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904418A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910095824.4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预先制备的多孔氮掺杂碳纳米纤维膜加入到含有可溶性铜盐和可溶性钴盐的混合溶液中,通过溶剂热法使铜离子和钴离子沉积到多孔氮掺杂碳纤维膜内部;取出所述多孔氮掺杂碳纤维膜并依次在惰性气氛下和空气气氛下分别对所述多孔氮掺杂碳纤维膜进行第一次煅烧处理和第二次煅烧处理,在所述多孔氮掺杂碳纳米纤维膜中生成铜-钴氧化物异质结构,制得所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发明制备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不仅可以有效地在电极之间快速传输离子和电子,且铜氧缺陷的引入更是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而且不同的氧化物之间可互为缓冲,用以缓解循环过程中的体积效应。
-
公开(公告)号:CN109351361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186995.X
申请日:2018-10-12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功能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可溶性锌盐和可溶性钴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A;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和2-甲基咪唑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溶液B;步骤B、将所述溶液A与所述溶液B混合均匀,并在50-80℃下搅拌2-5h,然后在室温下搅拌10-15h后离心分离得到固体颗粒;步骤C、将所述固体颗粒进行焙烧,得到双功能催化剂。本发明制备催化剂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性能,良好的电化学催化活性,还具有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是一种优异的双功能催化材料;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有利于该材料的大规模生产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420832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997907.4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灵敏度温敏导电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步骤:将所制备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纺丝聚合物,硝酸银为银颗粒前驱体,共混于纺丝溶剂中得到静电纺丝液;将上述静电纺丝液盛装在静电纺丝装置中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纤维膜,将纤维膜进行高温热交联后,再将硝酸银原位还原成银纳米颗粒,制备得到高灵敏度温敏导电复合纤维。本发明将硝酸银作为导电银颗粒的前驱体加入到聚合物纺丝液中,克服了无机纳米颗粒在纺丝溶液中不易分散的缺陷,同时将温敏聚合物制备为纳米纤维,提高了温度响应的灵敏度。热交联后,有效避免了复合纤维的低温溶解问题,扩大了纤维的使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5271203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795433.5
申请日:2015-11-18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PC: C01B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多孔共掺杂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步骤一、以石墨为原料制备氧化石墨烯粉末;步骤二、按1:0.1-1:0.1-1的质量比例将氧化石墨烯粉末、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混合研磨均匀,得到多孔共掺杂石墨烯的前驱体;步骤三、惰性气体保护下,使用微波为前驱体提供高温,经热膨胀得到多孔共掺杂石墨烯。本发明使用少量的掺杂前驱体,通过微波快速地升温达到石墨烯热膨胀所需的温度,可以在三分钟内制得多孔共掺杂石墨烯材料。本发明的方法成本低廉,耗能低,无有毒气体排放,可大规模生产多孔共掺杂石墨烯材料,可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生物传感器、空气电池及燃料电池等催化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18138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813504.X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酶修饰的导电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首先构建了聚多酚类化合物包覆的氧化锰钴纳米酶,然后将苯胺、多羟基类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和多羟基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加入到聚多酚类化合物包覆的氧化锰钴纳米酶中,在引发剂作用下,苯胺发生聚合并与多羟基类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多羟基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相互交联,形成纳米酶修饰的导电水凝胶。该纳米酶修饰的导电水凝胶具有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功能,此作用加强伤口处巨噬细胞从促炎性M1表型转变成抗炎性M2表型的能力,从而减少M1巨噬细胞的富集,改善伤口处炎症状况。该纳米酶修饰的导电水凝胶还具有促进血管和胶原生成等作用,对糖尿病足创面的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265639B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1910464226.X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包括步骤:将葡萄糖、硫代乙酰胺、钼酸胺以及纳米二氧化硅混合在去离子水中,得到混合液;在第一温度条件下对所述混合液进行老化处理,得到复合负极材料前驱体;在第二温度条件下对所述复合负极材料前驱体进行碳化处理,采用氢氟酸对所述经过碳化处理的复合负极材料前驱体进行蚀刻,制得所述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复合负极材料中的MoS2纳米片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可以为锂离子储存提供丰富的边缘,从而显著提高循环稳定性和比容量;分级多孔框架不仅促进了离子的传输,而且提高了电子传导性;碳层还能有效缓解体积膨胀,这些结构特征增强了表面反应动力学并促进了电荷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680359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611234762.3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PC: H01M4/90 , C01B32/324 , C01B32/3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基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方法包括:将生物质在空气中进行预氧化,预氧化所得产物与造孔剂、催化剂均匀混合,得到混合物;在惰性气体保护条件下将上述混合物进行炭化,炭化后冷却至室温,然后用酸除去炭化产物中的造孔剂产物与催化剂产物,再洗涤数次,干燥,得到生物质基活性炭;对生物质基活性炭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即得到碳基氧还原催化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碳基氧还原催化剂具有沟槽及孔刻蚀的形貌,比表面积高达1800m2·g‑1,同时具备微孔和介孔性质。所制备的碳基氧还原催化剂的氧还原性能符合四电子途径,具有更好的初始电位和极限电流密度,是一种高效碳基氧还原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11048776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309968.1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深圳大学
IPC: H01M4/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形貌可调控的立方体四氧化三钴及制备方法与锂离子电池。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取柠檬酸和六水合硝酸钴溶解在水中,搅拌形成红色溶液;取醇溶液边搅拌边加入上述红色溶液中得到混合溶液;将上述混合溶液转移至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得到前驱体;将上述前驱体分别置于不同气体气氛中进行热处理,得到不同形貌的立方体四氧化三钴材料。本发明所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不仅增强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控制了体积膨胀,不仅提升了材料容量,也使得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得到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7634233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821327.9
申请日:2017-09-13
Applicant: 深圳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过渡金属氧化物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基底进行前处理;将经处理后的基底放入PE-ALD腔体中,设置PE-ALD程序,通入载气,控制沉积在预定温度下进行,将加热的过渡金属源与加热的氧源依次导入PE-ALD腔体中,在基底表面进行循环沉积;沉积结束后,将PE-ALD腔体降至室温,得到过渡金属氧化物电催化剂。本发明通过利用PE-ALD方法,并调控循环过程中前驱体物料比制备了一种原子级平整且缺陷可调的电催化剂。所述电催化剂在原子级范围内可调缺陷,从而具有优良的电催化性能,进而使得含该电催化剂的锂空气电池的充放电极化程度得到有效地降低,容量、循环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5948041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278016.8
申请日:2016-04-28
Applicant: 深圳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P2004/03 , C01P2004/61 , C01P2006/12 , H01G11/24 , H01G1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真菌基活性炭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采用先将生物体按成分或形貌进行分离、之后再分别进行炭化制备真菌基活性炭纳米纤维,从而可有效提高各成分炭化工艺的稳定性及炭化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均匀性。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真菌基活性炭纳米纤维具有纳米纤维的形貌,其宽度为20~80nm之间,长度约为100nm。并且这种真菌基活性炭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2000m2·g‑1),同时具备微孔和介孔性质。所制备的真菌基活性炭纳米纤维的电容性能比由生物体整体直接炭化所制备的活性碳电容值高1以上。本发明制备条件比较温和,安全,环保,便利和廉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