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栽培方法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557354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240350.X

    申请日:2022-03-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小麦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栽培方法。一种小麦栽培方法,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当麦株上出现蚜虫时喷施增效杀虫剂,所述增效杀虫剂以藻酸丙二醇酯与环虫酰肼或氟吡呋喃酮二元复配为活性成分,辅以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制成。本发明小麦栽培方法中喷施的增效杀虫剂的有效成分藻酸丙二醇酯与环虫酰肼或氟吡呋喃酮的作用机理和作用位点不同,在杀灭害虫时多位点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延缓麦蚜抗药性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剂更新换代周期;同时,进行复配时表现为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麦蚜的防治效果,有利于减少药剂的施用剂量,进而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降低小麦栽培中病虫害的防治成本。

    基于高光谱的小麦氮肥生理利用率估测模型构建及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分类

    公开(公告)号:CN110189793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483465.X

    申请日:2019-06-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光谱的小麦氮肥生理利用率估测模型构建及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分类,旨在解决无法快速、准确的监测小麦氮肥生理利用率的技术问题。模型的构建方法为:计算氮肥生理利用率;于小麦开花期测量小麦冠层光谱反射值;以光谱参数NDVI(FD767,FD511)为自变量与所述小麦氮肥生理利用率进行线性方程回归分析建模,即得。区分不同氮效率品种方法为:基于光谱估测模型估算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结合计算的范围确定小麦品种类型;或,于小麦开花期测量待分类的小麦冠层光谱反射值,计算光谱参数NDVI(FD767,FD511)值进行分类。本发明为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识别及氮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一种提高小麦千粒重的组合物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58440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099109.4

    申请日:2023-02-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提高小麦千粒重的组合物。一种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九里香酮与叶菌唑、戊唑醇或丙硫菌唑复配而成。本发明杀菌组合中九里香酮与其他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时,在一定质量比范围内对小麦白粉病病原菌具有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降低小麦白粉病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进而有助于提高小麦千粒重。其次,本发明杀菌组合物中九里香酮与其他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时,可以有效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展,从而可以降低施用单一有效成分时带来的抗药性风险。另外,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降低有效成分的施用量,降低防治成本,可以为开发新型药剂提供支持。

    一种小麦抗逆增产的组合物
    1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89817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310099110.7

    申请日:2023-02-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小麦抗逆增产的组合物。一种小麦抗逆增产的组合物,所述小麦抗逆增产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噻虫嗪与滨蒿内酯或秦皮乙素组成;其中,所述噻虫嗪与滨蒿内酯或秦皮乙素的质量比为1‑100:100‑1。本发明小麦抗逆增产组合物的有效成分由噻虫嗪与滨蒿内酯或秦皮乙素组成,噻虫嗪与滨蒿内酯或秦皮乙素混用时,对防治小麦害螨表现出增效作用,与单一有效成分噻虫嗪相比,可以提高对作物害虫的防治效果。另外,本发明小麦抗逆增产组合物中含有噻虫嗪,噻虫嗪可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提高作物产量。这样一次施药,既能防治作物害虫,又能提高作物抗逆性和作物产量。

    基于高光谱的小麦氮肥生理利用率估测模型构建及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分类

    公开(公告)号:CN11018979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1910483465.X

    申请日:2019-06-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光谱的小麦氮肥生理利用率估测模型构建及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分类,旨在解决无法快速、准确的监测小麦氮肥生理利用率的技术问题。模型的构建方法为:计算氮肥生理利用率;于小麦开花期测量小麦冠层光谱反射值;以光谱参数NDVI(FD767,FD511)为自变量与所述小麦氮肥生理利用率进行线性方程回归分析建模,即得。区分不同氮效率品种方法为:基于光谱估测模型估算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结合计算的范围确定小麦品种类型;或,于小麦开花期测量待分类的小麦冠层光谱反射值,计算光谱参数NDVI(FD767,FD511)值进行分类。本发明为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识别及氮肥合理运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一种小麦-玉米两熟高产的田间结构配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56289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0815071.5

    申请日:2018-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玉米两熟高产的田间结构配置方法。该方法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为单元,小麦、玉米前后茬搭配以“前茬为后茬,茬茬为全年”为原则;在小麦季播种时,播种行距以12cm、12cm、12cm和24cm为一播幅;当小麦收获后,玉米免耕播种于小麦宽行24cm中间,以60cm等行距进行播种;小麦播种密度按照常规小麦半精量进行;玉米播种密度以相应玉米品种推荐播量进行;播种后,小麦生长过程按照常规小麦高产田管理方法进行管理;玉米生长过程按照常规玉米高产田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小麦、玉米收获后分别进行亩产产量统计。通过本发明能够明显同时提高小麦和玉米的产量。

    小麦玉米一体化播种机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433358U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720056974.0

    申请日:2017-01-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麦玉米一体化播种机,包括机架、播种器、牵引机构和传动机构,在机架上部前侧安装有小麦斗及下料机构,在机架上部后侧安装有玉米斗;所述小麦斗和玉米斗的底部下料管口分别设置有控制下料状态的开关;小麦斗的下料管末端位于播种器内前侧的小麦下料筒内,玉米斗的底部下料管末端位于播种器内后侧的玉米下料筒内。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小麦和玉米一体化播种,并在设计中较好地协调了小麦玉米茬口的衔接,解决了玉米以往玉米播种过程中因秸秆缠绕,耧眼堵塞造成的出苗不齐不匀的问题。小麦播种和玉米播种共用同一播种器,不仅结构简化,而且操作实用方便,实现了一机多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