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中红外3.5μm发光特性的透明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10557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939372.6

    申请日:2020-09-09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具有中红外3.5μm发光特性的透明玻璃及其制备方法,该玻璃基质的化学组分分别为25.5 InF3-15 ZnF2-18 BaF2-11.5 GaF3-8 SrF2-12 PbF2-5 LiF-2 LaF3-2 YF3-1 ErF3和25.5 InF3-15 ZnF2-18 BaF2-11.5 GaF3-8 SrF2-12 PbF2-5 LiF-5 ErF3。各化合物的摩尔百分比之和为100%。本发明制备的玻璃具有透过率高,热稳定性好,声子能量低,荧光猝灭浓度高的特点。在635nm激光二极管泵浦下可以获得较强的3.5μm波段荧光,具有作为3.5μm光纤激光器的增益介质的潜力,由于其制备工艺简单,可实现批量化生产,在中红外激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基于深度增强学习的图信号节点采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04564A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11280879.9

    申请日:2019-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深度增强学习的图信号节点采样方法,属于机器学习领域。该方法基于经典分立空间增强学习算法Deep Q Learning方法,把图中所有的信号节点作为增强学习中的动作空间,增强学习智体通过学习采取合适的节点来最大化地保留原图所包含的信息。我们独创性地设计了智体所运行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智体通过采取动作来获得回报,不断的训练与提升其采样策略。该方法不需要大量的有标签数据,使用神经网络来处理大量的图数据,使用增强学习算法来自动化这一流程。实现对部分节点的精准筛选。训练好的智体可以在环境中自动根据图的特征选取合适的节点进行筛选,只要实际应用问题可以抽象为信号图,而且全程自动化采样,没有任何附加成本和人力参与。

    一种钕离子掺杂的近红外微球激光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49458A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910917381.2

    申请日:2019-09-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维纳激光以及高灵敏度传感领域,具体涉及可实现近红外激光发射的一种钕离子掺杂的近红外微球激光器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摩尔百分比为60SiO2-20KF-20ZnF2的比例基础上,加入0.4mol%的Nd2O3,将30g混合料放入玛瑙研钵中充分混合10分钟;然后将混合料装入铂铑合金坩埚中,置于1600℃高温炉内中加盖加热20分钟;将溶体玻璃倒在预热过的铜板上,压制成前驱体玻璃样品;将样品置于退火炉中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玻璃中的应力,3h后冷却至室温。本发明制备的新型多组分玻璃同时具有优异的发光性能和较强的化学稳定性,相比于传统氟化物以及硫系玻璃,可以应用在更复杂的环境中,例如高温度,高湿度,以及海洋环境中。

    基于微纳光纤环与二硫化物锁模器的多波长锁模光纤激光器

    公开(公告)号:CN10887931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589249.9

    申请日:2018-06-08

    Inventor: 王鹏飞 李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微纳光纤环与二硫化物锁模器的多波长锁模光纤激光器,属于锁模光纤激光器技术领域。该发明由以下部分组成:1.二硫化钨材料的制备与表征。2.微纳光纤环的制备与光谱测试。3.二硫化钨转移至微纳光纤环的方法。4.光纤激光器的光路的构建。该发明结合了微纳光纤环与二硫化钨的综合性能与优势,实现了较为特殊的5、6、7波长脉冲输出。作为高功率多波长激光器的种子源,可用于通信、传感等诸多领域。

    一种掺铥微球腔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29126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116354.0

    申请日:2018-0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铥微球腔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微光学器件技术领域。由掺有铥离子的微球耦合锥形光纤组成;泵浦光源为808nm激光,用锥形光纤耦合掺铥微球;从锥形光纤的另一端输出2μm激光。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含有铥离子的溶液,再用二氧化碳激光器加热沾有溶液的通信光纤末端制备出掺有铥离子的二氧化硅微球。利用陶瓷加热器通过加热拉伸的方法获得锥区直径为1μm-5μm锥形光纤。通过三维平台控制微球与锥形光纤耦合便得到了一种以808nm激光作为泵浦、微球作为谐振腔、铥离子作为工作物质的可以稳定输出2μm波段激光的微球激光器。本发明用已经商用的808nm激光器作为泵浦光源极大地提高了该发明的实用价值,还具有制作简单、低阈值、微型化、输出稳定的特点。

