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16319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0980114359.9
申请日:2009-04-2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作田淳 , 河野博之 , 中本达也 , 大野龙一 , 山田定幸 , 森本敬 , 二上义幸 , 船越大辅 , 飨场靖 , 阪井学 , 嶋田贤志 , 吉田裕文 , 池田明 , 鶸田晃 , 中井启晶
IPC: F04C18/02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限制高压区域和背压室、以及背压室和压缩室的各个连通时间,能够防止过剩的背压,并施加稳定的背压,从而能够提供一种实现高效及高可靠性的涡旋压缩机。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设置间歇地连通高压区域(30)和背压室(29)的第一路径(54)、以及间歇地连通背压室(29)和压缩室(15)的第二路径(55)。
-
公开(公告)号:CN1149336C
公开(公告)日:2004-05-12
申请号:CN00132834.4
申请日:1994-11-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F04C18/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18/0253 , F04C23/008 , F04C29/12 , F04C2240/603 , F05C2201/0439
Abstract: 一种涡旋压缩机,在密闭容器内设有包括固定涡旋件和可动涡旋件的压缩机构,支承可动涡旋件的推力轴承,轴承部件,与可动涡旋件的轴配合的偏心轴承,由驱动用曲轴、转子及定子组成的电动机,固定涡旋件由框架部和端板涡卷部拼合而成,在框架部和端板涡卷部之间插入具隔热性的材料,可防止高温的压缩气体引起加热升温;插入单向阀,可防止压缩机倒转。
-
公开(公告)号:CN1106895A
公开(公告)日:1995-08-16
申请号:CN94117811.0
申请日:1994-11-0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松下精工株式会社
IPC: F04C1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3/008 , F04C2230/60 , Y10T29/4924 , Y10T29/49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涡旋式压缩机,及其组装方法,由设置在密闭容器内电动机和压缩机构组成,由固定涡旋件,与固定涡旋件啮合的旋转涡旋件,曲轴和主轴承构成压缩机构,通过将压缩机构组装并插入密闭容器圆筒部状态,为能将装配具从固定涡旋叶片侧插入而在主轴承框体外周上设置和主轴承部同轴的切槽以及在固定涡旋件上设置平坦部,能在清洁状态组装,易于保持主轴承和副轴承同轴度,组装容易和组装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093986B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380008219.X
申请日:2013-11-1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F04C1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025 , F04C13/001 , F04C18/0215 , F04C28/28 , F04C29/0057 , F04C2240/50 , F04C2240/60 , F04C2270/17
Abstract: 设主轴承部件(12m)的直径为Dm、长度为Lm,偏心轴承部件(11e)的直径为De、长度为Le时,主轴承部件(12m)的长度与直径之比(=Lm/Dm)和偏心轴承部件(11e)的长度与直径之比(=Le/De)为Le/De≤Lm/Dm≤1,由此,不会在偏心轴承部件(11e)的两端的边缘部接触,而且,涉及主轴承部件(12m),能够防止主轴(13m)的倾斜时主轴承部件(12m)的两端的边缘部的接触,并降低油(9a)导致的粘性损耗。由此,能够提供确保轴承部件(12m、11e、16s)的可靠性、高效率同时成立的涡旋式压缩机。
-
公开(公告)号:CN103982437B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310388424.5
申请日:2013-08-30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F04C2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积型压缩机,其包括设置在密闭容器(2)的电动构件(3);旋转轴(6);涡旋压缩构件(4);旋转支承旋转轴(6)的第一支承架(7);旋转支承旋转轴(6)的下方端部的第二支承架(10);积存润滑油(8)的储油部(2a);和贯通旋转轴(6)设置的纵向供油孔(12),第二支承架(10)具有轴颈轴承(10a)和止推轴承(10d),在止推轴承(10d)与旋转轴(6)的滑动面设置有止推供油通路,将储油部(2a)的润滑油(8)从纵向供油孔(12)经半径方向的横向供油孔(21)供给至止推供油通路,由此实现更高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093986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380008219.X
