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990104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710237881.2
申请日:2017-04-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图形像素定域定量识别奥氏体不锈钢表面铁污染的方法,属于材料表面检测技术领域。步骤为:配置铁污染测试溶液,试纸浸渍后贴于样品表面,对样品进行显色检测和图像采集;自动提取调整图像不同位置的RGB颜色色度值并将R、G、B坐标阵列数据转换为以Lab色度表示的L、a、b的坐标阵列数据;以a(x,y,a)坐标阵列数据作为图形像素重构的源数据,用没有污染的不锈钢显色值作为校准基准;将修正后的显色坐标阵列数据作三维的位置‑显色图,并将显色值代入预先建立的与铁污染等级相关的标准谱作对比评估,确定污染位置和含量。本发明可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奥氏体不锈钢分级检测,提高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338447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342163.2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表面处理领域,提供一种基于电化学清除表面夹杂物的不锈钢超耐蚀处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清洗除油,酸洗钝化后获得预处理表面;(2)预处理表面放置在浓度为4~10mol/L、温度为40~60℃的NaNO3溶液中,采用多周期电位阶跃控制法,清除预处理表面夹杂物增厚钝化膜,提高钝化膜保护性;(3)水洗干燥后保存。本发明采用硝酸化学钝化和硝酸钠多周期电位阶跃控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电化学清除夹杂物和钝化膜增厚的综合手段实现不锈钢高温高盐度下的超高耐蚀性。本发明所使用的钝化溶液及电化学钝化方法简便、易操作,可满足不锈钢在高温高盐环境对其耐蚀性的苛刻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806715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610137597.3
申请日:2016-03-1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3/18
Abstract: 本发明方法一种高温蠕变预测的方法包括步骤:目标样品短时测试、引入综合参数Q、建立σ‑Q关系模型、进而实现目标样品高温蠕变变形预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蠕变变形预测方法;据此方法,可以利用已知一定应力下的蠕变实验,来预测已知应力附近的,所求应力下蠕变实验的蠕变变形随时间的变化;本发明方法基于短时实验结果即可进行预测,缩短了实际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时间;本发明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试结果波动性大的问题,本发明方法能够在材料性能分散性大的情况下,得出一个合理的预测的结果,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6444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686121.1
申请日:2023-12-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 武汉金顿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IPC: B23K26/00 , B23K26/70 , B23K10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辅助激光处理提高不锈钢耐点蚀方法,包括利用加热装置对清洁处理后的目标不锈钢工件进行预加热至预设温度范围,并保温预设时间;移除所述隔离板,并在保温状态下采用脉冲激光束扫描所述目标不锈钢工件表面,并在所述目标不锈钢工件表面形成连续致密的保护性氧化膜。本发明采用热辅助激光处理直接提高不锈钢耐点蚀能力,充分利用激光在金属表面的热效应,快速形成保护性富铬钝化膜,激光处理过程中的同步热辅助处理,避免了热传递逸散所导致的钝化膜致密性弱和厚度不足的弊端,避免了常规化学/电化学钝化的环境潜在危害与后处理、表面潜在损伤等方面的不足,具有绿色高效环保、表面钝化质量稳定可控的技术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729983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17112.X
申请日:2015-03-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体腐蚀测试试验装置,具体为一种间隙流场的金属腐蚀试验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间隙流动下电化学腐蚀特性的原位表征监测困难等问题。该装置设有金属腐蚀电极、辅助电极、参比电极、反应釜体、反应釜盖、转子、旋转组件、旋转电机、外部循环水管、循环水控温釜体、循环泵等,能实现间隙流体及间隙多相流环境下的腐蚀评估与检测,通过安装在反应釜表面的金属腐蚀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配合电化学工作站实现电化学腐蚀特性测试与分析。本装置可模拟屏蔽电机、水润滑轴承、钻杆等不同几何构件,在不同温度、流速等间隙流体环境中的腐蚀行为,为相关部件选材和腐蚀寿命评估提供试验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2364331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10123285.4
申请日:2011-05-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21/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奥氏体不锈钢表面铁污染分级的方法,其特征是配置铁污染测试溶液,然后用滤纸浸渍测试溶液后贴于样品表面,对样品进行显色检测;选取某编号的国际标准色卡作为基准,用色差计测量样品表面滤纸与基准色卡之间的色差值;将所测的da值代入预先建立的与铁污染等级相关的da*值判别范围,确定待测样品铁污染等级;当测试溶液换为蓝点溶液时,将所测的db绝对值代入预先建立的与铁污染等级相关的db*绝对值判别范围,确定样品铁污染等级。本发明的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可应用于核电、石油化工、食品等行业奥氏体钢装备制造过程中的铁污染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605381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210101468.0
申请日:2012-03-3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奥氏体不锈钢表面铁污染的清洗钝化液,该清洗钝化液包括硝酸、双氧水、硫酸亚铁和水,所述成分及体积百分比为:硝酸4~17%;双氧水14~40%;硫酸亚铁含量为:100ml前述物质中含0.1~6mg。所述硝酸可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0~68%的硝酸溶液,所述双氧水可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7~38%的双氧水溶液。本发明制备方法是:(1)按比例加入原料,上述硝酸、双氧水及水中卤族元素含量不超过45ppm、硫元素含量在50ppm以下;(2)将硫酸亚铁溶于水中配制成硫酸亚铁溶液;(3)将双氧水、硝酸按比例溶解到硫酸亚铁溶液中,混合搅拌均匀即得成品。本发明操作温度低,可满足核电、化工等行业对奥氏体钢清洗钝化的严格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4729983B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510117112.X
申请日:2015-03-1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1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体腐蚀测试试验装置,具体为一种间隙流场的金属腐蚀试验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间隙流动下电化学腐蚀特性的原位表征监测困难等问题。该装置设有金属腐蚀电极、辅助电极、参比电极、反应釜体、反应釜盖、转子、旋转组件、旋转电机、外部循环水管、循环水控温釜体、循环泵等,能实现间隙流体及间隙多相流环境下的腐蚀评估与检测,通过安装在反应釜表面的金属腐蚀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配合电化学工作站实现电化学腐蚀特性测试与分析。本装置可模拟屏蔽电机、水润滑轴承、钻杆等不同几何构件,在不同温度、流速等间隙流体环境中的腐蚀行为,为相关部件选材和腐蚀寿命评估提供试验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6990104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710237881.2
申请日:2017-04-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图形像素定域定量识别奥氏体不锈钢表面铁污染的方法,属于材料表面检测技术领域。步骤为:配置铁污染测试溶液,试纸浸渍后贴于样品表面,对样品进行显色检测和图像采集;自动提取调整图像不同位置的RGB颜色色度值并将R、G、B坐标阵列数据转换为以Lab色度表示的L、a、b的坐标阵列数据;以a(x,y,a)坐标阵列数据作为图形像素重构的源数据,用没有污染的不锈钢显色值作为校准基准;将修正后的显色坐标阵列数据作三维的位置‑显色图,并将显色值代入预先建立的与铁污染等级相关的标准谱作对比评估,确定污染位置和含量。本发明可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奥氏体不锈钢分级检测,提高检测精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