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2580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793006.3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7K7/08 , G01N33/57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蛋白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癌胚抗原特异性结合短肽及用途。癌胚抗原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普查、监测、诊断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癌胚抗原短肽C2的方法。所述短肽C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所筛选出的特异性短肽,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稳定性佳和亲和力高的特点,可在肿瘤分子诊断和早期筛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用于检测癌胚抗原的探针设计,也可用于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521862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112772.5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12M1/34 , C12M1/00 , C12Q1/683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合通用试纸条的核酸检测芯片通用结构及使用方法,属于疾病检测芯片技术领域。该结构使用PDMS材料制备特定形状的主体反应芯片,结合市面常用的检测试纸条实现核酸或蛋白检测。主体反应芯片包含样品反应腔和贴纸开关。在样品反应腔内利用相同温度加热进行生化反应,反应结束抽出贴纸开关,破坏PDMS隔层后,样品反应腔内的反应产物由于重力和芯片结构特点流入试纸条,以试纸条肉眼可见的条带颜色变化呈现出检测结果。本发明解决了反应和检测分步进行以及依赖于实验室设备进行反应的问题,可以搭配市面上已有的试纸条使用,芯片规模小巧,可以贴身放置利用体温进行反应以达到检测疾病标志物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03224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645842.7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27/26 ,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传感器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激光诱导石墨烯的场效应管生物传感器。本发明通过激光雕刻烧蚀碳前体材料形成激光诱导石墨烯的技术制备场效应管生物传感器的电极及沟道。对石墨烯沟道修饰多肽连接剂、特异性识别单元亲和性多肽、抗污剂牛血清白蛋白。使用时,依据场效应管生物传感器输出电流的数值变化可以测量待测蛋白的浓度,对人体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381018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30222.2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8J3/075 , C08L33/14 , C08L79/04 , C08G73/06 , C08F220/38 , C08F222/38 , C08F2/48 ,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吡咯/聚两性离子导电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采用“一锅法”的方式,将[2‑(甲基丙烯酰基氧基)乙基]二甲基‑(3‑磺酸丙基)氢氧化铵、交联剂、光引发剂、吡咯单体、掺杂酸、氧化剂溶于水中得到水凝胶前驱液,用紫外光照固化水凝胶后低温静置,待聚吡咯沿着PSBMA水凝胶网络生长得到导电聚合物网络。本发明的水凝胶显示出优秀的电学性能、机械性能。此外本发明制备过程安全简便。在可穿戴传感器、柔性生物电电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235912A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111504282.5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辽宁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27/27 , G01N27/416 ,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电化学纸芯片通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疾病检测传感器技术领域。该结构以吸水性滤纸为基材,基于流体力学原理结合喷蜡打印技术制备,适用于常规电化学工作站基于电化学方法的标志物检测。具有五层结构,样本从加样层加入后,经过结合层使样本中的三种标志物通过与固定于此层的试剂结合区分后到达检测层,接触电极层经过表面修饰的电极并被电极捕捉,借助电化学工作站得到定量化检测结果,并最终被吸收层吸收。本发明实现电化学法对多种标志物的同时检测,提高纸芯片检测效率,有效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3336859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568429.0
申请日:2021-05-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识别CD105的生物探针,其是基于环化重排荧光蛋白技术和亚克隆技术设计制备的生物探针。该探针包括环化重排荧光蛋白和识别CD105的互作蛋白两个部分,与表达载体质粒构成重组质粒。将探针转染到活细胞后,能够在活细胞内自行表达,当细胞有CD105表达时,探针显示出荧光,即可通过动态实时检测荧光信号有无来反应细胞膜蛋白CD105变化,实现无损伤可视化检测CD105;也可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实现探针融合蛋白表达,进而通过扫描荧光发射波长强度检测CD105,进而实现检测液体中的CD105。
-
公开(公告)号:CN109097245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810823719.3
申请日:2018-07-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12M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细胞捕获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细胞高效抓捕的微流控阵列,该微流控阵列的单体是由一段圆弧和对应的弦围成的弓形微柱,高30~50μm;弓形微柱的弦与流体方向平行,并与相邻微柱的圆弧面一一对应;相邻两列弓形微柱的中心线平行,并交错分布,相邻两行弓形微柱阵列的中心直线平行。本发明提供的微流控阵列结构简单,便于制作加工,后续可应用于微流控芯片临床检测,增加其对肿瘤细胞的抓捕率和检测的敏感性,有助于癌症的早期检测发现。
-
公开(公告)号:CN11297277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373853.X
申请日:2021-04-0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A61L27/34 , A61L27/50 , B05D7/00 , B05D7/02 , B05D7/14 , B05D7/24 , C08F128/02 , C09D14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双(乙烯砜基)甲烷聚合的生物活性表面涂层制备方法。所述的方法是在催化条件下使用双(乙烯砜基)甲烷在经前处理的基底材料表面反应聚合,聚合反应后经湿热灭菌实现对材料的生物活性修饰。该方法基于双(乙烯砜基)甲烷的自聚合,成膜厚度随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加,可控性强;可对多种基底材料表面进行修饰,适用范围广;采用终端湿热灭菌法灭菌,操作简单,工艺环境要求低,对制备的涂层影响小;修饰后表面乙烯砜基涂层有利于细胞粘附,生物相容性好;无需无水无氧操作,反应条件温和,重现性好;是一种潜力巨大的生物活性表面涂层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661859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537932.1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RET的活细胞内PIM蛋白活性检测生物探针,其包含FRET荧光蛋白对ECFP与Ypet、可折叠蛋白序列接头、PIM蛋白的主要功能结构域序列以及PIM蛋白的底物蛋白Hsp90α的关键结合序列五个部分。探针转染细胞后能够在活细胞内自行表达,通过荧光信号的变化定量地反映活细胞内PIM蛋白活性程度和表达水平的变化。该生物探针具有对细胞毒副作用微小、实时动态检测、使用简便、成本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732457B
公开(公告)日:2018-01-30
申请号:CN201510141090.0
申请日:2015-03-27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动态ACE的区域电网一次调频能力评价方法,其首先收集故障数据;其次根据确定互联电网各区域参数及区域互联情况建立仿真模型;再次在建立的仿真模型中,取故障区域总容量的m%作为负荷扰动加入到故障区域,并测试待评价区域在电网公司规定能够达到的一次调频责任量时的QACE0;然后将待评价区域在负荷扰动为ΔPl时的QACE转换成负荷扰动为ΔPl1时的QACE';最后将QACE'与QACE0做比对,判断待评价区域一次调频响应情况。因此,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电网公司在故障发生后,了解其各区域电网的一次调频真实响应情况,评判各区域是否完成规定调频任务,以规范各区域电力生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