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装置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34840C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580018953.X

    申请日:2005-06-10

    Abstract: 本发明可在热源单元和利用单元通过制冷剂连接配管连接的空调装置中,高精度地判定填充在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在空调装置(1)中,具有压缩机(21)及热源侧热交换器(23)的热源单元(2)与具有利用侧膨胀阀(41、51)及利用侧热交换器(42、52)的利用单元(4、5)通过制冷剂连接配管(6、7)连接,该空调装置(1)可在以下两种模式之间切换地进行运转:根据利用单元(4、5)的运转负荷控制各设备的通常运转模式;以及使利用单元(4、5)进行制冷运转、控制利用侧膨胀阀(41、51)使利用侧热交换器(42、52)出口处的过热度为正值、且控制压缩机(21)的运转负载量使利用侧热交换器(42、52)的蒸发压力为一定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可检测出热源侧热交换器(23)出口处的过冷度,从而判定填充在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制冷装置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88032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280061413.X

    申请日:2012-1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便在室内热交换器的容积比室外热交换器的容积大时、也能通过制冷剂回收运转将制冷剂较为理想地汇聚于室外单元的装置。本发明的空调装置包括:室外单元(20);具有室内热交换器(42)的室内单元(40);执行制冷剂回收运转的控制部。室外单元(20)具有容积Va的储罐(22)、压缩机(24)、室外热交换器(28)、膨胀阀(33)、大径管(30)等,这些构件被制冷剂配管(31)连接在一起。室内热交换器(42)的容积(Vhi)比室外热交换器(28)的容积(Vho)大。以直径比制冷剂配管(31)大的大径管(30)的容积(Vt)满足容积(Vt)>容积(Vhi)-容积(Vho)-容积(Va)的方式设有大径管(30)。

    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及空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159905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0980137037.6

    申请日:2009-0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13/00 F25B2400/01 H05B6/108 H05B6/365

    Abstract: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单元及空调装置,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能将因施加于制冷剂配管以外的部分的磁场而产生的影响抑制得较小。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是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该电磁感应加热单元(6)进行外表面由SUS管(F2)构成的制冷剂配管(F)的加热,并包括线圈(68)和铁氧体(98、99)。线圈(68)配置于制冷剂配管(F)的附近。铁氧体(98、99)包含磁性体材料。铁氧体(98、99)至少配置于:制冷剂配管(F)的延伸方向上的线圈(68)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至少一侧,以及作为线圈(68)的与制冷剂配管(F)侧即内侧相反一侧的外侧的一部分。

    空调装置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65203A

    公开(公告)日:2007-05-16

    申请号:CN200580018953.X

    申请日:2005-06-10

    Abstract: 本发明可在热源单元和利用单元通过制冷剂连接配管连接的空调装置中,高精度地判定填充在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在空调装置(1)中,具有压缩机(21)及热源侧热交换器(23)的热源单元(2)与具有利用侧膨胀阀(41、51)及利用侧热交换器(42、52)的利用单元(4、5)通过制冷剂连接配管(6、7)连接,该空调装置(1)可在以下两种模式之间切换地进行运转:根据利用单元(4、5)的运转负荷控制各设备的通常运转模式;以及使利用单元(4、5)进行制冷运转、控制利用侧膨胀阀(41、51)使利用侧热交换器(42、52)出口处的过热度为正值、且控制压缩机(21)的运转负载量使利用侧热交换器(42、52)的蒸发压力为一定的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在制冷剂量判定运转模式下,可检测出热源侧热交换器(23)出口处的过冷度,从而判定填充在制冷剂回路(10)内的制冷剂量是否适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