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937348B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480005672.X
申请日:2014-01-22
Applicant: 瓦格纳喷涂技术有限公司
Inventor: 杰弗里·S·杰帝 , 肖恩·卡梅伲·约翰逊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B7/1693 , B05B7/0093 , B05B7/02 , B05B7/1646 , B05B7/22 , B05C11/1042 , B26D3/00 , F24H1/121 , F24H9/1818 , F28F7/02 , F28F2255/16 , Y10T83/0596
Abstract: 种示例性的多组分加热器组件(200;300),包括:多个加热器模块(206,208,210;302,204,306),每个加热器模块具有形成至少第组分路径和第二组分路径的多个孔;以及至少个加热元件容器(231,261),所述至少个加热元件容器(231,261)被配置为容纳用于加热所述第组分路径和第二组分路径的加热元件(215,217;392)。
-
公开(公告)号:CN107131783A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10267199.8
申请日:2017-04-21
Applicant: 青岛金玉大商贸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管,包括蒸发集管、冷凝集管、上升管和回流管,所述上升管与蒸发集管和冷凝集管相连通,所述蒸发集管位于下部,所述冷凝集管位于上部,所述流体在蒸发集管内吸热蒸发,经过上升管进入冷凝集管,在冷凝集管内进行换热后冷凝,冷凝的流体通过回流管回到蒸发集管;所述上升管内设置稳流装置,同一根上升管内设置多个稳流装置,所述上升管内设置稳流装置,同一根上升管内设置多个稳流装置,沿着上升管的高度方向,相邻稳流装置之间的间距不断减小。本发明通过稳流装置的间距变化,在上升管内存在汽液两相流动时,强化传热,同时减弱上升管的振动,降低噪声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4285120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380024902.2
申请日:2013-05-14
Applicant: 马勒国际公司
Inventor: 彼得·格斯克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10 , F01N3/005 , F01N2240/02 , F02M26/32 , F02M26/35 , F28D7/16 , F28D21/0003 , F28F9/0229 , F28F17/005 , F28F19/002 , F28F2265/02 , F28F2265/10 , Y02T1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气热交换器(1),特别是用于机动车中,包括至少一个引导第一流体的第一流动通道(2),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在其端部区域中容纳于各自的管板(3)中;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包围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其中壳体(4)具有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并且形成用于第二流体的第二流动通道(10),其中所述壳体可由第二流体流经并且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可由第二流体环流,其中管板(3)如此插入到壳体(4)中,使得第一流动通道(2)与第二流动通道(10)密封;包括第一扩散道(5),所述第一扩散道将所述第一流体导入到第一流动通道(2)中;并且包括第二扩散道(5),所述第二扩散道将所述第一流体从第一流动通道(2)导出,该排气热交换器(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隔离件(6),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隔离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道(7)和至少一个第一间隔件(8),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间隔件放置到背向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的侧的管板(3)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285120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380024902.2
申请日:2013-05-14
Applicant: 贝洱两合公司
Inventor: 彼得·格斯克斯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10 , F01N3/005 , F01N2240/02 , F02M26/32 , F02M26/35 , F28D7/16 , F28D21/0003 , F28F9/0229 , F28F17/005 , F28F19/002 , F28F2265/02 , F28F2265/10 , Y02T10/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气热交换器(1),特别是用于机动车中,包括至少一个引导第一流体的第一流动通道(2),所述第一流动通道在其端部区域中容纳于各自的管板(3)中;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包围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其中壳体(4)具有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并且形成用于第二流体的第二流动通道(10),其中所述壳体可由第二流体流经并且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可由第二流体环流,其中管板(3)如此插入到壳体(4)中,使得第一流动通道(2)与第二流动通道(10)密封;包括第一扩散道(5),所述第一扩散道将所述第一流体导入到第一流动通道(2)中;并且包括第二扩散道(5),所述第二扩散道将所述第一流体从第一流动通道(2)导出,该排气热交换器(1)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隔离件(6),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隔离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通道(7)和至少一个第一间隔件(8),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间隔件放置到背向所述第一流动通道(2)的侧的管板(3)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201585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180045137.3
