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73914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726554.X
申请日:2014-12-0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浙江创维工程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90/82 , G06Q10/0639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关口计量采集运维管理系统及其应用,其包括数据整合模块、故障分析模块、故障处理模块、故障反馈模块、质量评价模块和用以存储相关数据的数据库。通过故障分析模块、故障处理模块、故障反馈模块和质量评价模块形成故障运维的闭环流程,并通过故障反馈模块和质量评价模块修正故障分析算法。通过数据整合将各安全区的数据进行同步;故障分析可快速确定故障类型,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故障处理;故障处理针对故障分析模块产生的新故障,在系统进行派工后,安排处理方式;质量评价功能模块用于质量评价、建立故障处理经验库及修正故障分析算法,确保关口数据采集及时、正确、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6054105B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610342044.1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新疆大学
IPC: G01R35/04
Abstract: 一种智能电表的可靠性预计修正模型建立方法,步骤如下:(1)根据元器件应力法建立智能电表可靠性预计模型;(2)根据现场数据建立智能电表可靠性预计模型;(3)比较可靠性预计模型和现场数据得到的智能电表工作失效率;(4)计算出误差系数即修正因子;(5)建立可靠性预计修正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6054105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42044.1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新疆大学
IPC: G01R3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5/04
Abstract: 一种智能电表的可靠性预计修正模型建立方法,步骤如下:(1)根据元器件应力法建立智能电表可靠性预计模型;(2)根据现场数据建立智能电表可靠性预计模型;(3)比较可靠性预计模型和现场数据得到的智能电表工作失效率;(4)计算出误差系数即修正因子;(5)建立可靠性预计修正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03354161B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310335016.3
申请日:2013-08-02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南京丹迪克电力仪表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互感器,包括绝缘壳体、三个高压一次接线端子、两个低压二次出线端子、三个零序电压二次出线端子、一个零序电流输出端子、电容分压器、带电棒、三个二次电源变压互感器、一个零序电流互感器;各二次电源变压互感器的二次线包的出线端分别与一只电容分压器的进线端相连,且其中两个二次线包的出线端还分别与一个低压二次出线端子相连,各电容分压器的出线端与相应一个零序电压二次出线端子相连;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出线端与零序电流输出端子相连。本发明既能作为零序电压互感器使用,又能作为普通的降压电压互感器使用,具有多功能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054104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342042.2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新疆大学
IPC: G01R3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5/04
Abstract: 一种基于决策树的智能电表故障实时预测方法,步骤为:1、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智能电表数据预处理;2、根据智能电表故障判断模型,筛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智能电表有故障的数据至智能电表故障数据库中;3、将智能电表故障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决策树算法对训练集进行数据挖掘,形成智能电表故障决策树和初步分类规则;4、通过测试集的数据对初步分类规则进行正确率评估,若正确率满足要求,则确定分类规则,若不满足要求,则返回训练集,重新训练;5、由最终确定的分类规则生成智能电表故障实时预测模型;6、将智能电表实时故障数据库链接至智能电表故障实时预测模型进行实时预测,得到智能电表故障实时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054104B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610342042.2
申请日:2016-05-20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新疆大学
IPC: G01R35/04
Abstract: 一种基于决策树的智能电表故障实时预测方法,步骤为:1、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智能电表数据预处理;2、根据智能电表故障判断模型,筛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智能电表有故障的数据至智能电表故障数据库中;3、将智能电表故障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决策树算法对训练集进行数据挖掘,形成智能电表故障决策树和初步分类规则;4、通过测试集的数据对初步分类规则进行正确率评估,若正确率满足要求,则确定分类规则,若不满足要求,则返回训练集,重新训练;5、由最终确定的分类规则生成智能电表故障实时预测模型;6、将智能电表实时故障数据库链接至智能电表故障实时预测模型进行实时预测,得到智能电表故障实时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207408430U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721186435.5
申请日:2017-09-15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nventor: 卫程 , 卫宇航 , 刘卫新 , 李宁 , 童光华 , 张晓磊 , 段兵德 , 杨永建 , 窦瑞军 , 王保盛 , 热娜古丽·吾甫尔 , 尹文庆 , 牛建平 , 李广山 , 杨思学 , 武新娟 , 符平洁 , 霍剑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校验辅助工具技术领域,是一种多功能电能计量校验专用定线器,其包括上侧板和下侧板,上侧板的左右两端与下侧板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固定安装在一起,在上侧板与下侧板之间形成大于校验线直径的过线间距。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对校验线定位,即将各个校验线定位并拉开各个校验线之间的距离,能够使工作人员快速找到不同属性的校验线,避免将线接错,由此提高了校验效率;由于将校验线靠近线头的位置采用定线紧固件顶紧在凹槽内,因此,校验线甩动时,其线头不会误碰带电设备,由此消除了安全隐患,并且不同属性的校验线的线头始终保持一定距离,由此避免线头发生接触而造成短路。
-
公开(公告)号:CN205721844U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20458799.3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扰动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是一种基于改进S变换的电能扰动分析仪,包括电源模块、模数转换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电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有信号调理电路,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能扰动分析仪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本实用新型通过提取关键特征频率点,只对特征频率点进行加DPSSW窗运算,计算量少,效率高且实用性强。改进S变换所得时频矩阵结果能够直观、有效的表示各种扰动的时频特征,分类速度快,不存在误分、拒分区域,适合嵌入式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205545254U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20103088.4
申请日:2016-02-01
Applicant: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深圳市国电科技通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向交互智能电能表通信系统,包括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存储模块、接口单元和指示灯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存储模块、接口单元和指示灯模块分别与所述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连接,所述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包括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本地抄读通信模块和采集系统通信模块,所述本地抄读通信模块和采集系统通信模块分别连接所述电力线载波控制模块,所述本地抄读通信模块连接本地抄读设备,所述采集系统通信模块连接采集终端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向交互智能电能表通信系统可实现本地直接抄读功能,使用户能够实时获取用户相关的电能表信息,提高了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互动化。
-
公开(公告)号:CN205139351U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20715156.8
申请日:2015-09-15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75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现场误差检测一体化试验装置,包括一次接线板、绝缘套管、标准电压互感器、电抗器、底座、液压缸筒、调压器和激励变压器。所述一次接线板设置于所述绝缘套管的一端,所述绝缘套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标准电压互感器和电抗器,所述标准电压互感器和电抗器间通过高压导体连接。所述电抗器的下部套接有支架,所述支架连接液压缸筒的一端,所述液压缸筒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底座。本实用新型实现电抗器和标准电压互感器一体化集成,而且就位简便快捷,试验效率高,避免检测人员高空接线,提过检测过程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