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89345B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110397961.7
申请日:2011-12-0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亲水强阴离子交换作用杂化硅胶毛细管电色谱柱及其制备方法,固定相经由有机硅氧烷凝胶缩聚反应和有机离子单体与硅胶骨架乙烯键共聚反应制得,原料配方中的硅氧烷按四甲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的体积比为3:1-5:1计量,季铵离子有机单体60-80mg/mL,水溶性引发剂的重量百分数是0.7%-1.0%。该杂化硅胶整体柱聚合固定相分布均匀,固定相表面带有正电荷季铵基团,在较大pH范围内均能够产生强而稳定的正相电渗流,并可提供良好的离子交换位点,具备了亲水-强阴离子交换混合分离模式,可满足中性、酸性和碱性物质的连续快速分离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072944B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010502044.6
申请日:2010-10-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01N30/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阳离子型壳聚糖键合修饰的毛细管电色谱开管柱及其制备方法。该开管柱采用毛细管内表面硅烷化、管壁醛基修饰、壳聚糖胺醛缩聚键合、壳聚糖分子间交联等修饰技术制得。所制备的毛细管开管柱内部键合有阳离子型壳聚糖,所用的阳离子型壳聚糖是羧甲基壳聚糖。本发明所提供的阳离子型壳聚糖修饰改性的毛细管开管柱功能涂层化学键合牢固、性质稳定,并具备阴极/阳极电渗流两种作用模式,对碱性蛋白分子和活性生物碱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重现性好,适用于正电荷型物质的毛细管电色谱微分离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1561425B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0910111902.1
申请日:2009-06-0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G01N30/62 , G01N21/76 , G01N27/403 , G01N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压毛细管电色谱电致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属于分析仪器。装置由压力辅助泵、多通道微流控制器、分流阀、高压电源、毛细管电色谱柱、发光池、检测系统和计算机等部分组成。所述压力辅助泵,经过多通道微流控制器向毛细管电色谱分离柱输送流动相,所述高压电源正相施加于毛细管电色谱柱进样端;所述电致化学发光池下方设置用于采集待测物发光信号的信号采集器,氧化还原反应由三电极电化学体系控制,信号采集器输出端和三电极电化学体系控制端口分别与计算机相连。本发明将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和加压毛细管电色谱分离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具有电活性物质的高效分离及灵敏检测,适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生化分析等领域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091913B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0710008811.6
申请日:2007-04-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01J20/2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反相离子交换电色谱柱的原料配方:离子化合物单体;中性化合物单体;引发剂;致孔剂。按照上述原料配方,将中性化合物单体和离子化合物单体在毛细管中进行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中加入致孔剂及引发剂,制备出反相离子交换电色谱柱。本发明反相离子交换电色谱整体柱解决了离子化合物单体和中性单体互溶性问题,可满足中性、酸性和碱性物质的连续快速分离要求;柱子通透性能好,适用高浓度的缓冲盐体系;制备时不再需要在柱子两端烧塞子,也避免了填充柱子的困难。
-
公开(公告)号:CN101574644A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910111948.3
申请日:2009-06-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01J20/285 , B01J20/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15/361 , B01D15/3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极性离子交换毛细管色谱柱及其制备方法:原料包括离子化合物单体,交联剂,引发剂,致孔剂;将离子化合物单体和交联剂在毛细管中进行聚合反应,加入致孔剂及引发剂,制备出极性离子交换毛细管色谱柱。本发明利用极性离子化合物单体聚合提供亲水作用的固定相,并采用新型极性交联剂,溶解离子化合物单体,解决了离子化合物单体和传统疏水的交联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酯单体互溶难的问题。所述极性离子交换毛细管色谱柱具有强的亲水作用,且能够提供不同模式的离子交换功能,可满足中性、酸性和碱性的极性物质的连续快速分离要求;柱子通透性能好,适用高浓度的缓冲盐体系;制备时不再需要在柱子两端烧塞子,避免了填充柱子的困难。
