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3324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36143.9
申请日:2022-08-27
Applicant: 武汉大学
IPC: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变电站状态矩阵的主子站协同远程顺控操作方法。基于该方法,通过构建变电站状态矩阵实现操作设备状态识别。通过对变电站状态矩阵的防误规则校验实现一二次设备协同智能防误。通过构建基于变电站状态矩阵的双层操作票生成模型实现多站协同操作票生成;下层为基于间隔状态值的间隔内操作票生成模型,采用Q学习进行求解,生成间隔内的动作序列;上层为基于变电站状态矩阵的多间隔、子站操作票生成模型,采用图论思想构建决策等级表对各间隔内动作序列进行等级划分,实现多间隔、子站的操作票生成。最后给出基于变电站状态矩阵的主子站交互流程,从而实现主子站协同的远程顺控操作全流程。
-
公开(公告)号:CN109146335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1811180188.7
申请日:2018-10-10
Applicant: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判断10kV线路电能表系统变比与实际变比一致性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S1、采集线路的线路日表底读数、公变日表底读数、专变日表底读数、线变关系和电能表系统变比;S2、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S3、使用BP‑adaboost算法构建神经网络;S4、根据步骤S1和S2中的数据,计算10kV线路输入神经网络的特征量,并将特征数据归一化;S5、将步骤S4中归一化的特征数据输入步骤S3中建立的神经网络,输出判断结果;S6、根据输出值确定线路中系统变比与实际变比一致性的电能表;S7、更换系统变比与实际变比一致性的问题电能表。采用本发明可大幅减少人力物力,有效快速准确治理电能表系统变比与实际变比一致性问题,提高线损计算数据质量和线损治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832927B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1711008415.3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nventor: 范荻 , 汪鸿 , 秦亮 , 陈建华 , 皇甫成 , 刘开培 , 王丰 , 吴涛 , 刘苗 , 李烜 , 谢欢 , 徐洁 , 张涵之 , 王放 , 张缜然 , 张亚茹 , 吴汶倢 , 王卫 , 史扬 , 金海峰 , 徐鹏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10kV线路线变关系评价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步骤S1,收集输电线路同期线损评估的原始数据;步骤S2:对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步骤S3,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得到关联度;步骤S4,根据关联度大小进行排序后选出关联度小的变压器;步骤S5,采取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关联度小的变压器是否是线损电量产生的原因,根据检验结果确定线变关系异常的变压器。采用本发明减少人力财力的消耗,有效快速梳理电力系统线变关系,快速降低线损考核不合格线路数量,查明线损异常原因,切实提高线损治理效果、突破目前同期线损考核指标提升的瓶颈。
-
公开(公告)号:CN107832928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011451.5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nventor: 汪鸿 , 刘蔚 , 秦亮 , 范荻 , 刘开培 , 王放 , 陈建华 , 皇甫成 , 薛晓强 , 张缜然 , 李明月 , 王卫 , 曹天植 , 臧景茹 , 赵焱 , 马志昊 , 刘军娜 , 黄天啸 , 辛光明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节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风力发电特性曲线的等效综合线损评价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采集电网全年风电功率数据,每小时为一个采样点,每条风力发电曲线有24个采样点,得到n条风力发电曲线,校正风力发电曲线和选取轮廓特征变量后进行分析及聚类,确定分类数目和各类别成员,选取各类别的典型代表日及权重因数,确定等效综合典型代表日,等效综合典型代表日=∑各类典型代表日×该类权重因数,最后计算出等效综合典型代表日下的等效综合线损。本发明的等效综合典型代表日对实际的风电情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计算的等效综合线损与实际线损结果更加接近,便于有效进行线损精益化管控,实现配电网的节能降耗。
-
