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的干热岩热利用系统
    1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43484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198660.6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电联产的干热岩热利用系统,属于发电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水过滤装置,水过滤装置的进水管连接有水池,出水口连接有虹吸管,进水管、虹吸管的进水端及出水端分别安装有电磁阀;虹吸管通过引水管连接有引水斗,引水管连接有排气管,引水管和排气管上安装有电磁阀;虹吸管伸入到竖井内且虹吸管的出水口下方沿竖井高度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水力发电机构,水力发电机构包括水轮发电机,水轮发电机的下方设置有落水斗,落水斗的出水口连接有落水管,水轮发电机通过电缆与输变电装置连接。本发明利用虹吸原理实现了干热岩采热与重力势能水力发电的耦合,整个生产过程无外接能源输入,无泵输送,可以实现零碳热电联产,大大降低了能耗。

    井管一体式喷淋降膜蒸发干热岩采热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94006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657024.9

    申请日:2022-0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管一体式喷淋降膜蒸发干热岩采热系统及其安装方法,其属于地热资源利用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干热岩采热系统存在的较大热损、降低热能和采热效率低的缺陷。其主体结构包括井壁管、工质管、蒸汽输出管、用热装置和工质贮罐,所述井壁管安装在地表以下,井壁管下方的吸热段填充有一个以上的金属球,工质管的下端延伸至各个金属球之间,工质管的上端伸出地表以上并与工质贮罐连接,蒸汽输出管的一端与井壁管连通,另一端与用热装置连接,用热装置还与工质贮罐连接。本发明主要用于干热岩采热。

    复合微电场辐射波处理燃油节能减排设备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54191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811637393.1

    申请日:2018-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微电场辐射波处理燃油节能减排设备及制造方法,属于机动车燃油节能减排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罐体,罐体上端设有上集油盘,罐体下端设有下集油盘,罐体内设有燃油过流管,燃油过流管两端分别连通上集油盘和下集油盘,上集油盘通过进油管连通未处理罐,下集油盘通过出油管连通已处理罐;燃油过流管与罐体之间填充功能性粉体材料。本发明对各种燃油能够进行节油减排排处理,提高燃油品质的自动化燃油处理设备,节能减排。

    污水生化处理太阳能沉淀池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0309802U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21554532.0

    申请日:2023-06-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生化处理太阳能沉淀池系统。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太阳能沉淀池系统,包括沉淀池,沉淀池的露天部分设置有外围护结构,外围护结构内部设置有内围护结构A和内围护结构B,沉淀池的水面设置有吸热材料,沉淀池的水面上放置有吸热浮球,沉淀池的最外层为沉淀池壁,沉淀池壁的向阳内侧设置有吸热池壁,外围护结构和内围护结构A质检设置有绝热断桥层。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污水生化处理太阳能沉淀池系统,通过在沉淀池上设置围护结构以及内部放置吸热材料,实现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功能。

    污水生化处理塔式换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039189U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21554520.8

    申请日:2023-06-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污水生化处理塔式换热装置。所述的污水生化处理塔式换热装置,包括塔式换热器,塔式换热器内部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之间设置有限位固定架;塔式换热器外层设置有壳体,在塔式换热器与壳体之间设置有保温填充层;塔式换热器的一端设置为沉降锥体,沉降锥体底部设置有排污阀;换热管连接有冷介质进口管和冷介质出口管。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污水生化处理塔式换热装置,通过在装置内部设置为椎体结构,实现污水的沉淀排污作用。

    水电热三联产的海水淡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8145973U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22588005.3

    申请日:2022-09-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电热三联产的海水淡化系统,属于海水淡化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预处理装置,预处理装置的进水管连接有海水库,出水管与第一RO水处理系统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安装有电磁阀;第一RO水处理系统的进水口还通过海水引水管连接有海水引水斗,海水引水管连通有排气管,海水引水管和排气管上安装有电磁阀;第一RO水处理系统的海淡水出口连接有海淡虹吸管,海淡虹吸管的进水端及出水端分别安装有电磁阀;海淡虹吸管伸入到竖井内且海淡虹吸管的出水口下方设置有水力发电机构。本实用新型将海水淡化与势能水力发电、干热岩的利用三合一耦合利用,实现了水热电三联产的零碳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