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6411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01372.7
申请日:2022-05-10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nventor: 李建发 , 滑永振 , 李传军 , 毕士君 , 孟兆明 , 胡金成 , 张瑞 , 刘明媚 , 耿学初 , 李昂 , 孙茂生 , 娄泰山 , 孙中宁 , 战仕全 , 刘明月 , 陈广恒 , 张楠 , 聂欣 , 倪斯 , 丁世海 , 陈连杰
IPC: G21C17/00 , G21C17/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安全壳泄漏率测量试验系统,包括进气管线、数据采集处理装置、以及恒压控制组件,进气管线与安全壳连通,用于通入气体;数据采集处理装置与恒压控制组件电连接,用于采集安全壳内的实时压力值,并将其传输给恒压控制组件,恒压控制组件设于进气管线上,用于控制向安全壳内通入的气体的流量值,以维持安全壳内的实时压力值等于所述试验压力值,数据采集处理装置还用于采集维持安全壳内的实时压力值等于试验压力值所需向安全壳内通入的气体的流量值、以及安全壳内的温度值和/或湿度值并计算安全壳泄漏率。本发明可在保持安全壳内压力恒定的情况下实现安全壳泄漏率测量试验,不会受到压力变化的影响,偏差小,更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752451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374623.0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核电厂氢气风险的多隔间连通装置,涉及核电站安全系统配置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位于核电厂安全壳中下部的卸压箱,所述卸压箱的外侧设置有卸压箱隔间,所述泄压箱隔间的上侧形成有稳压器隔间,所述稳压器隔间内设置有稳压器,通过在相应的隔间上设置不同的隔板,并在相应隔间的隔板上布置不同的连通口,使其形成事故后氢气扩散至安全壳大空间的主要通道,并针对性的布置PCS内置换热器以及若干个氢气复合器,使氢气在卸压箱隔间与环廊之间形成循环流动。所述装置能够避免氢气在卸压箱隔间聚集,防止局部氢气爆炸导致安全壳失效,提高核电厂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59116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15395.5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驱动源的安全壳气体循环消氢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位于安全壳内的反应堆压力容器,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外侧设置有压力容器隔间,所述压力容器隔间的左侧设置有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外侧设置有蒸汽发生器隔间,所述压力容器隔间的右侧设置有稳压器,所述稳压器的外侧设置有稳压器隔间,所述蒸汽发生器隔间以及稳压器隔间上分别设置有一个安注箱,反应堆压力容器通过两根注水管线分别与所述安注箱连接,蒸汽发生器隔间上侧的安全壳上以及所述稳压器隔间上侧的安全壳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换热器,换热器之间设置有一个周向喷淋装置。所述装置能够防止氢气浓度过大产生燃爆现象,确保事故条件下安全壳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54851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110819878.8
申请日:2021-07-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严重事故条件下安全壳内气溶胶取样装置与测量方法,容器通过取样管道连接光学颗粒计数器探头,取样管道上设置串列减压装置,换热水箱与蓄水池通过高度不同的两根管相连通,换热水箱里设置换热管,换热管的一端经光学颗粒计数器探头连接取样管道,换热管的另一端从换热水箱底部伸出。本发明解决了目前高温高湿环境下取样不足的问题,可以长时间稳定高效的运行。串列减压装置的使用,可以实现极小甚至无损条件下的气溶胶热态降压。采用双点位参数测量技术,使得气溶胶的取样流量控制更加精准。纤维过滤器的使用可以实现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气溶胶去除,使得实验设备与管壁面中气溶胶沉积的去除操作难度得到简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035393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110244973.X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5/18 , G21C15/14 , G21C15/02 , G21C15/25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驱动抽气式非能动安全壳排热系统,低压水池布置于双层混凝土安全壳环形夹层中下部。自驱动抽气结构布置在安全壳内置换热器附近。安全壳内置换热器入口管线一端连通安全壳外置换热水箱底部出口管线,另一端伸入安全壳内部并连通安全壳内置换热器入口联箱,安全壳内置换热器出口管线一端连通安全壳外置换热水箱底部入口管线,另一端伸入安全壳内部并连通安全壳内置换热器出口联箱,形成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本发明在安全壳内发生破口事故时可高效带走安全壳内部热量,其利用自驱动抽气结构,可在事故过程中不断抽走安全壳内置换热器附近的高浓度空气,增强安全壳内置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实现高效传热。
