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211091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510756047.5
申请日:2015-11-09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二点委夜蛾的复配农药及方法。本发明采用高效氯氰菊酯和杀铃脲作为有效成分制得复配农药,其中,高效氯氰菊酯和杀铃脲的重量比为2:45~18:5。本发明所述的复配农药具有较高的协同增效作用,克服和延缓了害虫抗药性,扩大防治谱,杀虫速度快,持效期长,其效果明显高于其单剂的使用,配合本发明所述的复配农药,本发明采用了适当田间施药方法,实现了在响应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的情况下对二点委夜蛾的高效防治。
-
公开(公告)号:CN105340900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510931464.9
申请日:2015-12-14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防治凹唇壁蜂寄生螨的杀螨方法。本发明所述安全防治凹唇壁蜂寄生螨的方法,包括将含有寄生螨的壁蜂蜂茧和/或蜂管暴露于有效剂量的杀螨制剂中的步骤,所述杀螨制剂的有效成分包括三氯杀螨醇、哒螨灵和炔螨特。本发明所述杀螨方法是针对性的针对于安全防治凹唇壁蜂寄生螨而研发,虽然方法所采用的制剂的有效成分均为现有技术中的一般杀螨剂,但是所述制剂经过配比及相互影响后,可见其在进一步提高壁蜂寄生螨的针对性效果的基础上,惊喜的发现其对于壁蜂及蜂茧的毒力作用也大大减弱,更加适用于凹唇壁蜂寄生螨的安全防治,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5340836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843308.7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01G3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 A01G3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林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丽蚜小蜂工厂化繁育效率的方法。本发明所述丽蚜小蜂的周年工厂化繁育方法,采用了前期施加复合肥、有机肥混施栽种,并于后期加营养液培养的方式,显著提高了烟苗的培育质量,达到烟苗壮、叶片大而绿的效果,从而提高温室白粉虱及丽蚜小蜂的繁育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010753A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510498116.7
申请日:2015-08-14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添加蔬菜成分的双委夜蛾人工合成饲料及其饲养方法,属于昆虫饲养技术。该饲料以麦麸、麦芽粉为主要成分,添加大豆粉、玉米粉、蛋白胨等其他辅料组成,采用一定配比的饲料对双委夜蛾进行饲养,饲养过程中添加十字花科蔬菜补充营养,双委夜蛾平均蛹重达87.68mg,幼虫平均存活率为93.8%,化蛹率为95.8%,羽化率为100%,平均单雌产卵763.95 粒,与天然饲料(玉米苗)相比,双委夜蛾在人工饲料上的幼虫存活率、蛹重和平均产卵量显著提高,幼虫发育历期和蛹历期显著缩短,而化蛹率、羽化率和产卵前期等指标无显著差异;并且饲料不会受季节的影响,也不会含有农药等残留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03262767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310188729.1
申请日:2013-05-21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棉蚜的防治方法,通过高粱上滋生的高粱蚜增殖田间的自然天敌来实现,通过在棉花带的边缘种植高粱带来实现,所述棉花带的行数与高粱带的行数比为6-10:1,所述棉花带的行间距为30-50cm,所述高粱的行间距为40-50cm;所述高粱带中高粱的行数为1-4行;所述高粱为甜高粱或糯高粱的一种或两种。本发明所采用的高粱为一年生作物,适用于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多样化的农田棉区;高粱蚜的寄主专一性非常高,所以不会危害棉花和玉米等当地主栽作物;高粱的种植相对比较简单,对田间适应能力强,不需要特别管理。本发明通过高粱带上高粱蚜的滋生,增加田间自然天敌的密度,从而达到防治棉花上棉蚜危害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542498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781808.8
申请日:2014-12-16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23K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试昆虫的人工大规模的饲养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供试韭蛆的人工大量饲养方法,用花生取代了现有的韭菜、大葱、人工饲料,用细沙取代了琼脂保湿和人工加水保湿的方法,采用本发明,较之现有的供试韭蛆饲养方法,其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单雌产卵量相当,但是节约成本,减少了人工操作步骤,为供试韭蛆的正常供应提供了有力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3385386A
公开(公告)日:2013-11-13
申请号:CN201310309525.9
申请日:2013-07-22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点委夜蛾的人工合成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饲料以麦麸、蘑菇粉为主要成分,以全麦粉、蛋白胨等其他辅料组成,采用一定配比的饲料对二点委夜蛾进行饲养,其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单雌产卵量都显著提高;并且饲料不会受季节的影响,也不会含有农药等残留成分;同时,该饲料采用微波炉进行制备,操作简单,配制量得到控制,随配随用,提高了饲料利用率,解决了饲料一次性制备较多储存于冰箱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355323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299902.5
申请日:2013-07-17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A01N43/90 , A01N43/707 , A01P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虫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蔬菜棕榈蓟马的杀虫剂组合物。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治棕榈蓟马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棕榈蓟马防治效果好的杀虫剂组合物。含有重量比为0.6~1.4:18.6~19.4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吡蚜酮。含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吡蚜酮的杀虫剂高效、低毒,对棕榈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为92.48%~95.36%;工艺简单,投入的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收率高,无三废。
-
公开(公告)号:CN103348887A
公开(公告)日:2013-10-16
申请号:CN201310299860.5
申请日:2013-07-17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A01G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虫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杀虫剂在防治棕榈蓟马中的应用。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治棕榈蓟马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虫剂在防治棕榈蓟马中的应用,所述杀虫剂中多杀霉素和吡蚜酮的重量比为0.8:19.2或0.4:19.6或1.2:18.8。含有多杀霉素和吡蚜酮的杀虫剂高效、低毒,对棕榈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为93.03%~96.50%;工艺简单,投入的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收率高,无三废。
-
公开(公告)号:CN103340181A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申请号:CN201310308093.X
申请日:2013-07-22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23K1/14 , A23K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供试二点委夜蛾的人工饲养方法,采用人工合成饲料来喂养二点委夜蛾,同时配合本发明所述的饲养方法后,其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单雌产卵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供试二点委夜蛾的正常供应提供了有力条件;同时提高了二点委夜蛾对于试验的敏感度,从而提高了生物实验的准确率和真实性,而且这种饲养方法,由于采用了人工合成饲料不受季节限制,提高了饲养的连贯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