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10562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14154.8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毫米波雷达环境栅格化目标属性识别方法、设备及介质,属于毫米波雷达目标探测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车辆的行驶信息与毫米波雷达的点迹数据;根据行驶信息,将点迹数据中的多帧点迹转换到当前车身坐标系下;在当前车身坐标系下,将测量区域进行栅格化处理,并进行栅格特征提取;将提取的特征输入经过训练的目标属性识别模型中,获得栅格目标属性的预测值。本发明在栅格层面汇总了栅格内点迹的总体特征,并且构建了栅格环境特征,充分地提取了栅格内及栅格周围的特征,并利用深度学习方法挖掘特征并建立栅格特征与目标属性之间的对于关系,能够有效地识别目标的特性,为后续目标跟踪、识别及可行使区域的计算提高先验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846363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429857.9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碳纤维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氧化炉流场均匀性的调控系统、调控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预氧化炉流场均匀性的调控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风速传感器、风速传感器的信号采集电路、控制系统和导流板;预氧化炉包括依次连接的进风腔、丝束通道和回风腔;导流板位于进风腔的出口处,导流板垂直于水平面且绕垂直于水平面的远离进风腔的入口的一端旋转;风速传感器位于丝束通道内;风速传感器监测预氧化炉流场的均匀性;风速传感器的信号采集电路采集和转换风速传感器的电阻值的变化;控制系统控制导流板的旋转。本发明可根据不同工况下工艺条件的变化对导流板进行实时的动态调整,保证预氧化炉流场均匀性,实现对流场均匀性的有效调控。
-
公开(公告)号:CN117398102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179579.8
申请日:2023-09-1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人体不同运动状态下的生理电极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属于心电监护领域。其中系统包括:震动发生模块,用于产生震动信号;类人体模块,安装在震动发生模块上;生理电信号发生模块,用于产生多种生理电信号波形;人体模拟出汗模块,用于模拟人体在多种运动状态下的不同出汗量状态;生理电信号采集系统,穿戴于类人体模块上,待测生理电极安装在生理电信号采集系统的电极固定部位连接处后,粘贴在类人体模块表面;波形一致性评价模块,用于根据生理电信号发生模块产生的生理电信号波形,以及采集到的生理电信号波形,获取待测生理电极的性能结果。本发明为生理电极性能测试提出一种新方案,可为生理电极评价指标提供更多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738740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143850.2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尺寸气液分离式均热板及其制造方法,均热板包括相互连接形成密封腔体的上壳板和下壳板;下壳板内侧设有第一吸液芯;上壳板和第一吸液芯之间设有支撑框架;上壳板和支撑框架之间形成蒸汽通道,第一吸液芯和支撑框架之间形成液体通道;蒸汽通道两端分别连接于液体通道两端。蒸汽通道和液体通道只在蒸发区和冷凝区的位置相连接,从而形成气液分离。由于均热板内部存在支撑框架的隔离,在上腔体运输的高温蒸汽工质与在下腔体回流的冷凝液态工质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以此来隔绝两者在同一腔体内工作时接触界面产生的携带效应,提升工质的传输效率和均热板的传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770574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1710028034.5
申请日:2017-01-1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纤维微电极,包括绝缘铜导线、碳纤维单丝,碳纤维单丝一端通过导电性粘胶与绝缘铜导线的铜芯一端相连接,碳纤维单丝与绝缘铜导线的连接处的裸露部分包裹有锥形的环氧树脂,碳纤维单丝另一端延伸并裸露于环氧树脂外约100μm到500μm。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碳纤维微电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碳纤维微电极表面的多壁碳纳米管层分布均匀,附着较好不易脱落,通过控制相应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反应参数可得到不同厚度、长度以及分布密度的碳纳米管修饰层,使碳纤维微电极可以适用于更多不同场合,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各种电化学分析检测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1666323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376814.4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州赛奥碳纤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10 , G06T17/00 , D01F9/12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碳纤维预氧化炉流场均匀性的调试方法、碳纤维预氧化炉、数据处理装置、介质,包括根据预氧化炉的三维结构建立流场的缩放模型;根据导流板的位置和所述缩放模型进行流速仿真,得到导流板的位置参数;基于所述位置参数,根据导流板的角度、导流板的尺寸和所述缩放模型进行流速仿真,得到导流板的角度参数和导流板的尺寸参数,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导流板对流速进行仿真,得到导流板的位置参数、导流板的角度参数和导流板的尺寸参数,从而能够实现对流程均匀性的调试,达到调试简单、调试效率高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448287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209550.3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微结构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设备,其中,仿生微结构柔性压力传感器,包括电极层,电极层包括上下平行分布的上电极层和下电极层;电介质层,电介质层设置于上电极层和下电极层之间,电介质层包括上下分布的上电介质层和下电介质层,上电介质层和下电介质层两者的相对面均具有棘状仿生微结构阵列,棘状仿生微结构阵列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棘状凸起,棘状凸起的顶面为曲面,上电介质层的棘状凸起与下电介质层的棘状凸起互锁,形成双层互锁棘状仿生微结构;以及薄膜层,薄膜层设置在上电介质层和下电介质层之间。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轻薄柔软,兼具高灵敏度和宽压力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6979712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1710210537.4
申请日:2017-04-01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F28D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序阵列分布多束纤维的柔性软态铜/铝带热管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将交织好的纤维毛细芯放在长薄的铜片或铝片上,对折、压合后,通过烧结或焊接的方式式将纤维毛细芯紧密固定在对折后的铜片或铝片的内壁,并边缝焊接对折边,形成两端开口且固定有纤维毛细芯的热管管壳;将两端开口且固定有纤维毛细芯的热管管壳的一端通过缝焊方式密封,在另一端通过真空灌注机抽真空,灌注工质,再用机械夹紧封头,焊接密封,得到所述有序阵列分布多束纤维的柔性软态铜/铝带热管。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通过对对折边进行有限或无限连续方式边缝焊接,可实现单根或多根连续大批量流水线生产,适用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6096033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537385.6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大尺寸均热板、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超薄大尺寸均热板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与上壳体连接并形成腔体;复合吸液芯设在腔体内,包括连成整体的第一吸液芯、第二吸液芯、第三吸液芯和工质;下壳体上间隔设有支撑柱,第一吸液芯设有通孔,第一吸液芯设在下壳体上,第三吸液芯嵌套在支撑柱,第二吸液芯呈阵列排布地设在支撑柱间隔内。第一吸液芯上具有通孔供支撑柱穿过,第一吸液芯与下壳体贴合,第二吸液芯使液体工质迅速回流并向两边的第一吸液芯扩散,第三吸液芯增强垂直方向液体回流,实现液体工质三维流动的特性,提高液体工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回流能力,解决了大尺寸均热板液体难以从冷凝端回流至蒸发端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87233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1710160470.8
申请日:2017-03-17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图像处理的多孔材料浸润性能测量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样品的升降平台、置于升降平台上方的红外热像仪、置于升降平台前方的高速摄像仪、接收红外热像仪和高速摄像仪测试数据的计算机、置于升降平台一侧的用于注射液体工质的注射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红外图像处理的多孔材料浸润性能测量方法。本发明可直接获得液滴在浸润多孔材料时液体的扩散过程及扩散区域形状,通过扩散区域形状进而评价多属材料浸润性能的均匀性优劣,有效地解决了吸液称重法中测量结果不全面的缺陷,尤其适合无色透明液体工质的扩散,为多孔材料浸润性的测试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