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389926C
公开(公告)日:2008-05-28
申请号:CN200510017033.8
申请日:2005-08-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加工技术,涉及一种新的热作模具钢焊接材料。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既适用于模具钢缺陷修复,又可以用于自动堆焊制造模具的热作模具钢焊接材料。具体技术方案是:其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wt%):C:0.15-0.35;Cr:8.0-11.0;Mo:0.8-1.5;Ni:0.60-0.92;V:0.60-1.05;W:0.20-0.50;Mn:0.20-0.55;Si:0.50-0.85;S:≤0.035;P:≤0.040;Ce:0.001-0.050;Ti:0.005-0.025;B:0.002-0.015。
-
公开(公告)号:CN101890589B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0910217930.1
申请日:2009-12-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镍铬钛锡合金(NiCrTiSn),应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钎焊制备立方氮化硼高温超硬耐磨复合材料的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一种制备高温超硬耐磨复合材料的方法,采用颗粒大小为60-80μm,纯度为99.99%的钎焊立方氮化硼颗粒高温镍基钎料,与立方氮化硼颗粒按一定配比混合均匀,将混合粉体装入烧结模具中,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钎焊制备立方氮化硼高温超硬耐磨复合材料,工艺参数为:真空度必须控制在6×10-2Pa以上,烧结温度700-900℃,轴向压力20-30MPa,保温时间3-10min,升温速率控制在100℃/min左右。
-
公开(公告)号:CN102335798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110253923.4
申请日:2011-08-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23K3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铬合金铸铁堆焊新材料,属于冶金加工技术。技术方案是:其堆焊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含量wt%为:C:2.8-3.0;Cr:19.5-20.5;Ni:1.90-2.50;Mn:0.80-1.20;Si:1.45-1.65;Mo:0.45-0.65;Ti:1.20-1.50;Nb:2.40-2.60;B:0.002-0.015;RE:0.02-0.05;S:≤0.035,P:≤0.040。通过优化C、Cr、Ni、Mn、Mo、Si等加入量,增强基体对Cr7C3碳化物支撑;加入Ti、Nb、B、RE进行变质处理、细化晶粒及多元微合金化,提高了堆焊金属的抗裂性能并改善其耐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974718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560738.5
申请日:2010-11-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具有多尺度耦合结构的立方氮化硼仿生耐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所述的复合材料由NiCrBTi作为粘结合金和c-BN超硬材料单晶颗粒作为增强硬质相组成,NiCrBTi粘结合金成分配比按重量百分比计(Wt%):Ni:60-70,Cr:10-20,B:2-5,Ti:10-15。复合材料中的c-BN单晶颗粒所占体积百分含量为25-30%,颗粒平均粒度为200μm。其制备方法是将NiCrBTi粘结合金填充在c-BN单晶颗粒间,采用模具成型的方法,使试样表面具有一定规则分布的非光滑凸包单元体,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在钢基体上制备表面具有多尺度耦合结构的c-BN仿生耐磨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549444A
公开(公告)日:2009-10-07
申请号:CN200910066890.5
申请日:2009-05-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钎焊立方氮化硼高温铜基活性钎料及其制备方法。以Cu为基础合金成分,添加Ni、Zr、Ti元素构成高温铜基活性钎料,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Cu:90-79.5,Ni:4-5,Zr:1-5.5,Ti:5-10。钎料的制备方法是:采用颗粒大小为180-200μm,纯度为99.99%的Cu、Ni、Zr、Ti金属按优化试验配比组合,Cu:90-79.5,Ni:4-5,Zr:1-5.5,Ti:5-10,均匀混合后放入高真空钎焊炉中熔炼,真空度值小于2.9×10-3Pa,熔炼温度控制在1050-1150℃,保温时间为约10分钟。从而获得一种熔点较高,综合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的高温铜基活性钎料。
-
公开(公告)号:CN1190359C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申请号:CN03127029.8
申请日:2003-05-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C01B21/076 , B01J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TiN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它是以钨—金属钛作为电极对,接入直流或交流电源,其特征在于是将所述的电极对置于容器的液氮中,通过电弧加热蒸发钛金属而合成获得粒度为20~100nm的TiN纳米粒子,其工艺过程为:在容器中装入电极对、注入液氮、通电形成电弧蒸发钛金属、收集TiN纳米粒子。该方法有效地克服了目前制备方法存在的系统组成与工艺方法控制复杂、制备成本高的缺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