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475390A

    公开(公告)日:2004-02-18

    申请号:CN02136498.2

    申请日:2002-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轮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系统,包括有电机(1)、刹车机构(7)、转向机构(8)和加速电门(5),它还包括有电机控制器(2)、角位移传感器(6)、转速传感器(3)和中央处理器(4),所述电机控制器(2)、角位移传感器(6)、转速传感器(3)、刹车机构(7)、转向机构(8)和加速电门(5)分别连接到中央处理器(4)各相应端口,该中央处理器采集各传感器和车载部件的信号,并进行计算得出各车轮相应的目标转速,然后通过向电机控制器发出电压指令,调整车轮转速。本四轮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系统,能保证行驶时各车轮与地面间保持纯滚动状态,减小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延长汽车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非转向轮双横臂悬架导向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0364790C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310107879.1

    申请日:2003-10-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转向轮双横臂导向机构,旨在提供一种可使车轮上下跳动产生的附加转向干涉完全消除。本发明它包括车架、上横臂、转向节及车轮等,其中上横臂的一端用固定铰销轴与车架铰接,另一端用球铰铰接转向节;转向节的上端与上横臂用球铰铰接于B点,下端与下横臂用球铰铰接于C点:下横臂的一端用固定铰销轴与车架铰接,另一端用球铰铰接转向节于C点:双球铰拉杆一端用球铰与固定铰销轴铰接于A′点,另一端用球铰与节臂铰接B′点;节臂与转向节相固联,而且双球铰拉杆其铰接点的位置应满足以下几何关系:aa//dd、AB=A′B′、AA′=BB′。

    汽车风洞的水平抽吸系统及抽吸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08089A

    公开(公告)日:2006-07-26

    申请号:CN200610023920.0

    申请日:2006-02-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万钢 庞加斌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气动力学和车辆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风洞的水平抽吸系统及抽吸控制方法。水平抽吸系统,由风洞喷口、抽吸口密封、水平抽吸槽、抽吸气流管道、流量计、抽吸风机、差压传感器、PLC控制器和变频调速器组成,风洞喷口出口下方设有抽吸口,其前缘连接抽吸口密封,前缘的上、下端测压孔连接差压传感器;流量计一端联接抽吸口,另一端联接抽吸风机,抽吸风机联接变频调速器;变频调速器、差压传感器、流量计分别联接PLC控制器。本发明将被测气流通过本装置进入试验段的下游扩散段内,实验车辆前方形成风速剖面,选择不同抽吸口密封,调节抽吸口开度;标定压差-试验风速、流量-试验风速和转速-试验风速三条运行控制曲线,将测量实际抽吸流量和实际抽吸口前缘上、下表面压差与标定曲线数据比较,至所测值在允许范围内。本发明可以有效地模拟均匀风速剖面,去除风洞边界层对汽车空气动力学实验的影响,同时克服了基础抽吸或切向射流等传统的边界层控制方法产生的试验段静压力梯度或者气流偏角等负面影响。

    开口回流式风洞的收集口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1071092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710093865.7

    申请日:2007-06-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口回流式风洞的收集口结构,包括一块上导流板和两块侧导流板,每块导流板都可以调节角度,所述上导流板与侧导流板之间的缝隙中设有封闭件。本发明设置了封闭件,用以封闭因调整角度而形成的上导流板与侧导流板之间的间隙,能阻止该间隙对于气流的再次射流作用,使得收集口能收集更多的气流,同时,减少了驻室下游的反射气流,因而达到了降低低频颤振幅值的作用。

    四轮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227130C

    公开(公告)日:2005-11-16

    申请号:CN02136498.2

    申请日:2002-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四轮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系统,包括有电机(1)、刹车机构(7)、转向机构(8)和加速电门(5),它还包括有电机控制器(2)、角位移传感器(6)、转速传感器(3)和中央处理器(4),所述电机控制器(2)、角位移传感器(6)、转速传感器(3)、刹车机构(7)、转向机构(8)和加速电门(5)分别连接到中央处理器(4)各相应端口,该中央处理器采集各传感器和车载部件的信号,并进行计算得出各车轮相应的目标转速,然后通过向电机控制器发出电压指令,调整车轮转速。本四轮电子差速转向控制系统,能保证行驶时各车轮与地面间保持纯滚动状态,减小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延长汽车各部件的使用寿命。