-
公开(公告)号:CN1687760A
公开(公告)日:2005-10-26
申请号:CN200510039241.8
申请日:2005-05-0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塑料光纤氧传感探头的制备方法,它属于塑料的加工成型类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步骤如下:(1)50%-56%功能单体,25%-30%交联剂,25%-30%致孔剂,0.5%引发剂以及指示剂,用液相泵将由甲基丙烯酸四氟丙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组成的功能单体、双甲基丙烯酸一缩二乙二醇酯的交联剂、甲苯致孔剂、偶氮二异丁氰引发剂和金属钌化合物的指示剂组成的原料混合液连续不断注入毛细管,保持20cm长度的毛细管在60℃水浴加热24小时,使聚合完全,得高分子交联聚合物;(2)取出高分子交联聚合物,放入无水乙醇的惰性有机萃取剂中浸泡12h,萃取后即得多孔塑料功能光纤。该方法消除了聚合物缩聚产生的影响,提高了制备方法的重现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82067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271066.3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层有机金属框架‑纳米金介导的适配体功能化磁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适配体功能化磁纳米探针是以聚多巴胺包覆且其上原位生长有多层有机金属框架‑纳米金复合材料的磁性纳米颗粒为载体,高效键合适配体荧光探针,并采用巯基试剂封闭而形成;所述适配体荧光探针是由5’端带有巯基的核酸适配体DNA链与5’端带有荧光标记基团的cDNA互补链杂交形成;所述多层有机金属框架‑纳米金复合材料是由具多层结构的赖氨酸化氨基UIO‑66与纳米金键合构成。本发明所制备的适配体功能化磁纳米探针表面氨基丰富,可高效键合纳米金并桥连适配体荧光探针,具有与目标物质结合效率高、识别特异性强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187739B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810019063.X
申请日:2018-01-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01J31/02 , B01J35/02 , B01J37/16 , C07C213/02 , C07C215/7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和催化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葡萄干面包式的金‑二氧化硅纳米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所述的纳米催化剂为Au‑SiO2‑TA‑Fe组成的葡萄干面包式形貌的纳米复合颗粒。所述的催化剂是由Au的前驱物溶液与二氧化硅‑多酚金属纳米颗粒混合反应而制得的Au‑SiO2‑TA‑Fe纳米复合颗粒,复合颗粒粒径为80‑100 nm,Au在复合颗粒中的含量为2.07~2.51 wt%,Au的粒径为2~5 nm。该方法无需使用任何有机溶剂、特殊的仪器或强还原性试剂,仅利用硅羟基及多酚羟基即可原位还原获得单分散的Au纳米颗粒,合成方法绿色环保,简单易行。所制备的Au‑SiO2‑TA‑Fe复合颗粒可应用于催化及生物医学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433775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850334.0
申请日:2019-09-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B01J20/22 , B01J20/28 , B01J20/286 , B01J2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化学键合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固相微萃取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固相微萃取材料制备领域。利用化学镀银和巯基乙酸对不锈钢丝进行表面修饰构建带有大量羧基的界面,再通过羧基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原位化学键合MOF涂层于不锈钢丝表面,所制备的固相微萃取纤维具有热稳定性好、化学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富集效率高的特点。该固相微萃取可应用于水中多环麝香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富集效果与重现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064379B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710139463.X
申请日:2017-03-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蛋白氨基酸毒素的在线痕量分析的方法。所述非蛋白氨基酸毒素在线与荧光标记试剂发生荧光衍生反应,荧光标记产物经由第一维液相色谱的多通阀切换进入第一维色谱的分离柱实现第一次富集、分离;然后将所得到的分离组分经由第二维多通阀中心切割进入第二维液相色谱分离柱,完成荧光标记物的第二次富集、分离和荧光高灵敏检测,从而实现非蛋白氨基酸毒素的在线衍生痕量荧光分析;所述的非蛋白氨基酸毒素为软骨藻酸。本发明综合应用了在线标记、二维色谱富集分离和荧光分析,流程连续、背景干扰小、灵敏度高,可用于超痕量软骨藻酸等非蛋白氨基酸毒素的准确分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