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72010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274439.4

    申请日:2022-1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混凝土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沉淀池、污泥浓缩池、清水池、调节池提升泵、酸加药单元和絮凝剂加药单元;调节池的调节池提升泵的第一输水管道的出口与调节池进水管连通,第二输水管道连通到沉淀池的进水端;沉淀池的上清液连通到清水池;沉淀池的排污泥管连通到污泥浓缩池;污泥浓缩池具有与调节池连通的上清液溢流孔。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能够有效处理混凝土生产废水,处理效果稳定可靠,运行维护管理简便、占地面积小,节约投资,污水回收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

    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漂浮式集鱼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41856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320464.6

    申请日:2020-04-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漂浮式集鱼装置,包括浮板、围栏、集鱼网箱、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蓄电池、隔网和底网,浮板顶部外围设有围栏,带有太阳能电池板的蓄电池设置在浮板顶部,在浮板的正中开有安装集鱼网箱的安装通孔,圆柱形的集鱼网箱位于浮板下方并垂直浸没于水中,集鱼网箱与浮板上方相通,集鱼网箱内部设有水下集鱼灯、饵料袋、水下摄像头,集鱼网箱侧面按不同高度和不同方向设有进鱼口,多片隔网位于浮板下方、沿集鱼网箱外围圆周分列布置,底网设于集鱼网箱和多片隔网底部,与集鱼网箱和多片隔网相接。先对鱼进行长时间诱集,再对鱼进行吸取,提高了鱼吸取效率;使用诱鱼装置提高了诱鱼效果,整体提高了集运鱼工作效率。

    一种用于库区的仿生态鱼类繁殖平台及其设计运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6945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29041.1

    申请日:2024-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库区的仿生态鱼类繁殖平台及其设计运行方法,包括环形槽体、布置在环形槽体四周并与环形槽体连接的充气浮筒,通过向充气浮筒充气或放气,使环形槽体漂浮于库区,在环形槽体中,位于短边两侧安装有推动环形槽体内水流有一定流速的变频水泵,环形槽体短边两侧设置开口,开口处有一定的流速,利用鱼的顶流习性将鱼诱入环形槽体,在槽体开口里侧设置有防止鱼类逃出的可旋转八字形格栅,环形槽体底部铺有模拟河流底质环境、便于鱼类产卵的细砂卵石,在环形槽体中心设置凸起的导流岛,导流岛与环形槽体长边平行,两台变频水泵位于导流岛外侧的两侧,使环形槽体中的水流形成环流。使本地鱼类能保持一定的资源量并能延续种群。

    一种水污染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32272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310200205.3

    申请日:2023-03-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污染治理装置及治理方法,治理装置,包括一级净化筒和二级净化筒,于一级净化筒的上端设有上端盖;腔室调整机构与上端盖连接,其下端分别伸入一级净化筒和二级净化筒内;一级净化筒的内腔内形成有一级净化腔,二级净化筒的内腔内形成有二级净化腔,于一级净化腔和二级净化腔内分别填充有活性炭球;于所述一级净化筒和二级净化筒的下端分别安装有污水注入机构和下端盖,于下端盖上构造有出水接头;治理方法通过上述治理装置来实现,实现自流式污水净化和强制式污水净化。本发明能够在常压或者高压下进行污水的净化作业,使得净化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缩短污水净化的流程,提高净化效率。本发明适用于污水治理的技术领域。

    一种人工湿地装置及方法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509955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11499156.4

    申请日:2023-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工湿地装置及方法,人工湿地装置,包括总池、同轴套管、隔板、水流折形路径结构、进水口、出水口、多层表流池结构、出水弯管、联通管、沉淀池和进水管。本发明利用沉淀池对污水进行沉淀,然后经过联通管进入到同轴套管外管和内管之间,从同轴套管的出水口排出到总池内,污水进入总池内后在导流碗的导向作用下向上运动,经过沸石层和砾石层对污水净化后经过砂层过滤进入到进水口内,然后通过同轴套管的内管上升到出水弯管,然后污水进入到多层表流池结构进行表流净化,然后从总池上部左侧排出,通过导流碗结构增加了污水行动路程且通过多层表流池结构增加了表流处理路程,进而减小了人工湿地所占用的面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