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304105B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310276006.7

    申请日:2013-07-0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经过蒸氨、隔油、气浮预处理后的焦化废水由调节池经泵打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经厌氧微生物处理后由厌氧柱上端溢流至缺氧池;由缺氧池推流至好氧池;经好氧池流入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混合液由膜池回流至缺氧池;膜出水进入纳滤系统;经纳滤膜过滤后出水回用。本发明的处理工艺,系统运行稳定,出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色度指标满足回用标准,该系统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少,生产运行成本低,同时减少了系统污泥的处理量,大大降低了污泥处理成本,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种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3304105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76006.7

    申请日:2013-07-0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经过蒸氨、隔油、气浮预处理后的焦化废水由调节池经泵打入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经厌氧微生物处理后由厌氧柱上端溢流至缺氧池;由缺氧池推流至好氧池;经好氧池流入膜生物反应器;污泥混合液由膜池回流至缺氧池;膜出水进入纳滤系统;经纳滤膜过滤后出水回用。本发明的处理工艺,系统运行稳定,出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色度指标满足回用标准,该系统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占地面积少,生产运行成本低,同时减少了系统污泥的处理量,大大降低了污泥处理成本,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种处理微污染地表水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580328A

    公开(公告)日:2009-11-18

    申请号:CN200910087209.5

    申请日:2009-06-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处理微污染地表水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是将生物滤池、混凝沉淀和超滤组合,原水进入生物滤池,微生物对进水中的氨氮及部分小分子量有机物降解;其出水经混凝沉淀去除难以被微生物降解的腐殖质等有机物,最后经外置式超滤膜组件进一步去除有机物以及绝大部分浊度、微生物及部分病毒,超滤出水经消毒后即为优质饮用水,经补氯或加臭氧后即可输送到用户。超滤的浓缩液回流到混凝沉淀池,通过沉淀池排泥而实现固液分离。在超滤运行时定期通过膜反洗系统对超滤膜组件进行反洗。本发明将生物降解及混凝作用和超滤的物理截留作用有机结合,对微污染地表水中的氨氮、有机物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是一种新型的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

    强化内源反硝化的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工艺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279794A

    公开(公告)日:2008-10-08

    申请号:CN200810097427.2

    申请日:2008-05-26

    Abstract: 强化内源反硝化的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工艺及装置,涉及一种脱氮除磷的污水处理工艺。本发明依次包括厌氧池、第一缺氧/好氧可调池、好氧池、第二缺氧/好氧可调池、缺氧池和膜池,可依据需要按两种方式运行;污水进入工艺后,经不同种类微生物的作用,完成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缺氧反硝化的生化处理过程,最终通过膜过滤抽吸获得出水。该工艺利用高污泥浓度强化内源反硝化作用,并应用反硝化除磷技术,解决脱氮和除磷对碳源需求的矛盾,同时利用膜的高效截留分离特性,实现对氮和磷的高效同步去除。该工艺可在不额外投加碳源的条件下,针对碳源含量有限的城市生活污水,进行深度脱氮除磷处理,工艺简单且控制灵活,出水可达国家回用水标准。

    一种控制由膜生物反应器混合液造成的严重膜污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34789B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0910243475.2

    申请日:2009-1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控制由膜生物反应器混合液造成的严重膜污染的方法,属于水和废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了对混合液严重膜污染的快速预警和调控两部分。预警方法采用在工程现场可快速监测的滤纸过滤性指标进行预警,推荐的预警值为15~20ml。调控方法为:首先采用滤纸过滤性指标对调控剂进行初步筛选,得到有效调控剂,并确定各种有效调控剂的最佳投加量,然后测定投加有效调控剂的混合液样品的膜过滤性,综合考虑调控剂对混合液滤纸过滤性和膜过滤性的改善情况,以及调控剂的价格成本,选取最佳调控剂,用于现场调控,抑制严重膜污染的发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快速易行,准确有效,及时预防控制由混合液性质造成的严重膜污染的产生,保障工程正常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