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先导钴靶件钴棒流致振动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830979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270202.8

    申请日:2017-12-0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7/00 G01M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视化先导钴靶件钴棒流致振动实验装置,包括钴棒的可视化玻璃导向管、先导钴靶件钴棒、固定先导钴靶件钴棒上部支撑板件、可视化上封头和支撑台架五个部分。石英玻璃导向管由上到下分为三级,采用分级调控方式,保证先导钴靶件钴棒在导向管中的对中,导向管上端与上部支撑板件通过定管螺纹孔内的可调螺丝与氟胶O型环固定连接,上封头与上部支撑板之间采用密封法兰组压紧氟胶环的结构,上封头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材料加工,与石英玻璃导向管相结合,本发明可以模拟先导钴靶件棒在导向管中的振动情况,从而对钴棒的抗流致振动特性进行可视化研究,本体设计简单,价格低廉,数据采集准确方便,研究工况范围广。

    可视化先导钴靶件钴棒流致振动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830979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1711270202.8

    申请日:2017-12-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视化先导钴靶件钴棒流致振动实验装置,包括钴棒的可视化玻璃导向管、先导钴靶件钴棒、固定先导钴靶件钴棒上部支撑板件、可视化上封头和支撑台架五个部分。石英玻璃导向管由上到下分为三级,采用分级调控方式,保证先导钴靶件钴棒在导向管中的对中,导向管上端与上部支撑板件通过定管螺纹孔内的可调螺丝与氟胶O型环固定连接,上封头与上部支撑板之间采用密封法兰组压紧氟胶环的结构,上封头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材料加工,与石英玻璃导向管相结合,本发明可以模拟先导钴靶件棒在导向管中的振动情况,从而对钴棒的抗流致振动特性进行可视化研究,本体设计简单,价格低廉,数据采集准确方便,研究工况范围广。

    一种高温高速气体流动换热特性研究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060498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365545.7

    申请日:2022-04-07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高速气体流动换热特性研究实验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缩机、储气罐、过滤器、稳定过滤器后压力的减压阀、流量调节用的截止阀、气体流量计、管内气体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预热器、焊有螺纹底座的进口段腔室和出口段腔室、流动换热实验段、出口压力调节阀、连接各设备的PVC软管和不锈钢管。本发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相对于传统实验装置灵活性高,测量精度提高,研究现象更为丰富,瞬态运行条件下可实现实时、高频数据采集,可模拟反应堆正常运行及事故工作过程,为开式核动力反应堆瞬态运行特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一种核动力发动机装置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94358A

    公开(公告)日:2021-10-12

    申请号:CN202110916820.5

    申请日:2021-08-1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核动力发动机装置,包括基座、反应堆系统、一体化发动机及连接管路;反应堆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反应堆冷却剂入口和出口、堆芯、控制棒驱动机构等,一体化发动机包括进气口、压缩机、换热器、涡轮、排气口;换热器包括互相隔离的一次侧、二次侧换热室;压缩机包括前端冷却剂压缩段和后端空气压缩段;一次侧换热室通过接管分别连接反应堆冷却剂出口和前端冷却剂压缩段入口,前端冷却剂压缩段出口通过接管连接反应堆冷却剂入口,二次侧换热室通过接管连接后端空气压缩段出口和涡轮。通过优化设计前、后压缩段结构及一、二次侧换热回路,实现了一、二次侧工质的一体压缩与高效换热和核动力发动机装置紧凑小型化且安全高效。

    一种核动力发动机装置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92597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282798.5

    申请日:2020-11-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动力发动机装置,包括固定基座以及安装在固定基座上的反应堆系统、换热器、一体化发动机以及连接管路;所述一体化发动机包括进气口、压缩机、换热器二次侧换热室、涡轮、排气口;所述换热器由互相隔离的两部分组成,换热器一次侧换热室通过管道连接反应堆系统出口和一体化发动机入口,换热器二次侧换热室连接一体化发动机压缩机空气出口和涡轮;所述压缩机由相互隔离的两部分构成,前端为一回路冷却剂压缩段,后端为空气压缩段。本发明一体化设计缩小反应堆系统体积,免去了一回路压缩机,使核动力发动机系统整体紧凑,能够更好实现核动力发动机与飞行器适配,系统运行更加简单方便。

    一种基于移动式核能发电装备的分布式供电保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13529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203973.0

