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
    1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487653B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0810184726.X

    申请日:2008-1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冰箱,将冷藏室用的风扇配置在不醒目的位置上、并抑制冷藏室的背面上部的突出,使其部分的格架的进深长度变长而扩大食品收纳容积,并能够不给予使用者压迫感而得到室内的宽阔感。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冰箱主体(1)上的冷藏室(5);设置在上述冷藏室内的背部并对冷藏室进行冷却的冷藏用冷却器(15);设置在上述冷藏室的背部并将由上述冷藏用冷却器冷却后的冷气向冷藏室内送风的冷藏用风扇(20);接收来自上述冷藏用冷却器的除霜水的接水盒(30);以及至少覆盖上述冷藏用冷却器与上述冷藏用风扇的盖体(16),将上述冷藏用冷却器、上述冷藏用风扇、上述接水盒分别从上部依次配置。

    冰箱
    1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52544A

    公开(公告)日:2007-04-25

    申请号:CN200610164111.1

    申请日:2006-10-1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冰箱,即使在配置多个部件的机械室或冰箱室内部等狭小空间中,通过改善进行配管的部件构成或配置,也能提高安装作业性。在设有分别专门地冷却冷冻储藏空间及冷藏储藏空间的冷冻用冷却器和冷藏用冷却器的冰箱中,将备有连接到冷冻用冷却器入口管上的节流装置及连接到出口管上的蓄能器的连接管A、与连接到冷藏用冷却器上的节流装置及出口管相连的连接管B、以及把上述连接管A与连接管B合流的并且连接到其下游侧的吸管一体化,形成吸管组件,在将该吸管组件配置在内箱背面的状态下,发泡填充隔热材料,之后,将吸管组件、冷冻用冷却器及冷藏用冷却器连接在冰箱室内。

    冰箱
    16.
    发明授权
    冰箱 失效

    公开(公告)号:CN1285872C

    公开(公告)日:2006-11-22

    申请号:CN200410056718.9

    申请日:2002-10-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D2400/30

    Abstract: 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弱冷冻室与其他储藏室间隔着隔热壁,在通往前述弱冷冻室的冷气通路中设置挡板,当在前述弱冷冻室对食品进行弱冷冻时,将前述挡板打开,使来自蒸发器的冷气在冷却风扇的作用下强制流入以作急速冷冻运转,直到超过最大冰结晶生成带的下限值为止,然后保持弱冷冻温度带。本发明可使食品以鲜度和口味良好且容易切割的状态保存。

    冰箱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74726A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110234464.5

    申请日:2011-08-16

    Abstract: 一种冰箱可使储藏品的冷却效率提高。冰箱(10)包括:对储藏室(22)内进行冷却的冷却器(52)、设置于储藏室(22)的背面的背面风道(60)、以及经由背面风道(60)而将经冷却器(52)冷却的冷气输送至储藏室(22)的风扇(53),冰箱(10)的背面风道(60)包括:吹出口(66),以将在背面风道(60)内流通的冷气吹出至储藏室(22)的方式而设置于背面风道(60)的前表面;肋材(68),设置成从吹出口(66)中的背面风道(60)的下游侧的缘部向背面风道(60)突出;以及突起(70),设置成从背面风道(60)内向吹出口(66)突出,突起(70)包括上游侧引导面(74)及下游侧引导面(76)。

    冰箱
    2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46430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1010143226.9

    申请日:2010-03-24

    Abstract: 提供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并列设置以将储藏室的前面开口封闭的对开式的左右门间的前后的阶差消除,能够良好地保持外观设计的冰箱。本发明的冰箱将储藏室的前面开口用并列设置的左右门以对开式封闭,在上述左右门的至少一个门的与枢支侧相反一侧的开放侧的内面设有遍及纵向的旋转分隔体(13)作为门垫片的吸附面,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旋转分隔体的形成门垫片的吸附面的薄钢板制的分隔板(16)做成具有平板状的吸附面(16a)和将其两侧端缘向内侧折回并叠合再向内侧弯折而成的角部(16b)的形状;将上述分隔板的周缘部及设在分隔板的箱内侧的隔热部件(18)的外面用合成树脂制的分隔框体(17)覆盖并且用该分隔框体卡合保持分隔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