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000659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336771.9
申请日:2006-11-28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3276 , G02F1/134336 , G02F1/136213 , G02F1/136286 , H01L27/124 , H01L27/1251 , H01L27/3248 , H01L27/326 , H01L27/3262 , H01L27/3265 , H01L27/3279 , H01L29/78645 , H01L3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基板(10)的面上形成有驱动晶体管(Tdr)和电容元件(C1)。驱动晶体管(Tdr)控制向发光元件(E)供给的电流量。电容元件(C1)与驱动晶体管(Tdr)的栅电极电连接,设定、保持栅极电位(Vg)。在覆盖驱动晶体管(Tdr)和电容元件(C1)的第一绝缘层(L1)的面上,形成有经由接触孔(Ha3)与驱动晶体管(Tdr)导通的元件导通部(71)。元件导通部(71)与发光元件E的第一电极(21)连接。从垂直于基板(10)的方向观察,元件导通部(71)隔着驱动晶体管(Tdr)配置在与电容元件(C1)相反的一侧的区域。由此,可抑制对发光元件的发光造成影响的寄生电容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02903731A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210336755.X
申请日:2006-11-28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H01L27/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3276 , G02F1/134336 , G02F1/136213 , G02F1/136286 , H01L27/124 , H01L27/1251 , H01L27/3248 , H01L27/326 , H01L27/3262 , H01L27/3265 , H01L27/3279 , H01L29/78645 , H01L3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基板(10)的面上形成有驱动晶体管(Tdr)和电容元件(C1)。驱动晶体管(Tdr)控制向发光元件(E)供给的电流量。电容元件(C1)与驱动晶体管(Tdr)的栅电极电连接,设定、保持栅极电位(Vg)。在覆盖驱动晶体管(Tdr)和电容元件(C1)的第一绝缘层(L1)的面上,形成有经由接触孔(Ha3)与驱动晶体管(Tdr)导通的元件导通部(71)。元件导通部(71)与发光元件E的第一电极(21)连接。从垂直于基板(10)的方向观察,元件导通部(71)隔着驱动晶体管(Tdr)配置在与电容元件(C1)相反的一侧的区域。由此,可抑制对发光元件的发光造成影响的寄生电容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01330089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0810127114.7
申请日:2008-06-19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H01L27/146 , H01L23/5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具有:配置在基板上的扫描线(10)、检测线(14)、第1电源线(11a、11b)、第2电源线(12)、及对应于扫描线(10)与检测线(14)的交叉点而设置的像素电路(40)。像素电路(40)具有向检测线(14)供给与栅电极的电位对应的检测信号的放大晶体管(45);与放大晶体管(45)的栅电极连接,使放大晶体管(45)的栅极电位按照外界因素变化的检测元件;按照扫描线(10)的电位进行动作的复位晶体管(41);保持放大晶体管(45)的栅极电位的第1电容元件。扫描线(10)形成在与放大晶体管(45)的栅电极和复位晶体管(41)的栅电极不同的层中,且配置为在俯视情况下与复位晶体管(41)的栅电极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01127181A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710141077.0
申请日:2007-08-16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神田荣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G3/325 , G09G3/3233 , G09G3/3283 , G09G3/3291 , G09G2300/0426 , G09G2300/0819 , G09G2300/0852 , G09G2300/0861 , G09G2310/0216 , G09G2310/0218
Abstract: 一种电光学装置。元件阵列部(10)包括m行单位电路(U)。各单位电路(U)包括驱动晶体管(QDR)、使驱动晶体管(QDR)二极管连接的晶体管(QSW2)。选择电路32顺次选择各单位电路(U)。各单位电路(U)的栅极电位(VG)根据选择电路(32)选择该单位电路(U)时供给的数据信号(S[j])而设定。补偿控制电路(34)对按每三行划分元件阵列部(10)的各组(B[1]~B[M])(M=m/3)生成补偿控制信号(GCP[1]~GCP[M])。根据补偿控制电路(34)对组(B[k])生成的补偿控制信号(GCP[k]),属于组(B[k])的各单位电路(U)的晶体管(QSW2)在通过选择电路(32)选择该单位电路(U)之前成为导通状态。这样抑制了电光学装置的驱动电流的规模。
-
公开(公告)号:CN101093641A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申请号:CN200710106368.6
申请日:2007-05-28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G3/3233 , G09G2300/0819 , G09G2300/0852 , G09G2300/0861 , G09G2320/0209 , G09G2320/0233 , G09G2320/043
Abstract: 提供一种单位电路(U),具备:设置在电源线(19)和节点(Z1)之间的第一电容元件(C1);设置在电源线(19)和节点(Z2)之间的第二电容元件(C2);和设置在节点(Z1)和节点(Z2)之间的第三电容元件(C3)。另外,在节点(Z1)和数据线(14)之间设置有在数据写入期间处于导通状态的晶体管(Tr1)。在驱动晶体管(Tdr)的栅极和漏极之间设置有在初始化期间和补偿期间处于导通状态的晶体管(Tr3)。进一步,在节点(Z2)和供给初始化电位(VST)的电位线之间设置有晶体管(Tr2),在晶体管(Tr2)和(Tr3)之间设置有晶体管(Tr4)。从而能防止来自数据线的串扰。
