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6394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739977.5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IPC: H04N7/18 , H04N23/67 , H04N23/695 , H04W4/38 , H04L6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位点物候监测系统,包括主控模块、云台模块、影像模块以及传感器模块。主控模块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或者运动控制卡、上位机以及物联网网关,上位机与PLC可编程控制器或者运动控制卡经由线缆通信并通过物联网网关将数据传回至后台存储,影像模块、云台模块和传感器模块均与上位机经由线缆通信。云台模块具有旋转俯仰调节件,PLC可编程控制器或者运动控制卡通过上位机控制旋转俯仰调节件的调节角度。影像模块用于采集物候监测的影像数据并传输至上位机。传感器模块包括若干植物生理与环境指标传感器,用于采集周围环境与植物生理数据并传输至上位机。采用上述监测系统及设置,能够利用一个监测系统进行多角度监测,并且可以与其他传感器通信并互传信息,同时可以在不改变拍摄角度的前提下,对相机进行维修和更新,以维持长时间拍摄。
-
公开(公告)号:CN117630337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012980.0
申请日:2024-01-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Inventor: 刘楠
IPC: G01N33/24 , G06V20/17 , G06V10/7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壤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人机的珊瑚沙盐碱监测方法,包括采样模块、通信模块、无人机、控制模块和计算模块;所述采样模块用于对珊瑚沙土壤的各种参数进行采样;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实现采样模块与无人机的信息交流以及无人机与控制模块之间的信息交流;所述无人机用于获取珊瑚沙地区的图像;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无人机的活动并获取所述无人机和所述采样模块所采集的信息,所述计算模块用于计算珊瑚沙地区的生态质量指标。本方案通过采用无人机对珊瑚沙进行巡检,并通过无人机与提前设定采样模块中的设备进行信号交流从而获取珊瑚沙土壤的各种参数,有利于节省人力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795807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98411.2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Inventor: 刘楠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热带珊瑚岛植物群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热带珊瑚岛中选取至少一目标区域,所述目标区域为热带珊瑚岛长势良好的先锋植物冠幅下方的遮阴地表区域;选取至少一目标植物,将所述目标植物种植在所述目标区域内;对所述先锋植物和目标植物的生长、生理生态特征和繁殖性状进行跟踪观测得到观测数据;根据所述观测数据将目标区域与合适的目标植物进行搭配,构建热带珊瑚岛植物群落。采用本发明,可以降低热带珊瑚岛植被构建成本,有目的地对进行植物物种配置,优化珊瑚岛植物群落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9952907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1910296086.X
申请日:2019-04-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功能性状筛选热带珊瑚岛植被恢复物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目标物种,检测目标物种的抗逆生物学功能性状的数据;选取备选物种,检测备选物种的抗逆生物学功能性状的数据;构建基于植物生物学功能性状的植被恢复物种筛选模型;将目标物种的抗逆生物学功能性状的数据及备选物种的抗逆生物学功能性状的数据导入植被恢复物种筛选模型;将备选物种的抗逆生物学功能性状的数据与目标物种的抗逆生物学功能性状的数据进行相似度匹配,筛选出潜在的植被恢复物种。通过该方法可快速的筛选出合适的用于植被恢复的植被物种。
-
公开(公告)号:CN117935058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115906.1
申请日:2024-01-2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Inventor: 刘楠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无人机获取树冠生物学性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域内的冠层可见光影像,结合冠层可见光影像和地面调查数据,在研究区域内确定至少一优势树种;获取优势树种的树冠正射影像和在不同波长下的多个树冠反射光谱;根据冠层可见光影像提取各个优势树种的树冠冠幅、各个优势树种的树冠面积以及各个林窗的林窗面积,根据所有的树冠冠幅、树冠面积和林窗面积计算得到树冠结构指标;根据预设方位在各个树冠正射影像上选取目标区域,提取目标区域内的开花面积,根据目标区域和对应的开花面积计算得到对应的开花覆盖度;根据树冠反射光谱计算冠层植被指数。采用本发明,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冠层植被指数。
-
公开(公告)号:CN116987705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693341.0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番茄SlAHL1基因在培育抗盐和/或抗旱植物品种中的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SlAHL1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与SEQ ID NO.1所示序列完全互补配对,或为编码如SEQ ID NO.2所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通过过量表达SlAHL1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盐和/或抗旱性,可应用于植物遗传工程育种,为植物抗盐和/或抗旱新种质的创制或改良提供新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500596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65498.7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麻黄基因CeSC20及其应用,所述木麻黄基因CeSC20的c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为与SEQ ID NO.1完全互补配对的序列,或为编码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通过基因克隆进行功能研究发现,上述CeSC20基因能够提高生物体的抗旱能力,可广泛应用于提高生物体的抗旱能力,包括构建抗旱酿酒酵母工程菌株,培育抗旱的植物品种,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等,在微生物和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500595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65496.8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麻黄基因CeDREB1及其应用,所述木麻黄抗旱基因CeDREB1的c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或为与SEQ ID NO.1完全互补配对的序列,或为编码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通过基因克隆进行功能研究发现,上述CeDREB1基因能够提高生物体的抗旱能力,可广泛应用于提高生物体的性抗旱性,包括构建抗旱酿酒酵母工程菌株,培育抗旱的植物品种,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等,在微生物和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74936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1147532.8
申请日:2024-08-20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热带珊瑚砂中短枝木麻黄耐旱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萌发后的短枝木麻黄幼苗,于红壤中培养,并在所述短枝木麻黄幼苗的根部位置添加丛枝菌根真菌;所述丛枝菌根真菌为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和/或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2)培养55天‑65天后,将短枝木麻黄幼苗转移至珊瑚砂中进行培养。本发明方法可以有效促进短枝木麻黄幼苗在珊瑚砂中培养时的生长发育,显著增加其生物量,使其更好地生长,从而提高热带珊瑚岛防风固沙林的构建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753497A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2110139928.8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防治外来植物入侵和蔓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南美蟛蜞菊的生态防控方法,本发明采用二层遮阴网遮阴的方法对南美蟛蜞菊进行防控,防控效果显著,即使极度旺盛生长的地方都能进行完全控制,减少控制的时间长度,控制效果显著,同时遮阴网可以重复利用,且可以回收,不仅防除效果好,对环境更是无污染。对于南美蟛蜞菊等草本入侵植物入侵面积较小的地方,且对生态环境要求高的地方,可以使用本发明的生态防除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