    基于超强上转换多组分玻璃材料的微球腔激光器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58571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116363.X

    申请日:2018-02-06

    Abstract: 基于超强上转换多组分玻璃材料的微球腔激光器制备方法,属于微球腔激光器技术领域。包括:Yb‑Er离子共掺杂的多组分氟硅酸盐玻璃的制备。Yb‑Er离子共掺杂的玻璃微球的制备。对玻璃微球光路进行光路耦合。对所制备的微球就激光器的封装。该发明结合Yb‑Er离子在氟硅酸盐玻璃中的超高上转换量子效率和玻璃微球极高的品质因子的特点,解决了现有上转换光纤激光器研制过程中不可控析晶的情况和泵浦阈值过高等问题。本发明通过光路耦合实现泵浦光强度大幅增强,在Yb‑Er共掺杂的氟硅酸盐微球中实现回音壁模式的谐振,最终实现窄线宽的激光输出。该发明方法制备过程简单,属于在海水中传输损耗最小的波段,可用于海军装备,解决海军对水下目标的探测、海洋通信难题。

    一种卧式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05938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510293442.4

    申请日:2015-0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卧式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驱动单元、机架、下肢康复单元、上肢康复单元,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离合器,下肢康复单元包括大腿支架、小腿支架、康复轮、曲柄杆、滑块导轨机构,上肢康复单元包括手把、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由电机驱动,减速器输出轴带动曲柄杆往复转动一个角度,往复转动的曲柄杆中的滑槽带动下肢康复机构中的滑块在滑轨中往复直线运动,从而使大腿支架和小腿支架构成的连杆机构转动带动双腿进行交替的屈伸康复训练。本发明结构简单可移动,可放在病床上使用,减轻传统康复机构带来的自身负重问题,康复形式多样,既可进行被动康复训练,也可以是主动康复训练。

    一种多功能康复椅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05939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93486.7

    申请日:2015-06-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康复椅,通过电机驱动带动曲轴旋转,踏板绕顶端安装轴线做一定角度俯仰运动,从而带动脚掌绕踝关节做康复运动;曲轴旋转的同时带动安装在曲轴上的踏杆向下推动杠杆绕支点俯仰运动,其中左右杠杆分别驱动从而实现对背部和颈部的康复,其中背部康复机构中杠杆驱动连杆向上推动按摩轮沿滑槽上下直线运动,带动按摩轮对人背部进行按摩康复;颈部康复机构中杠杆驱动连杆向上推动齿条运动,带动齿轮旋转驱动按摩球旋转,从而对人颈部进行按摩康复。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单个动力源实现三种康复功能,能有效的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适合推广应用。

    一种卧式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05938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93442.4

    申请日:2015-0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卧式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驱动单元、机架、下肢康复单元、上肢康复单元,驱动单元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离合器,下肢康复单元包括大腿支架、小腿支架、康复轮、曲柄杆、滑块导轨机构,上肢康复单元包括手把、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由电机驱动,减速器输出轴带动曲柄杆往复转动一个角度,往复转动的曲柄杆中的滑槽带动下肢康复机构中的滑块在滑轨中往复直线运动,从而使大腿支架和小腿支架构成的连杆机构转动带动双腿进行交替的屈伸康复训练。本发明结构简单可移动,可放在病床上使用,减轻传统康复机构带来的自身负重问题,康复形式多样,既可进行被动康复训练,也可以是主动康复训练。

    一种手臂康复训练前臂运动关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05937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293441.X

    申请日:2015-0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臂康复训练前臂运动关节装置,属于医疗康复系统领域,包括肘关节驱动单元和腕关节驱动单元,所述肘关节驱动单元采用柔性的同步带驱动方案,降低手臂康复装置末端负载,并有效的保护训练者以避免二次伤害,所述腕关节驱动单元采用锥齿轮驱动方案,有效的节省安装空间,使用者在使用此设备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手放在上面手柄上,操作简单,使用安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