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氢基竖炉快捷可更换式送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882337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237585.9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氢基竖炉快捷可更换式送气装置,具体涉及高温送气领域,包括氢基竖炉本体以及氢基竖炉外壳,氢基竖炉外壳表面套设有制冷层,制冷层外部设置有环形管径,环形管径表面设置有多组均流围管,均流围管远离环形管径的一端与氢基竖炉本体相连接,本发明装置主要结构包括环形管径和均流围管,环形管径和均流围管采用Q355R材料,以便于现场耐材维修,再由高速高压合金钢喷嘴,采用耐高温不锈钢管,为奥氏体铬镍不锈钢材料,便于降低表面温度的问题,同时,有氮气强冷管,保证异常情况下对支管的强制冷却的效果,前后头采用球面硬密封的法兰连接形式,并有夹套水冷设计,便于检修时更换和维修拆卸,密封性能强,容错性高。

    一种冶炼管道内煤气快速置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77923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770896.0

    申请日:2023-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道内气体快速置换方法,在管道气体入口处安装有置换吹扫装置,置换吹扫装置包括多个环形布置的喷头,每个喷头通过一个自动调节阀与氮气输入管道连通;首先开启发散阀和氮气输入阀门,通过自动调节阀将管道内压力控制在4KPa以上,然后控制自动调节阀的压差为正负0.3KPa,经过前述压力控制使管道内形成紊流形态,使管道内的气体与氮气充分混合;最后检测到管道内气体标志物含量在稀释完成值以下时,稀释阶段结束,进入吹扫阶段;控制多个自动调节阀全开,大流量吹扫开始;当检测到管道内气体标志物含量在吹扫完成值以下时,完成置换。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气体置换效率高,同时还能减少氮气的消耗,有效缩短检修时间。

    高炉煤气脱硫装置及施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435041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051855.1

    申请日:2022-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炉煤气脱硫装置,包括高炉、粗除尘器、湿法除尘系统、气体换热器、煤气脱硫系统、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高炉煤气管网、热风炉及烟囱;所述高炉与粗除尘器、湿法除尘系统、气体换热器、煤气脱硫系统、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依次连接,所述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与高炉煤气管网及热风炉分别连接;所述煤气脱硫系统与高炉煤气管网及热风炉之间设置减压阀组,所述烟囱与所述热风炉连通。本发明通过对现有技术进行适应性的改进和热风炉的余热利用,可不增加新的占地,实现煤气精脱硫效果,大幅降低了煤气腐蚀性,结合煤气脱硫系统,可彻底解决TRT设备及高炉煤气管网的腐蚀问题,最终使排放气体达到国家排放要求。

    一种顶燃式热风炉四段式烧炉控制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1298102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97050.3

    申请日:2021-0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燃式热风炉四段式烧炉控制技术,包括燃烧初期、拱顶温度管理期、废气温度管理期;其中拱顶温度管理期包括两段,分别为拱顶温度1管理期和拱顶温度2管理期;在拱顶温度1管理期期内,设置控制温度比目标的拱顶温度低,并设定拱顶温度1管理期燃烧持续一定时间Δt1后,进入拱顶温度2管理期,此时燃烧按目标的拱顶温值进行控制。本技术可使得整个烧炉过程更加平稳进行,减少了人为干预煤气量的调整,使得烧炉煤气量更加合理科学,有效减少煤气量消耗;可降低拱顶燃烧温度,降低热量损失,减少的生成,实现的超低排放,改善炉壳运行条件,减少炉壳开裂情况,延长炉壳寿命;保证热风炉温度运行,为高炉持续稳定的送出较高风温。

    一种用于高炉炉顶料罐的防尘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527767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749335.6

    申请日:2019-08-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炉炉顶料罐的防尘结构,包括有积料台,所述积料台的外侧采用波纹管,波纹管外连接有管道,管道连通有压缩空气,管道上设有手动阀、电磁阀和压力联锁开关,所述电磁阀和压力联锁开关与后台系统连接,波纹管的内壁设有硬海绵,所述硬海绵沿内壁至少分为3块,相互通过螺栓连接,硬海绵的另一侧设有软海绵,所述软海绵为多块,通过防尘结构的增设和压缩空气提升压强,防止上下料罐之间连接的波纹管与料罐之间积灰,避免影响下料罐的称量,保证高炉稳定顺行生产;减少现场清灰作业,实现节能环保,避免现场扬尘污染环境。

