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03260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1358386.4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岩心渗透率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岩心渗透率测试系统和方法。岩心渗透率测试系统包括第一测量组件、第二测量组件、第三测量组件和第四测量组件,利用保压内筒组件作为岩心渗透率测试容器,通过第一测量组件、第二测量组件、第三测量组件和第四测量组件既能测量保压内筒组件中岩心的渗透率,同时也可进行岩心中油气的收集与测量,岩心一直处于保压内筒组件内,带地层压力和围压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测试,没有直接出筒和二次钻取造成的人为损坏,测试精度将大大提升。岩心渗透率测量方法中使用了上述测试系统,岩心不出筒,其尽可能地保持在原始进筒时的状态,没有人为裂缝、人为打磨等损害,岩心渗透率的测试结果将更为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916757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310734732.2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元素录井及烃源岩评价技术领域,是一种基于元素反演TOC对烃源岩评价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其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对元素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或者利用已测井TOC数据和本区域元素数据建立反演模型,实现烃源岩评价。本发明通过对元素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分别求得Mg、Al、Si、P、S、Cl、K、Ca、Mn、Fe等10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利用已测井TOC数据和本区域元素数据建立反演模型,从而实现烃源岩评价,为烃源岩开发评价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641315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111663187.X
申请日:2021-12-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油勘探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控压气量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该控压气量测试系统包括内筒、补压组件、气量测试组件、压力计、压力控制阀和控制件,补压组件与内筒通过管道连接;气量测试组件与补压组件通过管道连接;压力计用于测试内筒和补压组件的压力;压力控制阀包括第一压力控制阀和第二压力控制阀,第一压力控制阀设于内筒和补压组件之间,第二压力控制阀设于补压组件与气量测试组件之间;控制件被配置为当第一压力计和第二压力计的压差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控制第一压力控制阀和第二压力控制阀的开启。本发明提供的控压气量测试系统能精确测量每个压力段下管道内的气体量,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6295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010014383.3
申请日:2020-01-0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长输管道的监控方法、设备、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属于远程监控技术领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服务器,用于采用应用于过程控制的对象连接与嵌入OPC协议从工业控制系统的数据库获取采用OPC协议的数据单元,所述OPC协议的数据单元包括长输管道中站场或者截断阀室的监控数据;从所述采用OPC协议的数据单元中提取出所述监控数据;将所述监控数据封装为采用全球广域网web协议的数据单元;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对所述监控数据进行存储;web服务器,用于将所述采用全球广域网web协议的数据单元发布在网页上。本公开既能从工控网络实时获取数据,又能保证工控网络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16482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18161.7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孔隙度获取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随钻岩屑孔隙度获取方法,包括将随钻的岩屑样品经过初期热催化、饱和处理和后期热催化处理,利用初期热催化岩屑样品的质量及后期热催化岩屑样品的质量计算干重系数;最后利用湿重和干重差值模型计算每个岩屑样品的岩屑孔隙度,对所有岩屑样品的岩屑孔隙度取平均值,所述平均值作为随钻岩屑孔隙度。本发明所述随钻岩屑孔隙度获取方法可对随钻岩屑进行连续分析,只需要挑选少量样品,充分发挥录井资料的优势,可现场快速进行储层物性评价,对油气发现及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解决了核磁共振需要岩样粒度大、用量大等难题,为油勘探提供了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926672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310822486.6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渤海石油装备(天津)中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倒置潜油电泵管柱结构,包括油管、倒置潜油电泵总成、注入油管;所述油管、注入油管分别与所述倒置潜油电泵总成的上游端、下游端固定连接;所述油管穿过采水层,所述注入油管穿过注入层;采水层的地层水通过倒置潜油电泵总成进行增压,通过注入油管流出给注入层进行注水,从而实现给地层补充能量的目的;本发明的结构可以实现将出水层地层水直接回注到地层,相比传统的注水系统,该注水系统无需建设传统注水系统中的水源井站、注水站等站点,可节约大量设备及人员的投入,同时可提高注水的效率和质量,具有很好的可推广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6482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618161.7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孔隙度获取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随钻岩屑孔隙度获取方法,包括将随钻的岩屑样品经过初期热催化、饱和处理和后期热催化处理,利用初期热催化岩屑样品的质量及后期热催化岩屑样品的质量计算干重系数;最后利用湿重和干重差值模型计算每个岩屑样品的岩屑孔隙度,对所有岩屑样品的岩屑孔隙度取平均值,所述平均值作为随钻岩屑孔隙度。本发明所述随钻岩屑孔隙度获取方法可对随钻岩屑进行连续分析,只需要挑选少量样品,充分发挥录井资料的优势,可现场快速进行储层物性评价,对油气发现及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解决了核磁共振需要岩样粒度大、用量大等难题,为油勘探提供了技术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848155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68182.0
申请日:2024-06-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IPC: E21B2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井溢流监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钻井非满管及其监测溢流方法,所述钻井非满管包括槽体、流量测量模块和自适应排砂模块,其中,所述流量测量模块和自适应排砂模块均设置在槽体内部;所述槽体侧边设置有钻井液入口,用于接收钻井液进入所述流量测量模块和自适应排砂模块;所述自适应排砂模块,用于缓冲所述钻井液;所述流量测量模块,用于根据缓冲后的钻井液计算测钻井出口的钻井液流量值;基于所述钻井出口的钻井液流量值的变化,实现钻井非满管溢流监测。本发明是通过建立独立稳定的测量区,通过流量传感器测量出测量区内部钻井液高度,在通过计算模型计算出出口流量值,从而实现流量值的监测,提高了溢流及时监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05986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270925.4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渤海石油装备(天津)中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IPC: B01F23/43 , B01F33/82 , B01F101/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型动态稀稠油混配装置,包括管状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轴向安装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游端固定安装双线叶轮,所述转动轴下游端转动安装若干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过流孔,且所述支撑架被所述外壳体限位,所述支撑架之间固定安装至少一对搅拌叶轮,搅拌叶轮之间安装隔离套,所述外壳体上环向开设有若干进液孔,所述进液孔上固定安装过滤网,通过进液孔进入外壳体内部的液体依次经过双线叶轮、搅拌叶轮;本发明能增强稀稠混配效果,特别是对油质超稠,沥青质含量高的电泵井尤其适用,并减少稠油上返堵泵的风险,延长电泵运行寿命,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221485256U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23475322.5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大庆油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照工艺模块。主要解决现有的管道焊缝无法包括全部特殊工况而无法验证检测系统性能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段上分别设有内壁不等厚焊缝缺陷(5)、厚壁焊缝缺陷(6)、内外壁不等厚焊缝缺陷(8)、外壁不等厚焊缝缺陷(9)、薄壁焊缝缺陷(10)、小口径焊缝缺陷(12),管段和弯头连接处设有弯头焊缝缺陷(13),管段与法兰连接处设有凸面带颈对焊法兰焊缝缺陷(14)。该透照工艺模块可以模拟各种特殊工况,用于验证CR/DR检测系统的性能及检测人员的技能培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