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3061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410102172.3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气体绝缘变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气体绝缘变电站设备的放电检测装置及方法。放电检测装置包括:移动检测机构、控制器和多个固定检测机构;固定检测机构包括: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收发器,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收发器分别与混合气体绝缘变电站设备连接;移动检测机构包括:可移动支架和超声波接收器,超声波接收器与可移动支架固定连接;控制器用于确定修正放电部位坐标和修正放电部位长度。本发明采用非接触式放电检测方式,可进行除尘并且对初始放电检测结果进行修正,提高了安全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87915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642877.X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用于涂层结合力测量的划格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电机和直线模组,电机的转轴与用于夹持圆柱形基材的夹具传动连接,直线模组上设置有滑台,滑台上设置有用于间隙套设圆柱形基材的套筒,套筒与圆柱形基材同轴线设置,滑台的滑动方向与圆柱形基材的轴线平行,套筒的外侧壁上沿套筒的周向和轴向设置有若干刮针组件,刮针组件设置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设置有刮针,刮针的尖端径向穿入套筒的外侧壁并设置在套筒内部,电机、直线模组和若干电动伸缩杆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解决了划格时易出现划线偏移而导致划格失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367671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710516949.0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12 ,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局部放电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标识的GIS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与数据管理平台。包括物联网标识、手持式局放检测仪、数据分析系统、移动智能检测APP和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其中物联网标识包括RFID标签和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安装于GIS汇控柜上,二维码标签安装于GIS设备壳体上;手持式局放检测仪连接PC机,数据分析系统与手持式局放检测仪连接,数据分析系统与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相连。本发明能够在检测前获取对应设备的相关信息,无需手工记录,避免漏测,大大提高了现场检测效率和检测报告的编写效率,为现场决策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629414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410102171.9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气体绝缘变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气体绝缘变电站的母线温度检测装置及方法。混合气体绝缘变电站的母线温度检测装置包括:母线容纳罐,用于容纳母线并且对母线进行电磁屏蔽,母线容纳罐内设置有绝缘子,绝缘子涂敷有环氧树脂涂层;红外温度传感器,位于母线容纳罐外部,用于采集母线容纳罐的罐体温度;传感器支架,用于支撑红外温度传感器;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母线温度。本发明可提高绝缘性能,提供电磁屏蔽,提高安全性和计算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63061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102172.3
申请日:2024-01-25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合气体绝缘变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气体绝缘变电站设备的放电检测装置及方法。放电检测装置包括:移动检测机构、控制器和多个固定检测机构;固定检测机构包括: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收发器,超声波发射器和超声波收发器分别与混合气体绝缘变电站设备连接;移动检测机构包括:可移动支架和超声波接收器,超声波接收器与可移动支架固定连接;控制器用于确定修正放电部位坐标和修正放电部位长度。本发明采用非接触式放电检测方式,可进行除尘并且对初始放电检测结果进行修正,提高了安全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17288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519456.5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李冠华 , 陈浩然 , 徐凯 , 钟雪 , 王鹏 , 鲁旭臣 , 刘志宇 , 栗罡 , 车嘉 , 刘权莹 , 杨璐羽 , 刘芮彤 , 迟丹一 , 李胜川 , 黄珂 , 赵振威 , 杨鹤
IPC: G01R31/08
Abstract: 一种配合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装置的启动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采集配电网中性点电压,消弧线圈电感值,系统对地电容值;利用配电网中性点电压值、消弧线圈电感值和系统对地电容值计算故障电路的接地故障电阻值,判断接地故障电阻值是否大于接地故障电阻阈值,如果是,则将电压阶跃信号输出至选线装置的中性点电压测量接口,以启动故障选线装置;如果否,则判断不需要启动选线装置。本发明可以根据接地故障电阻的大小自适应的调整启动阈值,减少了启动死区的范围,尤其对于接地故障电阻较大的故障,具有更强的启动灵敏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054093B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610355088.8
申请日:2016-05-25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丰满发电厂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地网测试仪器性能校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地装置测试仪抗工频干扰能力评估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校验接地装置测试仪性能的装置。本发明是对接地装置测试仪接地电阻以及对接地网进行弱电压信号进行测量的装置;首先对接地网注入一个异频电流,电流在接地网与电流极之间形成回路。本发明装置可有效评估接地装置测试仪接地电阻测量及弱电压信号测量的抗工频干扰能力,确保采购的仪器在现场测试时能够得到准确、真实的接地装置特性参数。
-
公开(公告)号:CN106019042B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610275409.3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丰满发电厂
IPC: G01R3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识别高压电缆内部绝缘缺陷类型的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输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特征图谱识别高压电缆内部绝缘缺陷类型的方法,具体是基于特征图谱采用信号相位谱图、信号频率响应图、信号脉冲图三图法识别高压电缆内部绝缘缺陷类型的方法。包括依据相位谱图的时间积累效应,找出相位相关的重复频次高的打点图,将干扰信号和绝缘缺陷信号进行初步判别;通过FFT图进行信号的中心频率和带宽的选择,进行全频带范围的扫描,同时观察相位谱图的打点情况,将干扰信号排除在外;通过脉冲图与特诊图谱比对识别,准确进行绝缘缺陷类型的识别。无需通过后期计算迅速识别高压电缆的故障类型,提高电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561407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11942.4
申请日:2017-08-18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本溪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变电站接地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的变电站接地网检测和评估方法。是根据变电站接地网设计文件,反演变电站内的土壤模型,以及变电站接地网的工频接地阻抗值;计算接地故障发生时变电站内的地电位升高、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特征参数;计算不同地点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变电站的地电位升,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特征参数;结合分布式接地网状态评估装置,对接地网的接地导体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并对不同故障地点时,接地导体当前状态下接地网特征参数进行计算;对导体的当前状态进行比较识别,得出当前变电站内接地装置的整体性评估结果。本发明能够实现对接地网接地导体运行状态的跟踪,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影响设备和人员安全的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107367671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10516949.0
申请日:2017-06-29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1R31/12 , G05B19/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1254 ,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局部放电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标识的GIS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与数据管理平台。包括物联网标识、手持式局放检测仪、数据分析系统、移动智能检测APP 和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其中物联网标识包括RFID标签和二维码标签,RFID标签安装于GIS汇控柜上,二维码标签安装于GIS设备壳体上;手持式局放检测仪连接PC机,数据分析系统与手持式局放检测仪连接,数据分析系统与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相连。本发明能够在检测前获取对应设备的相关信息,无需手工记录,避免漏测,大大提高了现场检测效率和检测报告的编写效率,为现场决策提供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