    一种解析塔输送机链条更换装置及更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7321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88489.0

    申请日:2025-0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析塔输送机链条更换装置及更换方法,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新链上料导轨、旧链下料导轨、手动齿轮、辅助齿轮和驱动辅助齿轮转动的齿轮驱动源,新链上料导轨和旧链下料导轨上下平行设置,且新链上料导轨的末端朝向解析塔输送机,旧链下料导轨的始端朝向解析塔输送机,所述手动齿轮两个为一组同轴转动的设在新链上料导轨的两侧,在手动齿轮转动时解析塔输送机链条可与手动齿轮滚动啮合,所述辅助齿轮两个为一组同轴转动的设在新链上料导轨和旧链下料导轨之间的两侧,在辅助齿轮转动时解析塔输送机链条可与辅助齿轮滚动啮合,通过本发明能够快速简便地更换解析塔输送机链条,降低检修负荷,提高检修效率,保障检修安全。

    一种氢基竖炉二氧化碳利用工艺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0386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37587.8

    申请日:2024-09-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冶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氢基竖炉二氧化碳利用工艺,包括气体处理塔系、工艺气体回路、工艺气体压缩机、热氧化碳捕捉设备、二氧化碳提纯设备以及储存罐,本发明在对二氧化碳捕捉后,对热氧化碳进行提纯加压,使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现有的氮气管道(主要是竖炉炉顶氮气系统、各回路吹扫氮气系统、压缩机气封氮气系统等),使用二氧化碳替代原氮气后,竖炉循环中可捕集的二氧化碳增加,无法收集的氮气的减少,使整个气体回路发生控制和使用上的改变,增加了氢基竖炉的工作效率,同时,本发明对加热炉燃烧控制中的还原回路尾气燃烧控制进行优化,并加入氮气辅助燃烧控制,添加安全SIS联锁控制。

    一种大型氢基竖炉控制还原气体利用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1289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252735.3

    申请日:2024-09-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基竖炉还原气体利用率控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大型氢基竖炉控制还原气体利用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系统启动升压期,系统回路充压,回路注氮至工艺生产压力的低限值→工艺气体压缩机启动进行回路循环→整个回路升压,循环缓慢升压至工艺生产的工作压力→达到当次生产工艺压力要求值;S2、系统流量稳定调节期,在系统回路升压结束后,通过安全连锁和全自动程序控制对大流量阀进行流量调节→调节压缩机的功率或回流阀→直至系统回路的气体循环量和压力同时达到当次生产工艺循环流量要求值;通过调节阀的控制,使管道压力在正压状态下保持波动气流,让气体在冶炼过程中能够使气体反应更加充分,从而提高还原性气体利用率。

    一种板式气气换热器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82976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2010010290.3

    申请日:2020-0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式气气换热器,包括有箱体,箱体的顶部设有煤气进接口和煤气输出口,箱体的前后设有烟气进接口和烟气输出口;煤气接进口对应的低温段换热板包括上层换热板和下层换热板,上层换热板和下层换热板之间设有横梁;低温段换热板与烟气输出口连接,所述上层换热板设有2层换热板,下层换热板设有3层换热板;所述低温段换热板的换热板片采用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厚度为1.0mm;高温段换热板对应低温段换热板设置在箱体内,并与烟气进接口连接,高温段换热板采用316l不锈钢,厚度为1.2mm;所述气气换热器还设有人孔;本发明的低温段通过二段式换热板结构,分隔开换热板腐蚀层与非腐蚀层,实现换热板的可分段更换,达到延长换热器使用寿命的效果。

    一种用比表面积衡量高炉冷却壁冷却强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523659A

    公开(公告)日:2017-12-29

    申请号:CN201710818626.7

    申请日:2017-0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B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比表面积衡量高炉冷却壁冷却强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提出冷却比表面积的设计理念;S2、在冷却比表面积设计理念的指导下,采用两根相同直径的水管,取代原一根直径扩大1倍的水管,两者可取得同样的冷却水速,但冷却水量下降50%;S3、冷却比表面积提出后,修正铸铁冷却壁传热公式:q=(Tm-Tw)/(1/hw/a+L1/K1+L2/K2+L3/K3+1/hm);本发明提高冷却壁比表面积,能够降低冷却壁工作温度,降低炭砖冷面工作温度,而且效果比较明显。经推算,比表面积每增加0.1,冷却壁热面温度降低25.4℃。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