申请日:2011-0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7D1/00 , B01F5/0647 , B01F13/1022 , B01F15/0264 , B01F15/065 , F28D7/0066 , F28D7/106 , F28D7/16 , F28D2021/0052 , F28F7/02 , F28F9/0221 , F28F9/0278 , F28F2210/02 , Y10T137/859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流体(A、B)的循环的模块,包括:至少一个流体分配板(3、5),所述流体分配板(3、5)包括产生在所述板(3、5)的平面中的主端部开放式流体供给管道(11),和与所述板(3、5)的平面成直角地产生的并且通过支路的循环网络连接到所述主管道(11)的第二端部开放式流体分配管道;至少一个集流单元(7),其包括连接到所述第二管道并且与其平行的循环管道(9),和至少一个集流板(23),所述集流板(23)包括主端部开放式流体排放管道(31)和与所述板(23)的平面成直角地产生的并且通过支路的循环网络连接到所述集流单元(7)的循环管道(9)和连接到所述主管道(31)的集流管道。
-
公开(公告)号:CN102713492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180006705.9
申请日:2011-01-20
Applicant: 西格里碳素欧洲公司
Inventor: 马库斯·弗兰兹 , 瑟伦·格茨 , 汉斯-凯特勒夫·扩特兹恩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7/02 , F28F9/22 , F28F21/02 , F28F2009/222 , F28F227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换热器(10)的引导盘组件(40),涉及使用引导盘组件(40)的换热器(10),涉及用于换热器(10)的生产方法,并涉及用于对换热器(10)进行翻新改进的翻新改进套件。根据本发明的引导盘组件(40)包括设计成用以引导介质(M1、M2)的多个引导盘(50),所述介质(M1、M2)在换热器(10)中、换热器芯(20)中以及护套区域(30’)中以交错逆流的方法流动,所述护套区域(30’)位于所述换热器芯(20)与围绕换热器芯(20)的护套(30)之间。各个盘(50)设计成被夹持在所述换热器芯(20)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713485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180006604.1
申请日:2011-01-19
Applicant: 国际壳牌研究有限公司
Inventor: T·P·冯科萨克格洛切维斯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7/024 , C10J3/86 , C10J2300/093 , C10J2300/1846 , F22B1/1846 , F28D7/0041 , F28D2021/0075 , F28F27/02 , F28F2250/06
Abstract: 一种操作换热设备的方法,该换热设备位于气化反应器的下游,该气化反应器用于部分燃烧用来生产合成气体的含碳进料。所生产的合成气体以一流速流动通过该换热设备,该流速根据合成气体所携带的结垢成分(特别是飞灰)的组成和/或颗粒尺寸进行调节。换热设备包括通道,该通道环绕一个或多个换热表面,并且具有可调节的流通能力。换热表面例如可以是圆筒形的并且同轴地嵌套,内部的换热表面限定出具有一个或多个闭合构件的内部通道,该闭合构件可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303210A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810028337.8
申请日:2008-05-23
Applicant: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8F7/02
Abstract: 一种换热器的翅片,包括设置在翅片上装配热交换管的安装孔,沿着进风方向,安装孔中心到翅片后、前两边缘的距离不相等。安装孔中心到翅片后、前两边缘的距离比值是一个范围,为0.375~1.2。安装孔上设置有翻边。本发明的管片式换热器经过优化设计与实验验证,所用热交换管的直径不变,仍然可以是9.52mm、7.94mm、7.00mm或5mm,只是安装孔中心与翅片后、前两边缘的距离不再是对称的,具有一个比较优化的范围。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易加工、翅片侧的换热系数高、翅片的传热效率高、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和性价比均比较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774608A
公开(公告)日:2006-05-17
申请号:CN200480009747.8
申请日:2004-03-22
Applicant: 诺尔斯海德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9/0278 , F28F7/02 , F28F21/04 , F28F2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和设备,该方法和设备用来使两种流体分布至多通道单块结构(单块)中的通道内并使之从中流出,其中通道口分布在所述结构的整个横截面上,所述设备由歧管头、单块单元或组件、一排所述单元或组件、或者单块装置组成。而且,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两种流体之间进行质量和/或热量传递的方法和反应器,其中通过下述设备来分布所述流体,这些设备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所述歧管头、单元或者组件、一排单元或组件、或者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573272A
公开(公告)日:2005-02-02
申请号:CN200410042949.4
申请日:2004-06-04
Applicant: 艾森曼机械制造两合公司(无限责任股东:艾森曼-基金会)
Inventor: W·劳泽
Abstract: 一个用于包括多个热交换器的送风装置的该热介质分配器(1)包括一个箱形的壳体(2),该壳体由一个隔壁(3)分隔成一个用作前流集流管的第一流动腔(5)和一个用作回流集流管的第二流动腔(6)。从第一流动腔(5)中为每个相连的热交换器分出一个前流接管(10),且为每个相连的热交换器一个回流接管(11)通入第二流动腔(6)。连接管(10,11)设置成热介质经过不同热交换器和分配器(1)的流动路径是同样长的。根据本发明的热介质分配器(1)替代由单个管件焊接在一起制成的通用热介质分配器,这种分配器结构较大,因此较昂贵并通常不能安装在送风装置的壳体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