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斑恩蚜小蜂规模化繁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39675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810411727.7

    申请日:2018-0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粉虱害虫专性寄生蜂‑双斑恩蚜小蜂的规模化繁殖方法,通过在清洁植物种植室、粉虱接种室、粉虱繁育室、双斑恩蚜小蜂接种室以及粉虱‑双斑恩蚜小蜂分离室五个独立的温室内完成。所述方法依次为:寄主植物烟草、棉花、番茄、芥蓝和一品红的种植培育;不同寄主植物粉虱接种;不同寄主植物上粉虱发育、双斑恩蚜小蜂接种、粉虱‑双斑恩蚜小蜂分离、蜂蛹收集、蛹盒制作保存等。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双斑恩蚜小蜂的规模化繁殖,多寄主植物培育可以增加双斑恩蚜小蜂实际防治粉虱时对寄主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其寄生效率。

    一种高致病力生防菌爪哇虫草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355208B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1811505030.2

    申请日:2018-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高致病力生防菌爪哇虫草及其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爪哇虫草(Cordyceps javanica)对烟粉虱和柑橘木虱具有很强的侵染杀虫效果,并筛选到一株具有高致病力的爪哇虫草菌株GZQ‑1,于2018年8月2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菌株保藏编号:GDMCC No:60437。该菌株是一种昆虫病原真菌,可作为一种活体生物农药,在烟粉虱和柑橘木虱的生物防治中,以及对于由烟粉虱和柑橘木虱传播病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方面具有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潜力。

    马铃薯瓢虫与茄二十八星瓢虫SCAR标记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016509A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910205412.1

    申请日:2019-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马铃薯瓢虫与茄二十八星瓢虫SCAR标记及其应用。本发明首次得到了马铃薯瓢虫的SCAR标记片段和茄二十八星瓢虫的SCAR标记片段;并基于所述SCAR标记片段构建了马铃薯瓢虫与茄二十八星瓢虫的检测及鉴别SCAR标记引物组,该引物组稳定性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能够准确、稳定、快速地检测并鉴别两种二十八星瓢虫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鉴别准确度高,成本较低,且对标本的完整性无要求,为马铃薯瓢虫与茄二十八星瓢虫的检测及鉴别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两种二十八星瓢虫的田间精准性防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种阿里食虱跳小蜂的规模化繁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54592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243178.2

    申请日:2017-04-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阿里食虱跳小蜂的规模化繁殖方法,先培育增殖可供柑橘木虱生长的寄主植物,然后选择生长状态良好的寄主植物转至第一隔离室的养虫笼中,再在每株寄主植物上释放野外采集的柑橘木虱成虫,使其繁育大量柑橘木虱若虫;将繁育有柑橘木虱若虫的寄主植物分别转移到第二隔离室和第三隔离室的养虫笼中;将野外采集的阿里食虱跳小蜂释放到第二隔离室,进行繁育;最后将第二隔离室中繁育好的阿里食虱跳小蜂转移到第三隔离室中进行大量扩繁,然后采集繁育完成的阿里食虱跳小蜂,保存备用。该规模化繁殖方法具有工艺步骤连续循环、可周年繁殖的优点,且解决了传统繁蜂方法占用空间大、成本昂贵等弊端,所繁育的阿里食虱跳小蜂易于收集与保存。

    一种亮腹釉小蜂的规模化繁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06374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00671.3

    申请日:2016-06-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A01G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亮腹釉小蜂的规模化繁殖方法,所述繁殖方法包括柑橘木虱的虫种管理、柑橘木虱的接种、柑橘木虱若虫的繁育、亮腹釉小蜂的蜂种管理、亮腹釉小蜂的接种、亮腹釉小蜂蜂蛹的繁育以及蜂蛹的收集。本发明提供的亮腹釉小蜂的规模化繁殖方法具有工艺步骤连续循环,可周年繁殖的优点,并且该繁殖方法的繁育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能耗小,繁育得到的亮腹釉小蜂品质上乘,解决了农林业防治柑橘木虱供给不足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