-
公开(公告)号:CN113035399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110246387.9
申请日:2021-03-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驱动引流式安全壳内置高效换热器,安全壳内置换热器采用螺旋管强化换热管,并在四周设置多个聚流板。安全壳内置换热器入口管线一端连通安全壳外置换热水箱底部出口管线,另一端伸入安全壳内部并连通安全壳内置换热器入口联箱,安全壳内置换热器出口管线一端连通安全壳外置换热水箱底部入口管线,另一端伸入安全壳内部并连通安全壳内置换热器出口联箱,形成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本发明在安全壳内发生破口事故时可高效的带走安全壳内部热量,其利用多个聚流板拼接形成的漏斗形结构可增大非能动空气自然循环,实现高效传热,并且可抑制氢气燃爆对安全壳及换热器带来的潜在危害,为安全壳的完整性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5312220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86701.4
申请日:2022-07-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研究安全壳隔间内多组分气体输运行为的试验装置,包括安全壳模拟体、多组分气体供应系统、隔间模拟体以及数据采集系统。多组分气体供应系统包括氦气、空气、蒸汽和二氧化碳等多个供气单元,用于模拟不同事故背景的气体释放,可实时切换气体喷放位置、流量与持续时间;隔间模拟体的隔间之间设置模块化的联通口可用于模拟及优化隔间内多组分气体的迁移路径;数据采集系统的气体浓度采样单元用于实时获取不同隔间内的局部浓度变化;采用风速仪测速装置和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结合使用的方法对局部流场进行测量,可获取联通隔间之间、隔间与外部自由空间的气体置换情况;温度和压力采集单元用于接收隔间内温度和压力等热工参数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531221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673770.7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微波浪形传热管的PCS内置高效换热器,包括传热管、换热器分配联箱、换热器汇流联箱,传热管采用微波浪形或微螺旋形的强化换热管型,PCS内置换热器入口管线由PCS内置换热器分配联箱连通PCS外置换热水箱底部出口管线,PCS内置换热器出口管线由PCS内置换热器汇流联箱连通PCS外置换热水箱底部入口管线,换热器分配联箱位于汇流联箱下方,并通过传热管相连,换热器分配联箱设置为PCS内置换热器入口,换热器汇流联箱设置为PCS内置换热器出口,实现PCS的高效运行,在局部阻力尽可能小的情况下,充分保障事故工况下安全壳内热量的及时有效导出,并降低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而提高系统应用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83253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279715.X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耐高温型地坑过滤器,主要包含多个滤芯本体,密封垫圈和底板。过滤器采用模块化设计布置,其排布方法可以任意改变以满足环境需求,同时具有过滤面积大,流动阻力小,过滤效率高并且耐高温,拆卸和安装方便等优点,还能够用于其他高温、高放射性条件且装卸困难的过滤系统中。本发明能够为核设施乏燃料后处理厂通风过滤系统提供净化过滤,主要用于空间形状无规则的通风系统中,过滤流量适配范围广。同时该过滤器还可以耐高温,耐辐照且模块化组成,因此也可以用于其他高温条件和高放射性条件下装卸困难的过滤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3899236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328356.4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28F1/40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形颗粒填充的微肋换热管,包括圆管主体、微肋、随机球床和球形颗粒;所述微肋位于圆管主体内;随机球床位于微肋内;随机结构球床由等直径的球形颗粒堆积而成,微肋对球形颗粒起到托举作用,减少了颗粒与壁面直接接触带来的传热恶化,产生有利于传热的边壁效应从而进一步改善填充球型颗粒后的换热效果,还可以减小壁面处流动阻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述微肋方向与圆管主体的轴线垂直,微肋为密集斜排微肋或密集直排微肋;微肋的截面形状是圆弧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本发明采用的球形颗粒填充形成的随机球床可以对流体进行扰动,增加了流体的搅浑程度,取得了强化传热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