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12477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80062298.1
申请日:2015-11-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86 , H01M2/14 , H01M2/1653 , H01M2/166 , H01M10/0525 , H01M10/05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包含:扁平卷绕电极体,其中延长的正极、延长的负极以及用于隔开正极和负极的延长的分隔器(70)彼此重叠并且沿着纵向卷绕;和非水电解质。分隔器(70)包括由树脂基材形成的基材层(90),和在基材层(90)的一个表面上提供的耐热层(80),并且在基材层(90)和耐热层(80)之间的粘合强度是0.19‑400N/10mm。
-
公开(公告)号:CN104137295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280070097.2
申请日:2012-02-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22 , H01M2/1077 , H01M10/0468 , H01M10/0472 , H01M10/65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蓄电装置。使赋予各反应区域的约束力均等,并且对蓄电元件的整体赋予均等的约束力。蓄电装置具有沿规定方向并排配置的多个蓄电元件、配置于在规定方向相邻的2个蓄电元件之间的约束板。蓄电元件具有进行充放电的发电元件、收纳发电元件的壳体。约束板具有突起部,突起部对蓄电元件赋予约束力,并且在与蓄电元件之间形成空间。发电元件具有正极板、负极板、配置于正极板以及负极板之间的隔片。另外,发电元件包含进行伴随于充放电的化学反应的反应区域。多个突起部具有与壳体的第1区域接触的第1突起部、与壳体的第2区域接触的第2突起部。壳体的第1区域与反应区域对置,壳体的第2区域与发电元件中的反应区域以外的区域对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067415B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280067625.9
申请日:2012-01-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电池具备:向主体的外方突出的外部端子;用于将来自所述主体内部的电力取出到外部端子的金属端子;和对所述主体与外部端子以及金属端子之间进行绝缘的绝缘部件。所述金属端子具有:基部,其与所述主体内部连接,并沿着与在所述主体中外部端子突出的一面相同的平面而延伸;和前端部,其从所述基部进一步延伸并固定有所述外部端子。所述外部端子的前端面形成为所述金属端子的前端部侧低、基部侧高的倾斜面。根据本发明,能够控制向外部端子施加来自外方(突出方向)的载荷·冲击时的外部端子的倒伏方向,能够抑制外部端子与电池主体的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4603990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380046044.1
申请日:2013-08-1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10/052 , H01M10/0567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7 , H01M4/13 , H01M4/131 , H01M4/1391 , H01M4/366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69 , H01M10/058 , H01M10/0587 , H01M2220/20 , H01M2300/0017 , H01M2300/0025 , H01M2300/0028 , H01M2300/0034 , H01M2300/0037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在上述负极的表面存在环状硅氧烷和/或其反应生成物。上述环状硅氧烷为侧链具有至少1个二甲基甲硅烷氧基的环状硅氧烷(含有硅烷氧基侧链的环状硅氧烷)。
-
公开(公告)号:CN103229344A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080037198.0
申请日:2010-12-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2/02 , H01M2/06 , H01M2/26 , H01M2/30 , H01M4/13 , H01M4/66 , H01M10/052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 H01M2/06 , H01M2/263 , H01M2/30 , H01M4/66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扁平型的电极卷绕体。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配置成分别与电极卷绕体连接、且一部分从电池壳体的盖向外部突出。进而,电极卷绕体的卷绕轴方向的长度为W,电极卷绕体的与卷绕轴方向垂直且与扁平面平行的方向的尺寸为H,对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中的至少任一方的、端子与非涂敷部连接的连接范围内的距离盖部最远的位置与电极卷绕体中配置在盖部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X时,按由值(X/H)和值(H/W)在(X/H,H/W)面内定义的点位于在同一面内连接(0.50,0.70)、(0.32,0.40)、(0.70,0.40)这3点而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来确定W、H、X的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470591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510632959.1
申请日:2015-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45 , H01M2/107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组。第一端板(30)配置在二次电池单元(10)的层叠体的在层叠方向上的一端处。第二端板(40)配置在二次电池单元(10)的层叠体的在层叠方向上的另一端处。约束部件(50)与第一端板(30)和第二端板连结。约束部件向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施加从在层叠方向上的两侧夹住并约束层叠体的约束载荷。在约束部件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两者连结的状态下,第一端板能相对于第二端板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5470591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632959.1
申请日:2015-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345 , H01M2/1077 , H01M10/4235 , H01M10/04 , H01M10/4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组。第一端板(30)配置在二次电池单元(10)的层叠体的在层叠方向上的一端处。第二端板(40)配置在二次电池单元(10)的层叠体的在层叠方向上的另一端处。约束部件(50)与第一端板(30)和第二端板连结。约束部件向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施加从在层叠方向上的两侧夹住并约束层叠体的约束载荷。在约束部件与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两者连结的状态下,第一端板能相对于第二端板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3229344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080037198.0
申请日:2010-12-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7 , H01M2/02 , H01M2/06 , H01M2/26 , H01M2/30 , H01M4/13 , H01M4/66 , H01M10/052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 H01M2/06 , H01M2/263 , H01M2/30 , H01M4/661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扁平型的电极卷绕体。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配置成分别与电极卷绕体连接、且一部分从电池壳体的盖向外部突出。进而,电极卷绕体的卷绕轴方向的长度为W,电极卷绕体的与卷绕轴方向垂直且与扁平面平行的方向的尺寸为H,对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中的至少任一方的、端子与非涂敷部连接的连接范围内的距离盖部最远的位置与电极卷绕体中配置在盖部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X时,按由值(X/H)和值(H/W)在(X/H,H/W)面内定义的点位于在同一面内连接(0.50,0.70)、(0.32,0.40)、(0.70,0.40)这3点而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来确定W、H、X的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682449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310397260.2
申请日:2013-09-0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8 , H01M10/0525 , H01M4/4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68 ,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10/0525 , H01M10/056 , H01M10/0569 , H01M10/058 , H01M2300/0025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Y10T29/49108
Abstract: 生产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选择具有指定比表面积的正电极活性材料,和制备含有指定浓度的LiPO2F2的非水电解质溶液。在给出正电极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x[m2/g]与非水电解质溶液中化合物浓度y[mol/kg]之间的关系的xy-坐标平面中,指定比表面积与指定浓度的组合对应于位于通过将6个点(x,y)=(0.80,0.035)、(2.20,0.05)、(2.60,0.10)、(2.60,0.16)、(0.80,0.16)和(0.50,0.10)以该顺序以直线连接而形成的六角形内部区域内的值的组合。
-
公开(公告)号:CN104956535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380071371.2
申请日:2013-01-2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63 , H01M2/0217 , H01M2/0473 , H01M2/305 , H01M10/0525 , H01M2220/20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其在扁平状卷绕型的电极体异常发热的情况下,能够在电极体之中正极最内周弯曲部的正极突出卷绕部侧(轴线的一侧)合适地抑制短路发生。本发明中,电池(10)的扁平的电极体(30)具有位于电极体宽度方向(GH)的一侧(GA)的一侧弯曲端部(30f)、和位于另一侧(GB)的另一侧弯曲端部(30g),正极板(31)的正极最内周弯曲部(31r)被配置于一侧弯曲端部(30f)内,在将从电极体的正极突出卷绕部(30c)之中与正极端子构件(60)的端子连接部(61j)连接的正极连接部(30cj)、到电极体的所述一侧(GA)端(30ft)为止的尺寸设为距离Ha,并将从正极连接部、到电极体的所述另一侧(GB)端(30gt)为止的尺寸设为距离Hb时,端子连接部在满足Ha≥1.1Hb的位置与正极连接部连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