-
公开(公告)号:CN1645445A
公开(公告)日:2005-07-27
申请号:CN200510005902.5
申请日:2005-01-21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神田荣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G3/3233 , G09G2300/0426 , G09G2300/0452 , G09G2300/0465 , G09G2300/0842 , G09G2320/0223 , G09G2320/0242 , G09G2330/02 , H01L27/3211 , H01L27/3276
Abstract: 改善亮度不均。在象素区域(A)中排列配置多个象素电路(400)。在象素区域(A)的外侧设置主电源线(LR、LG和LB)。在象素区域(A)的内部设置第一辅助电源线(Lr1、Lg1和Lb1)以及第二辅助电源线(Lr2、Lg2和Lb2),这些辅助电源线通过介入辅助电源连接点(P)连接。象素电路(400)在象素连接点(Q)与第一辅助电源线(Lr1、Lg1和Lb1)连接。通过形成这种网状的电源布线,能够大幅度降低电压降和改善亮度不均。
-
公开(公告)号:CN102903731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210336755.X
申请日:2006-11-28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H01L27/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3276 , G02F1/134336 , G02F1/136213 , G02F1/136286 , H01L27/124 , H01L27/1251 , H01L27/3248 , H01L27/326 , H01L27/3262 , H01L27/3265 , H01L27/3279 , H01L29/78645 , H01L3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基板(10)的面上形成有驱动晶体管(Tdr)和电容元件(C1)。驱动晶体管(Tdr)控制向发光元件(E)供给的电流量。电容元件(C1)与驱动晶体管(Tdr)的栅电极电连接,设定、保持栅极电位(Vg)。在覆盖驱动晶体管(Tdr)和电容元件(C1)的第一绝缘层(L1)的面上,形成有经由接触孔(Ha3)与驱动晶体管(Tdr)导通的元件导通部(71)。元件导通部(71)与发光元件E的第一电极(21)连接。从垂直于基板(10)的方向观察,元件导通部(71)隔着驱动晶体管(Tdr)配置在与电容元件(C1)相反的一侧的区域。由此,可抑制对发光元件的发光造成影响的寄生电容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03000656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210336748.X
申请日:2006-11-28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H01L27/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3276 , G02F1/134336 , G02F1/136213 , G02F1/136286 , H01L27/124 , H01L27/1251 , H01L27/3248 , H01L27/326 , H01L27/3262 , H01L27/3265 , H01L27/3279 , H01L29/78645 , H01L3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基板(10)的面上形成有驱动晶体管(Tdr)和电容元件(C1)。驱动晶体管(Tdr)控制向发光元件(E)供给的电流量。电容元件(C1)与驱动晶体管(Tdr)的栅电极电连接,设定、保持栅极电位(Vg)。在覆盖驱动晶体管(Tdr)和电容元件(C1)的第一绝缘层(L1)的面上,形成有经由接触孔(Ha3)与驱动晶体管(Tdr)导通的元件导通部(71)。元件导通部(71)与发光元件E的第一电极(21)连接。从垂直于基板(10)的方向观察,元件导通部(71)隔着驱动晶体管(Tdr)配置在与电容元件(C1)相反的一侧的区域。由此,可抑制对发光元件的发光造成影响的寄生电容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02727212A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210098049.6
申请日:2012-04-05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1/44 , A61B5/0037 , G06K9/00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传感检测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在传感检测装置中,发光部比受光部靠向对象物侧。发光部具备:发出照射光的发光层;第1电极;形成有开口部的第2电极;和设在与第2电极的开口部对应的位置,使第1电极与第2电极局部绝缘的绝缘层。受光部具备接收反射光的受光元件。遮光层设在与第2电极(24)的开口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在俯视观察的情况下,遮光层与第2电极的开口部重合,受光元件的受光面位于遮光层的开口部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145316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710154742.X
申请日:2007-09-13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nventor: 神田荣二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G3/3233 , G09G3/3291 , G09G2300/0819 , G09G2300/0842 , G09G2300/0861 , G09G2310/061 , G09G2320/0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光学装置,其在复位期间中晶体管(Tr1)成为导通状态,驱动晶体管(Tdr)被二极管连接。而且,晶体管(Tr4)成为导通状态。此时,电流从驱动晶体管(Tdr)流入到供电线(17)。由于供电线(17)与扫描线(121)等控制线平行配置,所以,能够以行单位切换发光期间和复位期间。因此,即使复位电流流入到供电线(17),也不会对发光期间中的驱动晶体管(Tdr)的栅极电位造成影响。从而,可抑制驱动晶体管的栅极电位发生变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