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光学膜的方法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26981A

    公开(公告)日:2012-08-08

    申请号:CN201210021468.X

    申请日:2012-01-31

    Inventor: 石上佳照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7/0021 B29C47/88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使用丙烯类树脂来制造相位差均匀性及透明性优良、且局部的缺陷少的光学膜的方法。一种制造用丙烯类树脂形成的光学膜的方法,其中,包括将包含丙烯类树脂的熔融状膜用弹性辊和流延辊夹压的工序,所述弹性辊的表面上的与所述熔融状膜相接的部分由包含金属氧化物和/或半金属氧化物的材料形成,且所述部分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4μm以上且0.12μm以下。

    透明树脂膜的制造方法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28065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535370.8

    申请日:2019-06-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得到均匀透明树脂膜的透明树脂膜的制造方法。透明树脂膜的制造方法具有:分别把持包含选自由聚酰亚胺系树脂及聚酰胺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树脂的长条带状透明树脂膜的两个端部的工序;对被把持的膜进行传送的工序;使被把持的膜的宽度为规定的距离(其中,距离中不包含把持部),在干燥机内对前述树脂膜进行热处理的工序;使从干燥机中移出的树脂膜的宽度(其中,宽度中不包含把持部)相对于即将从干燥机中移出之前的树脂膜的宽度(其中,宽度中不包含把持部)而言为0.90~1.20的工序;以及将把持解除的工序,将把持解除的工序中,夹具的松弛量(F)与从干燥机中移出的膜的宽度(其中,宽度中不包含把持部)(W)之比满足1.6≤F/W×100≤7.0。

    分切加工拉伸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476309B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610702354.X

    申请日:2016-08-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了在搬运中的拉伸膜中产生褶皱、因该褶皱引起的破裂的分切加工拉伸膜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依次包括:拉伸工序,在分别利用夹子把持长条带状的树脂膜(RF)的两端部的同时将夹子之间的距离扩宽,由此获得至少沿宽度方向拉伸了树脂膜(RF)的拉伸膜(EF);贴合工序,在使保护膜(PF1)重叠于拉伸膜(EF)的状态下通过一对夹持辊(14)之间,由此在拉伸膜(EF)上贴合保护膜(PF1);以及切断工序,通过分切加工,将拉伸膜(EF)的端部与保护膜(PF1)一起切断。

    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719929A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1229622.6

    申请日:2015-0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伸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第一工序,将热塑性树脂膜的宽度方向两个端部用夹子夹住后至少沿宽度方向进行拉伸,得到拉伸膜;第二工序,在剪切拉伸膜的宽度方向两个端部后,使之通过驱动辊;和第三工序,进一步剪切通过驱动辊后的拉伸膜的宽度方向两个端部。

    树脂膜的输送方法及装置、层叠膜的制造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304008A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710251072.7

    申请日:2017-04-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树脂膜的褶皱的树脂膜的输送方法、层叠膜的制造方法、树脂膜的输送装置以及层叠膜的制造装置。树脂膜的输送方法包括由第一辊(1)以及第二辊(2)在第一树脂膜(6)与第二树脂膜(8)彼此重合的状态下夹持并输送第一树脂膜(6)及第二树脂膜(8)的工序,第一辊(1)与第一树脂膜(6)接触,第二辊(2)与第二树脂膜(8)接触,第一辊(1)的表面的与第一树脂膜(6)接触的接触区域(1a)的宽度(W1a)比第一树脂膜(6)的宽度(W6)以及第二树脂膜(8)的宽度(W8)中的至少一方窄,使第一树脂膜(6)以及第二树脂膜(8)从第一辊(1)侧进入第一辊(1)与第二辊(2)之间。

    结晶性树脂薄膜制造方法和结晶性树脂薄膜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744851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113195.1

    申请日:2012-04-17

    Inventor: 石上佳照

    Abstract: 通过在利用具有开口部(52)的护罩(50)围绕通过从T型模头(12)挤出熔融的结晶性树脂而成型的熔融状片(S)的同时,利用金属弹性辊(14)、浇铸辊(16),(18)进行搬送,使其冷却固化。即使是温度梯度大、风的影响大的由结晶性树脂组成的熔融状片(S),通过利用护罩(50)围绕,也能够减少风的影响而获得均匀性优异的结晶性树脂薄膜。护罩(50)具有开口部(52),因而T型模头(12)的温度控制变得容易,能够获得均匀性优异的结晶性树脂薄膜。由于是仅仅用护罩(50)围绕熔融状片(S)的构成,因而与使用惰性气体等的构成相比能够制成廉价的设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