四周侧壁内设有可密封设置隔板的环槽;本体各壁面及压盖上设有多个孔状功能测量点,功能测量点与容置腔控制导通;容置腔内充满粒状多孔介质;容置腔内的粒状多孔介质中设有多个用于模拟井筒的管柱。该装置能对不同油藏厚度、不同地层倾角、不同驱替方式、不同井网井型开发的边底水油藏进行物理模拟实验,从而研究该油气藏的油水渗流机理,进行不同开发方式效果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2720479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187170.6
申请日:2012-06-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气顶油藏的物理模拟装置,该装置由一立方体容器构成;该立方体容器包括一本体和一设置于本体顶部的压盖,本体内设有容置腔,压盖下部设有与容置腔开口形状相同的活塞;本体的一侧壁设有视窗,本体的其它侧壁或底面设有多个孔状功能测量点;容置腔内充满粒状多孔介质,活塞由容置腔开口处伸入容置腔内并压设于粒状多孔介质上;立方体容器上设有与容置腔导通的注气孔;容置腔内的粒状多孔介质中设有多个用于模拟井筒的管柱。该装置能对不同地层倾角、不同气顶指数的气顶油藏进行物理模拟实验,模拟不同驱动方式以及不同开发方式下的气顶油藏,从而研究气顶油藏中油气水渗流机理,进行气顶油藏不同开发方式效果评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