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进排气阀的双作用循环液封压缩气缸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1653805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0637807.5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循环液封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进排气阀的双作用循环液封压缩气缸总成。活塞的两侧设有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支撑环本体的外表面设有支撑环环形槽,活塞的外表面设有活塞环形槽,支撑环环形槽内分别设有若干个通孔。压盖本体的轴心孔侧壁设有环形冷却槽,压盖本体内设有与环形冷却槽相连通的径向进液通道和径向出液通道。在活塞往复运动时,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可交替工作对气体进行增压并向外排出,充分利用了活塞往复运动的能量,大大提升了压缩效率。提升了气缸缸体的冷却效果,提升了润滑和液封效果,提升了活塞的冷却效果,有利于活塞滑动顺畅,提升了活塞杆和气缸压盖的冷却效果,保证了气缸的正常工作。

    一种循环液封压缩气缸及驱动总成

    公开(公告)号:CN11675313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636584.0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循环液封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液封压缩气缸及驱动总成。活塞的外表面安装支撑环结构,支撑环本体的外表面设有若干道支撑环环形槽,用于储存循环液对气缸缸体进行冷却、润滑和液封,压盖本体的环形冷却槽内用于储存循环液对活塞杆进行冷却、润滑和液封,提升了活塞和活塞杆的冷却效果,有利于活塞和活塞杆滑动顺畅,气缸缸体的端部安装有导向套对活塞杆进行支撑,活塞杆与十字头之间通过球形关节相连。使活塞杆摆动在控制范围内,保证活塞杆运行稳定性,球头关节在受到侧向力时进行平衡和缓冲,通过自身的摆动自动调整中心使活塞杆始终与缸体保持同轴,保证活塞杆滑动顺畅,降低密封件受到的侧向力,延长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一种循环液封压缩机的压缩气缸

    公开(公告)号:CN116557261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637815.X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循环液封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液封压缩机的压缩气缸。支撑环本体的外表面设有若干道支撑环环形槽,所述活塞的外表面对应每道支撑环环形槽的位置分别设有活塞环形槽,每道支撑环环形槽内分别设有若干个将支撑环环形槽与活塞环形槽相连通的通孔。压盖本体的轴心孔侧壁设有环形冷却槽,所述压盖本体内设有与环形冷却槽相连通的径向进液通道和径向出液通道,径向进液通道与设在压盖本体内的轴向进液通道相连通,径向出液通道与设在压盖本体内的轴向出液通道相连通。提升了气缸缸体的冷却效果,提升了润滑和液封效果,提升了活塞的冷却效果,有利于活塞滑动顺畅,提升了活塞杆和气缸压盖的冷却效果,保证了气缸的正常工作。

    一种具有泄压储液功能的循环液封压缩气缸

    公开(公告)号:CN11689249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1013102.2

    申请日:2023-08-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循环液封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泄压储液功能的循环液封压缩气缸。活塞的外侧设有循环腔,循环腔两端的活塞表面分别设有双密封圈结构,双密封圈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设有泄压槽,活塞内设有储液腔,储液腔经设在活塞内的连通通道与泄压槽相连通。即使一个密封圈发生损坏,另一个密封圈还可保持密封作用,从而提升密封等级和密封效果,泄压槽在活塞高速运动时可降低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循环液的瞬时压力,从而降低循环液对密封圈的冲击力,对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起到保护作用。泄压槽内的循环液可经连通通道进入储液腔进行储存,大大增加了对泄漏循环液的储存量。

    一种带进排气阀的双作用循环液封压缩气缸

    公开(公告)号:CN11653805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637807.5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循环液封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进排气阀的双作用循环液封压缩气缸。活塞的两侧设有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支撑环本体的外表面设有支撑环环形槽,活塞的外表面设有活塞环形槽,支撑环环形槽内分别设有若干个通孔。压盖本体的轴心孔侧壁设有环形冷却槽,压盖本体内设有与环形冷却槽相连通的径向进液通道和径向出液通道。在活塞往复运动时,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可交替工作对气体进行增压并向外排出,充分利用了活塞往复运动的能量,大大提升了压缩效率。提升了气缸缸体的冷却效果,提升了润滑和液封效果,提升了活塞的冷却效果,有利于活塞滑动顺畅,提升了活塞杆和气缸压盖的冷却效果,保证了气缸的正常工作。

    一种旋涡式氢循环泵
    1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00300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1910709774.4