    3/4开口回流式汽车模型风洞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1060093Y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720144033.9

    申请日:2007-06-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3/4开口回流式汽车模型风洞试验装置,包括一支撑平台和模型风洞,所述模型风洞是由风机、风机出风段、风机扩散段、第三拐角、第二过渡段、第四拐角、整流段、收缩段、驻室、扩散段、第一拐角、第一过渡段、第二拐角和风机进风段依次首尾相接构成环形流道,所述驻室内设有喷口、试验段和收集口,该风洞还配备有相关实验设施和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以进行汽车零部件模型气动试验,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同类全尺寸气动-声学风洞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低频颤振)研究试验、提供气动和声学设计方面的参考依据,节约建设的时间和费用,产生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600301Y

    公开(公告)日:2004-01-21

    申请号:CN02266311.8

    申请日:2002-08-14

    Abstract: 一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包括:电源(1)、若干车轮(3)、控制单元(2)、转速传感器(5),以及分别与车轮(3)整合在一起的若干轮边电机(4),所述的转速传感器(5)分别设置于轮边电机(4)上,所述的转速传感器(5)将感应到的信号输送给控制单元(2),所述的控制单元(2)传送控制信号给轮边电机(4)。由于采用了轮边电机为执行机构,可直接利用轮边电机的制动转矩调节功能实现制动力调节,从而实现ABS的控制功能,具有控制更方便、响应速度更快的优点,而且,由于轮边电机同时具有驱动功能,因此系统的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
    1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602978Y

    公开(公告)日:2004-02-11

    申请号:CN02266313.4

    申请日:2002-08-14

    Abstract: 一种汽车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包括:若干车轮(3)、若干传感器、电源(2)、控制单元(7),所述的传感器将感应到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单元(7),该系统还包括与车轮(3)集成在一起的轮边电机(4)、所述轮边电机(4)与电源(2)通过动力线连接、所述的控制单元(7)发送控制信号给轮边电机(4)。本实用新型利用轮边驱动电机的制动功能来替代原来的液压制动执行系统,达到ESP的控制效果,具有响应速度更快的优点,而且,由于轮边电机同时具有驱动功能,因此系统的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

    独立悬挂电机驱动车桥模块化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600270Y

    公开(公告)日:2004-01-21

    申请号:CN02266310.X

    申请日:2002-08-14

    Abstract: 一种独立悬挂电机驱动车桥模块化结构,其与车身成一体连接,包括独立悬架结构、及与独立悬架结构均固定相连的车轮(1)、制动器,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化结构还包括一与车轮(1)集成连接的轮边电机(2),所述的独立悬架结构与车身固定连接。该模块化结构可以自动实现支撑车体载荷、驱动和制动、转向和减震等多项功能,整个系统结构紧凑。其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四个车桥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有利于组织大规模生产,也符合模块化供货的要求,并可以大大降低生产制造成本,进而降低整机成本,有利于电动汽车市场。

    开口式低速风洞收集口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927023Y

    公开(公告)日:2007-07-25

    申请号:CN200620043026.5

    申请日:2006-06-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风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口式低速风洞收集口结构。开口式低速风洞依次由喷口、射流段、收集口、扩散段组成,喷口、射流段和收集口位于风洞驻室内,其特征在于收集口由收集口主体和收集口喉部相连组成,收集口主体由三块活动板和一块底板相连组成,呈锥形,收集口喉部呈柱形,收集口喉部沿纵向开槽,槽的数目为1-5个。槽为垂直于轴线的直槽或与轴线成不同角度的斜向槽。本实用新型从改变气动声学的诱发流场出发,进行了局部结构改进,从而改变了收集口附近流场结构,进而改善声学环境,起到了抑制颤振幅值的效果,改善了驻室中轴线的压力梯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