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断路器脱扣试验辅助装置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3889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725530.2

    申请日:2024-1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塑壳断路器脱扣试验辅助装置及试验方法,辅助装置包括试验支架和辅助机构;所述试验支架用于连接塑壳断路器和所述辅助机构;所述辅助机构包括电动推杆、升降支撑板、拉力传感器和手柄驱动组件;所述电动推杆驱动所述升降支撑板升降;所述手柄驱动组件、所述拉力传感器和所述升降支撑板自上而下分布并且所述手柄驱动组件和所述升降支撑板分别连接在所述拉力传感器的两端;所述手柄驱动组件用于推动所述塑壳断路器的手柄在合闸、分闸和脱扣位置切换;一种塑壳断路器脱扣试验方法,使用上述的塑壳断路器脱扣试验辅助装置;本发明减少操作人员参与,无需操作人员反复来回于试验装置与试品之间,省时省力。

    一种基于热机应力的漆包线测试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37467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59263.5

    申请日:2024-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机应力的漆包线测试方法及装置,属于漆包线测试技术领域,包括S1、基于漆包线历史运行数据变化特征提取热力容忍范围;S2、根据热力容忍范围及自动控制原理调整漆包线实时温度及漆包线实时机械应力;S3、当漆包线实时温度及漆包线实时机械应力完成调整后,基于升压规则控制漆包线的实时电压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S4、检测漆包线实时状态,当实时状态为失效状态时,结束测试;同步地,当漆包线实时电压大于等于升压规则对应截止电压时,结束测试;S5、基于漆包线失效状态对应电压及测试数据生成漆包线性能报告;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未考虑相对静态控制多个测试数据导致难以模拟复杂工况准确测试漆包线真实性能的问题。

    一种获取红外光谱法最佳光程的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47496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352272.3

    申请日:2023-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取红外光谱法最佳光程的试验装置及方法,属于光谱检测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试验成本高和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试验装置包括本体、设于本体内的活塞、设于活塞的透光片、设于本体第一端的红外脉冲光源以及设于本体第二端的镜面、参比通道滤光片、测量通道滤光片以及双通道红外接收器;本体在靠近镜面一侧设有抽真空组件,在靠近红外脉冲光源一侧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活塞连接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传动组件,电机由单片机控制,传动组件将电机的转动转换为活塞的直线移动,活塞沿着本体在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移动。本发明可以简单有效的确定最佳光程,降低了试验成本,提高了试验效率。

    一种新能源并网的并网逆变器能效测试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5015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21584.8

    申请日:2024-0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并网的并网逆变器能效测试方法及装置,属于并网逆变器测试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新能源并网运行过程中的多因素电能质量扰动信息得到并网逆变器并网运行的电能质量测试参数集;基于并网逆变器能效测试需求信息和电能质量测试参数集得到并网逆变器综合能效测试模型;基于并网逆变器综合能效测试模型和目标能效测试条件对并网运行的并网逆变器进行能效测试评估。本发明能够根据多因素电能质量扰动信息更为全面地对并网逆变器的能效进行测试评估,极大地降低了并网逆变器的能效测试评估误差,显著提高了对并网逆变器进行能效测试评估的效果,提高了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稳定性。

    一种高压螺旋线倍压器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8749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931661.X

    申请日:2024-07-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螺旋线倍压器,包括外侧金属膜、内侧金属膜、第一绝缘膜和第二绝缘膜,外侧金属膜和内侧金属膜呈螺旋状双线卷绕结构,外侧金属膜和内侧金属膜之间设有第一绝缘膜,内侧金属膜和外侧金属膜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膜,所述的外侧金属膜和内侧金属膜呈螺旋状双线卷绕构成N匝卷绕,任意相邻两匝的中心位置在轴线方向至少相差设定的偏移距离。本发明对螺旋线卷绕结构进行优化,增加了绝缘距离,提升了沿面绝缘效果,无需增减各部件,卷绕加工难度相比常规方案基本没有提升。同时本方案具有拓展性,卷绕结构的偏移距离和偏移方向可以根据实际结构尺寸进行灵活调整,发挥卷绕结构的最佳绝缘效果,降低闪络的风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