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86460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72340.5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12Q1/68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单细胞测序样本的制备方法和装置。本发明通过对第一液滴和第二液滴进行分选,分选出包裹有单细胞的第一液滴和包裹有条形码微球的第二液滴,避免未包裹有目标物质的液滴进入后续融合过程,有效提高了单细胞样本制备过程中的细胞捕获率和有效样本率,避免了细胞的浪费,降低了单细胞测序成本;其次,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在高速流动的液滴流中完成,可以实现较高的通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378725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0278830.6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12Q1/6851 , C12Q1/68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酸检测领域,特别涉及数字化miRNA检测方法、检测试剂及检测试剂盒。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利用目标miRNA的整个序列信息,结合液滴微流控技术,构建了数字miRNA检测平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识别单碱基错配的能力。该平台能够在单分子水平上定量2‑20fM浓度范围内的miRNA,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首次实现了高选择性直接数字miRNA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1378725A
公开(公告)日:2020-07-07
申请号:CN202010278830.6
申请日:2020-04-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12Q1/6851 , C12Q1/68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酸检测领域,特别涉及数字化miRNA检测方法、检测试剂及检测试剂盒。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利用目标miRNA的整个序列信息,结合液滴微流控技术,构建了数字miRNA检测平台,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识别单碱基错配的能力。该平台能够在单分子水平上定量2-20fM浓度范围内的miRNA,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首次实现了高选择性直接数字miRNA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774912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510195089.6
申请日:2015-04-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12Q1/3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蛋白质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能量转移的可用于活细胞内多种蛋白酶活性长时间实时并行检测的纳米探针。该探针的结构为“穿透肽‑量子点‑底物多肽‑纳米金颗粒”,它能高效率地进入细胞,且进入细胞的方式对细胞无伤害。此探针抗光漂白性能强,能长时间检测活细胞内的蛋白酶活性,可达一个月。它能够反映出蛋白酶在细胞内的分布,并实时反映出各待测蛋白酶被激活的时间,以及待测蛋白酶在细胞中表现出活性的次序。利用此探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细胞中酶的特性,以及各种酶之间的相互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6226278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641325.7
申请日:2016-08-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N2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6428 , G01N2021/64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微液滴荧光图像和光谱扫描的复用流式检测装置。利用流动聚焦原理在微芯片中生成微液滴,通过收缩流道实现微液滴的聚焦,激光器发射出的激光由扩束镜扩束后,经二色镜反射,由物镜聚焦于收缩流道中的单个微液滴,微液滴内的荧光物质经激发后所发荧光由物镜收集并透过二色镜,经过分光镜分为两束,一束经过滤光片后成像于EMCCD,记录荧光图像;另外一束经过透射型衍射光栅后,不同波长的光衍射到不同方向形成频率谱带,由荧光分光光度计采集实现光谱扫描。本发明能够实现微芯片流道中微液滴荧光图像和光谱扫描的复用流式检测,得到微液滴的完整光学信息,满足荧光复用编码技术在微液滴内的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119344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47720.1
申请日:2016-06-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18 , C12Q1/682 , C12Q2561/119 , C12Q2563/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酸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结合荧光强度和荧光偏振检测DNA的纳米探针。所述的纳米探针包括荧光蛋白、捕捉探针、报告探针和纳米金颗粒;其中,荧光蛋白作为供体与捕捉探针相连,纳米金颗粒作为受体与报告探针相连;捕捉探针与报告探针通过部分碱基互补配对形成能量转移供受体对;所述的捕捉探针与目标DNA完全互补配对。所述纳米探针结合了高灵敏度的荧光强度参数和荧光偏振参数,实现了非扩增式的DNA高灵敏度检测;同时利用共振荧光能量转移形成和消失过程中,荧光强度和荧光偏振相反的变化趋势,引入荧光强度/荧光偏振的比值,放大了DNA的检测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04787720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195086.2
申请日:2015-04-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工艺领域和仪器仪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纳米线阵列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方法步骤包括:步骤1,在多孔模板两侧分别制作电极A和电极B,其中电极B需确保不会堵塞多孔模板的孔洞;步骤2,电极A和电极B分别与电源相连,并浸入装有电解液的溶液槽中,直至生长出均匀的纳米线阵列。相比于采用化学机械抛光来保证纳米线长度的一致性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对于纳米线的长度控制更加简单易行,不再需要抛光工艺介入。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工艺途径避免了抛光过程对多孔模板的损伤,有利于良品率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644456A
公开(公告)日:2005-07-27
申请号:CN200510011222.4
申请日:2005-01-2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B64G1/36
Abstract: 用于微小卫星的微型组合姿态测量系统,属于微型航天器与航天测控技术领域。为了提高微小卫星在轨姿态测量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抗外界影响能力,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微小卫星的微型组合姿态测量系统,包括惯性/磁组合测量单元、信号处理电路和存储数据处理程序的星上计算机,惯性/磁组合测量单元是由分别安装在高精度六面基体的三个正交面上的三套基于微机电系统的传感器组组成,每个传感器组均包括微陀螺、微加速度计和微磁强计,各传感器组的输出端均与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相连,各传感器组的输出信号经信号处理电路处理后,送往星上计算机。本发明可实现完全自主式空间姿态确定和导航,既可不依赖外部信息,又大大克服了纯惯性测量带来的漂移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00672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434325.5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触镜式无线经角膜电刺激仪以及实现方法,包括:框架眼镜和接触镜;所述框架眼镜包括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用于获取信号发生模块产生的电信号并无线传输给接收线圈;所述接触镜包括所述接收线圈和电极对,所述接收线圈用于接收所述电信号;所述电极对与所述接收线圈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电信号提供的电能输出恒定电流信号,所述电极对中的至少部分电极用于与角膜接触。本申请提供的接触镜式无线经角膜电刺激仪以及实现方法,通过无线获取电信号以及电刺激仪的接触镜化,实现仪器的小型化,轻便易携带,节约仪器制造与维护成本,并且不限制用户活动和眨眼,提高用户体验度。
-
公开(公告)号:CN106119344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610447720.1
申请日:2016-06-2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酸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结合荧光强度和荧光偏振检测DNA的纳米探针。所述的纳米探针包括荧光蛋白、捕捉探针、报告探针和纳米金颗粒;其中,荧光蛋白作为供体与捕捉探针相连,纳米金颗粒作为受体与报告探针相连;捕捉探针与报告探针通过部分碱基互补配对形成能量转移供受体对;所述的捕捉探针与目标DNA完全互补配对。所述纳米探针结合了高灵敏度的荧光强度参数和荧光偏振参数,实现了非扩增式的DNA高灵敏度检测;同时利用共振荧光能量转移形成和消失过程中,荧光强度和荧光偏振相反的变化趋势,引入荧光强度/荧光偏振的比值,放大了DNA的检测信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