公开(公告)号:CN107730399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1008547.6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nventor: 范荻 , 汪鸿 , 秦亮 , 陈建华 , 皇甫成 , 刘开培 , 王放 , 张缜然 , 李明月 , 王晶晶 , 郑立 , 郭鑫 , 李善颖 , 王沛然 , 王非 , 夏雪 , 赵峰 , 李长宇 , 武晗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节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风力发电特性曲线的理论线损评估方法,其具体方法如下:采集电网全年风电功率数据,每小时为一个采样点,每条风力发电曲线有24个采样点,得到n条风力发电曲线,通过校正风力发电曲线和选取风力发电曲线的轮廓特征变量后进行分析及聚类,确定分类数目和各类别成员,选取各类别的典型代表日,计算各类别典型代表日的理论线损值,各类别的权重因数=各类别的天数/总天数,最后计算出综合理论线损=∑各类典型代表日线损×该类权重因数。本发明提取的典型代表日对实际的风电情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计算的理论线损与实际线损结果更加接近,便于有效进行线损精益化管控,实现配电网的节能降耗。
-
公开(公告)号:CN207181451U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720941082.9
申请日:2017-07-31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nventor: 汪鸿 , 范荻 , 刘蔚 , 秦亮 , 刘开培 , 陈建华 , 皇甫成 , 薛晓强 , 李付强 , 董烨 , 徐洁 , 张涵之 , 王卫 , 曹天植 , 王放 , 张缜然 , 张亚茹 , 吴汶倢
IPC: G01R1/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电网线损现场分析设备的安装架,其包括支撑体和线损监控仪,在支撑体和线损监控仪之间设置有上支撑体紧固组件、下支撑体紧固组件、上线损监控仪紧固组件、下线损监控仪紧固组件和线损监控仪角度调节组件;线损监控仪角度调节组件包括三个转动轴以及由三个轴杆的一端以第二转动轴形式进行Y字形连接而形成的平面铰链,三个转动轴分别是第一转动轴、第三转动轴和第四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安装在上支撑体紧固组件上,第四转动轴安装在下支撑体紧固组件和下线损监控仪紧固组件的共同连接点上,第三转动轴安装在上线损监控仪紧固组件上。本实用新型采用螺纹螺杆的旋转作用通过减小作用力、连续调节和自锁功能来提高调节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206863120U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20764744.X
申请日:2017-06-28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nventor: 范荻 , 汪鸿 , 陈建华 , 皇甫成 , 秦亮 , 刘开培 , 王放 , 张缜然 , 张亚茹 , 吴汶倢 , 王晶晶 , 郑立 , 郭鑫 , 付宏伟 , 李善颖 , 王沛然 , 夏雪 , 赵峰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网的智能电量采集装置,包括箱体、上盖和电表,箱体设有控制器、人脸识别装置、摄像头和电表,控制器、人脸识别装置以及摄像头之间相互通讯连接,摄像头将拍摄的图片上传至人脸识别装置,人脸识别装置将比对结果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人脸识别装置、摄像头与电表电连接;上盖包括方形窗口、能开合的盖板以及第一卡槽,方形窗口与电表的显示屏相对应地设置;电表包括显示屏、第二卡槽以及电闸,上盖与箱体锁紧时,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重合,电卡通过第一卡槽插入第二卡槽中,电闸与控制器电连接并实现电网供电线路的接通与断开。当不正常用电行为发生时,控制器控制电闸进行断电,安全性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207181520U
公开(公告)日:2018-04-03
申请号:CN201720764745.4
申请日:2017-06-28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武汉大学 , 国家电网公司
Inventor: 范荻 , 汪鸿 , 陈建华 , 皇甫成 , 秦亮 , 刘开培 , 王丰 , 吴涛 , 刘苗 , 李烜 , 谢欢 , 徐洁 , 张涵之 , 王放 , 张缜然 , 张亚茹 , 吴汶倢 , 王卫 , 徐鹏 , 辛光明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偏远山区的线损管理系统,其包括电能收集装置、远程收发装置和远程客户端。所述电能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存储装置、数据处理装置、GPS定位装置和卫星接收发送装置。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隔板上设置有供导线通过的孔,所述太阳能供电装置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所述壳体安装在进行电能采集的采集点上,每一个预设周期结束后所述卫星收发装置启动,所述第二部分上盖自动开启,将所收集的电能信息通过卫星发送至远程收发装置,然后卫星收发装置关闭,电能收集装置继续进行下一个周期性数据采集存储和处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