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42702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910067512.9
申请日:2009-09-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01J23/10 , B01J21/06 , B01J23/22 , B01J27/135 , B01J27/24 , B01J27/138 , B01J27/132 , C02F1/30 , C02F1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由上转换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组成的新型红光或红外光催化材料。其是将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和红光/红外-紫外上转换发光材料结合,利用上转换材料吸收红光/红外光、发射紫外光,激发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实现红外光催化;通过对此复合材料中的半导体进行修饰和改进,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此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本发明拓展了光催化反应所需激发光的波长范围,打破了只能用紫外光和短波可见光激发光催化反应的限制,提高了光催化反应对太阳光的利用率;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红光、红外光和太阳光的光催化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08613757B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1810423912.8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L1/14
Abstract: 一种基于生物材料壳聚糖薄膜的柔性电容式触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柔性生物材料及电容式触觉传感器技术领域。依次由下柔性衬底、下透明电极、100~300μm厚的壳聚糖薄膜介电层、上透明电极和上柔性衬底组成。本发明所述器件为全透明柔性电容式触觉传感器,器件在受到微弱的力而发生微小形变的时候能够在材料内部产生较大的结构形变,进而输出相应的电容信号变化,从而降低器件的检测极限,有利于作为可穿戴触控装置监测微弱的信号变化,且易于集成n×m的传感器阵列。本发明采用生物材料作为介电层制作柔性电容式触觉传感器,有效的提升了器件的生物兼容性、环境友好性及光学透过性,更有利于应用在可穿戴电子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292734A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811120435.4
申请日:2018-09-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晶微米线晶界效应的室温柔性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柔性电子传感器技术领域。由柔性薄膜衬底、多晶微米线和电极组成,多晶微米线位于柔性薄膜衬底之上,电极为条状结构且位于多晶微米线之上,多晶微米线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极且电极垂直于多晶微米线的径向方向。所述多晶微米线为具有高灵敏和快响应速度的宽禁带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锗酸锌、三氧化二铟或氧化锌。在本发明中,多晶微米线存在大量的缺陷,有利于气体的吸附,并通过微观原子角度有效地解释了对目标气体氨气的敏感机理。本发明通过构建晶界结构的多晶微米线,提高了材料的电学特性、催化活性和机械稳定性,可广泛使用在可穿戴电子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618284B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210067707.5
申请日:2012-03-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荧光标记物制备与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Yb和Ho离子双敏化Tm离子的强近红外上转换发光生物荧光纳米颗粒及其应用。该上转换发光材料利用Yb/Ho/Tm之间的能量传递,可以在900~1064nm近红外光诱导下获得更高效率的800nm近红外上转换光发射。其优势在于激发光和发射光均位于生物组织的光学窗口750nm~1000nm,800nm处可以发射增强的近红外上转换发光。因此,该范围的近红外光与可见光相比在生物体内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以实现生物体内较深层次生物组织的荧光检测和示踪等功能。本发明所获得材料在800nm附近的近红外发光强度大幅度提高,易于检测,制备工艺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2205963A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110062358.3
申请日:2011-03-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生物质基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生产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浓酸水解生物质、糖酸溶液原位缩聚炭化、一定条件下活化制备高比表面积和高比电容量的新方法。本发明包括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生物质用一定浓度的无机酸水解,过滤得糖酸溶液和滤渣;调整糖酸溶液的浓度,缩聚炭化制备水热碳;将水热碳与活化剂按一定质量比混合,进行活化处理,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本发明所述用生物质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方法,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艺路线。
-
公开(公告)号:CN116377616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310426377.2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D01F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石墨烯微纳结构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石墨烯纤维是采用石墨通过改良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溶液,再利用原位限域水热法加热还原技术,制备一种具有优异的广谱抗菌活性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纤维材料。所述的微纳结构微观上的定向条带结构。该发明所制备的产物结构良好,石墨烯纳米片呈现沿纤维轴向定向排列的条带结构,定向结构微米级尺寸为80微米,纳米级尺寸为500纳米,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可达99.5%以上。本发明的方法简单,容易控制,便于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943168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1811121335.3
申请日:2018-09-2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睡眠质量的智能眼罩,包括:壳体,其两侧设置有松紧套;两凹槽,其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弧形槽,其设置在所述凹槽中部下方;多个红外补光灯,其设置在所述凹槽底部四周;夜视摄像头,其设置在所述凹槽底部中心;传输模块,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无线连接手机,所述传输模块电连所述红外补光灯和所述夜视摄像头;处理模块,其设置在所述手机内,计算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睡眠质量的智能眼罩,其能实时检测睡眠者的眼睛跳动状态,为测试提供便利。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睡眠质量的智能眼罩的检测方法,其能够根据睡眠者眼部图像来识别眼动频率,并判断睡眠质量,实现睡眠者对自身睡眠状
-
公开(公告)号:CN108956716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867874.5
申请日:2018-08-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N27/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125
Abstract: 一种基于可打印锗酸锌微米线阵列敏感层的柔性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柔性电阻式气体传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传感器是以锗酸锌微米线阵列作为器件的敏感层,将锗酸锌微米线阵列直接打印在柔性聚二甲酸乙二醇酯衬底表面,微米线与微米线间距为100~300μm、微米线直径范围为8~12μm,然后利用表面沉积法在锗酸锌微米线阵列的两端沉积与微米线阵列径向垂直的两个彼此分立的纳米线电极,电极之间间距为10~80μm,电极厚度为80~150nm,形成柔性电阻式气体传感器。本发明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环保、成本低的特点,微米线阵列具有好的一维结构,有利于电子传输,进而提高器件性能,可广泛应用在可穿戴电子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8613757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423912.8
申请日:2018-05-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L1/14
Abstract: 一种基于生物材料壳聚糖薄膜的柔性电容式触觉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柔性生物材料及电容式触觉传感器技术领域。依次由下柔性衬底、下透明电极、100~300μm厚的壳聚糖薄膜介电层、上透明电极和上柔性衬底组成。本发明所述器件为全透明柔性电容式触觉传感器,器件在受到微弱的力而发生微小形变的时候能够在材料内部产生较大的结构形变,进而输出相应的电容信号变化,从而降低器件的检测极限,有利于作为可穿戴触控装置监测微弱的信号变化,且易于集成n×m的传感器阵列。本发明采用生物材料作为介电层制作柔性电容式触觉传感器,有效的提升了器件的生物兼容性、环境友好性及光学透过性,更有利于应用在可穿戴电子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811692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010162163.1
申请日:2010-05-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秸秆水解液中糖酸溶液的分离以及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新方法,解决糖酸分离的同时,制备一系列高附加值的产品,如生物质基胶体碳球、纳米炭黑、高比表面积纳米多孔碳球、高能量有机碳。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秸秆用一定浓度的无机酸水解,过滤得糖酸溶液和滤渣;调整糖酸溶液浓度,进行缩聚炭化反应制备胶体碳球;将制备的胶体碳球热处理制备纳米炭黑;或将胶体碳球在一定条件下活化,制备高比表面积、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纳米多孔碳。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的生物质基胶体碳球及其他产品与用高分子材料、环状多糖制备的胶体碳相比,具有原料量大,可再生,节约能源,硫酸、磷酸可循环利用,整个工艺绿色环保等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