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钻岩屑孔隙度获取方法
    1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916482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18161.7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孔隙度获取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随钻岩屑孔隙度获取方法,包括将随钻的岩屑样品经过初期热催化、饱和处理和后期热催化处理,利用初期热催化岩屑样品的质量及后期热催化岩屑样品的质量计算干重系数;最后利用湿重和干重差值模型计算每个岩屑样品的岩屑孔隙度,对所有岩屑样品的岩屑孔隙度取平均值,所述平均值作为随钻岩屑孔隙度。本发明所述随钻岩屑孔隙度获取方法可对随钻岩屑进行连续分析,只需要挑选少量样品,充分发挥录井资料的优势,可现场快速进行储层物性评价,对油气发现及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解决了核磁共振需要岩样粒度大、用量大等难题,为油勘探提供了技术保障。

    随钻岩屑孔隙度获取方法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6482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618161.7

    申请日:2024-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孔隙度获取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随钻岩屑孔隙度获取方法,包括将随钻的岩屑样品经过初期热催化、饱和处理和后期热催化处理,利用初期热催化岩屑样品的质量及后期热催化岩屑样品的质量计算干重系数;最后利用湿重和干重差值模型计算每个岩屑样品的岩屑孔隙度,对所有岩屑样品的岩屑孔隙度取平均值,所述平均值作为随钻岩屑孔隙度。本发明所述随钻岩屑孔隙度获取方法可对随钻岩屑进行连续分析,只需要挑选少量样品,充分发挥录井资料的优势,可现场快速进行储层物性评价,对油气发现及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解决了核磁共振需要岩样粒度大、用量大等难题,为油勘探提供了技术保障。

    一种钻井非满管及其监测溢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81553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68182.0

    申请日:2024-06-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井溢流监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钻井非满管及其监测溢流方法,所述钻井非满管包括槽体、流量测量模块和自适应排砂模块,其中,所述流量测量模块和自适应排砂模块均设置在槽体内部;所述槽体侧边设置有钻井液入口,用于接收钻井液进入所述流量测量模块和自适应排砂模块;所述自适应排砂模块,用于缓冲所述钻井液;所述流量测量模块,用于根据缓冲后的钻井液计算测钻井出口的钻井液流量值;基于所述钻井出口的钻井液流量值的变化,实现钻井非满管溢流监测。本发明是通过建立独立稳定的测量区,通过流量传感器测量出测量区内部钻井液高度,在通过计算模型计算出出口流量值,从而实现流量值的监测,提高了溢流及时监测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