申请日:2013-11-1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F04C1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025 , F04C13/001 , F04C18/0215 , F04C28/28 , F04C29/0057 , F04C2240/50 , F04C2240/60 , F04C2270/17
Abstract: 设主轴承部件(12m)的直径为Dm、长度为Lm,偏心轴承部件(11e)的直径为De、长度为Le时,主轴承部件(12m)的长度与直径之比(=Lm/Dm)和偏心轴承部件(11e)的长度与直径之比(=Le/De)为Le/De≤Lm/Dm≤1,由此,不会在偏心轴承部件(11e)的两端的边缘部接触,而且,涉及主轴承部件(12m),能够防止主轴(13m)的倾斜时主轴承部件(12m)的两端的边缘部的接触,并降低油(9a)导致的粘性损耗。由此,能够提供确保轴承部件(12m、11e、16s)的可靠性、高效率同时成立的涡旋式压缩机。
-
公开(公告)号:CN102869887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180022254.8
申请日:2011-11-16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F04C1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18/0207 , F01C17/066 , F01C21/10 , F04C18/0253
Abstract: 本发明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通过使十字滑环(57)和旋转涡旋件(12)小型化而使压缩机构部(4)小型化,以一对涡旋件侧键部(57b)的间隙为涡旋件侧键槽部(12d)的宽度以上的方式,将一对涡旋件侧键部(57b)配置在从环部(57a)的直径线上相互错开的位置,以一对主轴承侧键部(57c)的间隙为主轴承侧键槽部(51a)的宽度以上的方式,将一对主轴承侧键部(57c)配置在从环部(57a)的直径线上相互错开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245903A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0980150596.0
申请日:2009-09-1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18/0215 , F04C23/008 , F04C29/023 , F04C29/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所述涡旋压缩机设置有从储油部(20)导向第一压缩室(15a)和第二压缩室(15b)的供油通道(50),通过使对第二压缩室(15b)的供油量多于对第一压缩室(15a)的供油量,能够对前一个形成的第二压缩室(15b-1)向下一个形成的第二压缩室(15b-2)的泄露进行抑制,能够降低压缩行程中的泄露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63528C
公开(公告)日:2001-03-21
申请号:CN94120034.5
申请日:1994-12-2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8/28 , F04C2270/72
Abstract: 一种涡旋压缩机,其密闭容器1内有电动机部2和压缩机构部3,密闭容器1的上部设暂时存留排出气体的排出室4,密闭容器1的下部设吸入气体压起作用的吸入室5,电动机部2设在上述吸入室5内,在排出室4和吸入室5的分隔壁6上设泄压阀7,在泄压阀7的低压侧出口12附近设电动机部2的热响应型过电流保护装置13。因此,能防止当因热交换器的送风机发生故障等使排出压力上升时的涡旋压缩机的反向运转,提高压缩机部等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201871A
公开(公告)日:1998-12-16
申请号:CN97105565.3
申请日:1997-06-05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F04C1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C29/023 , F01C17/066
Abstract: 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包括一固定涡卷和一作绕行运动的涡卷,其间形成多个压缩腔以压缩从一吸入口引入的流体。绕行运动涡卷有一基板和一从基板伸向一由一支撑件可转动地支撑的曲轴的轴部。一密封件设置在基板和支撑件之间以形成一内部区域和一外部区域。内部区域包围轴部,而外部区域中包括一设置在绕行运动涡卷的基部和支撑件之间的阻转件。内部区域与外部区域藉由一形成在绕行运动涡卷中的输油通道连通。输油通道中包括一限流器和在阻转件和支撑件之间的上滑行部邻近部分中的开口。因此,送到内部区域的润滑油经过输油通道输送到上滑行部的邻近部分以润滑之。润滑油由于自重向下集聚以实现对阻转件和支撑件之间的下滑行部的润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