    申请日:2020-03-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移动式核能发电装备的分布式供电保障方法。在一线和二线城市布置至少两辆核能保障车和一架核能保障飞机;在三线城市布置至少两辆核能保障车,所述的一线城市包括直辖市和深圳市、所述的二线城市为省会城市、所述的三线城市为其他地级市。本发明通过在各中心城市内合理部署不同形式及数量的移动式核能发电装备,形成覆盖全国范围内核心用电区域的分布式核能支持保障体系,实现核能发电装备的统筹管理、有效调用及临近共享,便于发电装备灵活调动并及时转移至局部断电地点进行应急供电,同时可保证一定供电功率输出,为大功率设备临时运行、紧急情况下居民基本生活及重要战略任务等用电提供能源保障。

    一种直接循环控制鼓式核动力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4038599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111241387.6

    申请日:2021-1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接循环控制鼓式核动力发动机,包括堆芯反射层、控制鼓系统、辐射屏蔽体、压力容器以及安装在压力容器内的反应堆堆芯、叶片可调式压缩机、叶片可调式涡轮、静叶栅、扩压器和尾喷管;所述控制鼓系统包含8组控制转鼓元件,每一组控制转鼓元件由中子吸收体、转鼓驱动机构和转鼓通道构成,转鼓通道为中子吸收体提供容纳空间以及转动的空间,整个控制转鼓系统以相同的间隔均匀布置在堆芯反射层内;本发明提供一种长续航、大推力、安全可靠的直接循环控制鼓式核动力发动机,该装置配备可调节的压缩机和涡轮叶片,可以适应不同的空间高度,能够克服传统飞行器发动机无法利用临近空间以及续航里程有限的问题。

    一种板状燃料元件出口大空间射流可视化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93948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110660024.X

    申请日:2021-0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板状燃料元件出口大空间射流可视化实验装置,包括入口腔室、与入口箱式连接的平行平板通道缓冲室、设置在入口腔室与平行平板通道缓冲室连接处的流量分配孔板、大空间箱体、设置在大空间箱体上的上封头、设置在上封头上的出水管道、设置在大空间箱体下端的低点放水阀、设置在大空间箱体内的带补水孔的分隔板,所述平行平板通道缓冲室为阶梯状,且在平行平板通道缓冲室上段中间设置有多缝平行平板通道,平行平板通道缓冲室上端部通过槽道嵌套入至大空间箱体中并与分隔板连接;上封头设置有排气孔和出水管道。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克服传统试验装置流场测量范围局限,实验装置影响流场结构的问题。

    一种核动力发动机装置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494358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110916820.5

    申请日:2021-08-1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核动力发动机装置,包括基座、反应堆系统、一体化发动机及连接管路;反应堆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反应堆冷却剂入口和出口、堆芯、控制棒驱动机构等,一体化发动机包括进气口、压缩机、换热器、涡轮、排气口;换热器包括互相隔离的一次侧、二次侧换热室;压缩机包括前端冷却剂压缩段和后端空气压缩段;一次侧换热室通过接管分别连接反应堆冷却剂出口和前端冷却剂压缩段入口,前端冷却剂压缩段出口通过接管连接反应堆冷却剂入口,二次侧换热室通过接管连接后端空气压缩段出口和涡轮。通过优化设计前、后压缩段结构及一、二次侧换热回路,实现了一、二次侧工质的一体压缩与高效换热和核动力发动机装置紧凑小型化且安全高效。

    一种板状燃料元件出口大空间射流可视化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93948A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2110660024.X

    申请日:2021-06-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板状燃料元件出口大空间射流可视化实验装置,包括入口腔室、与入口箱式连接的平行平板通道缓冲室、设置在入口腔室与平行平板通道缓冲室连接处的流量分配孔板、大空间箱体、设置在大空间箱体上的上封头、设置在上封头上的出水管道、设置在大空间箱体下端的低点放水阀、设置在大空间箱体内的带补水孔的分隔板,所述平行平板通道缓冲室为阶梯状,且在平行平板通道缓冲室上段中间设置有多缝平行平板通道,平行平板通道缓冲室上端部通过槽道嵌套入至大空间箱体中并与分隔板连接;上封头设置有排气孔和出水管道。本发明结构设计巧妙,克服传统试验装置流场测量范围局限,实验装置影响流场结构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