    申请日:2019-08-02

    Abstract: 一种旋涡式氢循环泵,包括: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后端连接有电机后端盖,电机壳体前端连接有旋涡前端盖;旋涡转子,所述旋涡转子设在电机壳体与旋涡前端盖之间,所述旋涡转子叶片与电机壳体和旋涡前端盖之间形成环形流道;电机主轴,所述电机主轴固定在电机后端盖上,所述旋涡转子通过轴承固定在电机主轴上;电机定子,所述电机定子安装在电机壳体内的电机主轴上;电机转子,所述电机转子套在电机定子外侧,电机转子与旋涡转子固连,电机转子上镶嵌若干块永磁体;它结构紧凑、坚固、耐磨损,安装容易,可靠性高,低震动,低噪音,干净无污染,压缩距离和时间长,压缩效率高。

    一种液氢站用热管理系统
    1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634331U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21365596.0

    申请日:2024-06-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氢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氢站用热管理系统。包括水浴气化器,水浴气化器的进口与液氢增压泵相连接,水浴气化器的出口通过气化管路与储氢瓶组相连接,在气化管路上设有热交换盘管,在热交换盘管外设有油冷交换器,油冷交换器经液压管路与液压系统相连接,在油冷交换器与水浴气化器之间的气化管路上设有三通阀,三通阀通过输送管路与储氢瓶组相连接,所述水浴气化器、三通阀、液压系统分别与站控系统相连接。液压系统的热量可通过油冷交换器传递给气化管路,用来对液氢进行气化,降低了水浴气化器的电能消耗,而低温液氢又可以对液压系统进行散热,避免了液压系统需额外设置散热造成的能源消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一种利用气体压力进行增压的循环液罐

    公开(公告)号:CN220646133U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22323567.X

    申请日:2023-08-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液封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气体压力进行增压的循环液罐。包括罐体,罐体上设有循环液入口和循环液出口,罐体内设有循环液,循环液内设有循环泵,罐体内循环液的上方设有气体增压腔,罐体侧壁设有与气体增压腔相连通的进气口,进气口与外部高压气源相连接,气体增压腔用于增加罐体内循环液的压力,罐体一侧安装有用于对循环液液位进行检测的液位计。通过气体增压腔可以大大增加罐体内循环液的压力,可达到45‑50MPa以上的压力参数,使循环液压力高于气体压力,使高压循环液在循环液封压缩机的环形腔中不断循环,以实现对气体的密封作用,满足了循环液高压力参数要求,且节约能耗,大大降低了成本。

    一种通过循环液冷却的气缸活塞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9672797U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21368096.8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液封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循环液冷却的气缸活塞结构。包括活塞杆和活塞,活塞的外表面安装支撑环结构,支撑环结构包括支撑环本体,支撑环本体的外表面设有支撑环环形槽,支撑环环形槽用于储存循环液对气缸缸体进行冷却、润滑和液封,活塞的外表面对应每道支撑环环形槽的位置分别设有活塞环形槽,支撑环环形槽内分别设有若干个将支撑环环形槽与活塞环形槽相连通的通孔,通孔用于将支撑环环形槽内的循环液通向活塞环形槽对活塞进行冷却。提升了气缸缸体的冷却效果,提升了润滑和液封效果;提升了活塞的冷却效果,有效避免了滑动摩擦导致高温变形引起的活塞运动卡死现象,有利于活塞滑动顺畅,保证了气缸的正常工作。

    一种平衡侧向力的十字头结构总成

    公开(公告)号:CN219672795U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21368076.0

    申请日:2023-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液封压缩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平衡侧向力的十字头结构总成。包括十字头与活塞杆,十字头靠近活塞杆的一端通过若干个螺栓连接有十字头连接盖,十字头和十字头连接盖之间与球头关节的一端相连接,球头关节的另一端与球头连接盖和活塞杆连接盖之间相连接,球头连接盖和活塞杆连接盖通过若干个双头螺栓相连接,活塞杆连接盖与活塞杆相连接。形成具有多个自由度的关节结构,在受到侧向力时可对侧向力进行平衡和缓冲,降低密封件受到的侧向力,优化密封件的工作环境,延长密封件的使用寿命,而且可通过自身的摆动自动调整中心使活塞杆始终与缸体保持同轴,保证活塞杆滑动顺畅,保证了活塞杆的运行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