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定子线圈绕组用多余部分整形切除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36282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21662.3

    申请日:2024-10-29

    Inventor: 夏卿 高宏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定子线圈绕组用多余部分整形切除装置,本发明涉及电机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架体,所述架体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轨,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在开合切除机构,所述开合切除机构的外侧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机构,且固定机构滑动安装在导轨的上方,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设置在开合切除机构的正上方,该电机定子线圈绕组用多余部分整形切除装置,能够精确、高效地完成多余部分的切除工作,确保每个绕组的长度都符合标准要求,提高电机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一种电机定子插线圈辅助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1931577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518058.5

    申请日:2024-10-29

    Inventor: 朱宏恩 辛光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机定子插线圈辅助工装,包括工作台,工作台顶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和第三基座,第一基座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一伸缩件,第一伸缩件顶端固定安装有托板,托板的顶面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绕线单元和驱动组件,绕线单元与驱动组件传动连接;第二基座顶面固定安装有第二伸缩件,第二伸缩件贯穿有硅钢圈,硅钢圈的外侧套设有与第二伸缩件可拆卸连接的驱转组件,第三基座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顶端转动连接有供丝组件,供丝组件传动连接有水平推移组件,本发明能够通过绕线单元完成对电机定子的绕线工作,再通过第二伸缩件将线圈嵌入到定子中,实现线圈的绕设和嵌套一序完成,降低了手工嵌套操作的工作强度。

    一种新能源扁线电机的发卡成型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25395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32072.3

    申请日:2024-1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扁线电机的发卡成型设备,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用于对漆包线进行去漆皮、校直和裁断以形成扁铜线;以及成型装置,所述成型装置用于将下料装置所形成的扁铜线进行成型加工以形成发卡线;所述成型装置包括第一成型机构,所述第一成型机构用于将扁铜线折叠为U形铜线;第二成型机构,所述第二成型机构用于在U形铜线的端部成型Z字结构;以及第三成型机构,所述第三成型机构用于对U形铜线的端部进行3D折弯;通过下料装置将漆包线加工成扁铜线,之后通过成型装置将扁铜线成型为发卡钱,无需人工进行裁断下料和扁铜线成型,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提高了弯折精度。

    由两根扁铜漆包线并绕的发卡线圈交流绕组交叉换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3482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156647.3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天津大学

    Inventor: 陈益广 邢宁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48槽4极双三相Y接相移30°、每极每相槽数为2、每相4条并联支路、每条并联支路线圈串联匝数为8匝、发卡线圈由两根扁铜漆包线并绕波绕组的交流绕组。每条并联支路中的前面4个发卡线圈串联时以及后面4个发卡线圈串联时,线圈中两根并绕扁铜漆包线导体不需要换位,即4个发卡线圈中的下层导体与下层导体、上层导体与上层导体分别通过焊接串联;只需要将前面4个串联的发卡线圈中最后面那个发卡线圈中下层导体尾端和上层导体尾端分别与后面4个串联的发卡线圈中最前面那个发卡线圈中的上层导体首端和下层导体首端通过焊接连接,实现每相每条并联支路上层导体、下层导体的交叉换位,且交叉换位的线圈边都处于槽中第8层。

    定子线圈均匀绕线方法及其绕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10926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084004.2

    申请日:2024-08-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定子绕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定子线圈均匀绕线方法及其绕线装置,包括材料准备、导线预拉伸、导线修正、质量检测、设备调试、参数设定、进行绕线、涂漆处理;其中通过在导线预拉伸阶段对导线进行预拉伸从而避免了导线的长度在绕制后由于应力释放和弹力恢复而发生变化影响导线的紧密度和形状,产生绕制不均匀的情况影响绕组的性能;同时通过绕线装置,通过对绕线装置中的张紧机构进行结构的改进,使其能够适应对预拉伸后的导线进行加工,避免了导线在绕制过程中由于张力过大导致断裂的情况出现影响导线的绕制工作。

    直流电机换向极绕组绕制方法及直流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1585371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1910651103.7

    申请日:2019-07-18

    Abstract: 一种直流电机换向极绕组绕制方法及直流电机,该直流电机换向极绕组包括上层半全圈数扁铜线绕组、下层半全圈数扁铜线绕组,上层半全圈数扁铜线绕组位于最内圈的扁铜线端部经连接部与下层半全圈数扁铜线绕组位于最内圈的扁铜线端部连接形成全圈换向极成型绕组;全圈换向极成型绕组为两圈以上长圆形线圈结构,每圈线圈结构包括两圆弧段、连于两圆弧段两端之间的直线段,上层半全圈数扁铜线绕组位于最内圈的扁铜线端部、下层半全圈数扁铜线绕组位于最内圈的扁铜线初始位置均位于圆弧段。该直流电机换向极绕组在保证直流电机在相同性能的情况下,换向极绕组体积最小化,实现了空间利用最大化。

    一种可调节的组装式线圈绕线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3178993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110532010.X

    申请日:2021-05-17

    Inventor: 洪振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节的组装式线圈绕线模具,包括绕线柱体,设置在绕线柱体两端的用于定位的端部定位件,以及设置在绕线柱体上的用于固定连接的可调式连接件;所述绕线柱体上包括第一绕线单元和第二绕线单元,第一绕线单元和第二绕线单元通过端部定位件来调节绕线柱体的高度,可调式连接件通过调节与第一绕线单元和第二绕线单元的连接位置来调节绕线柱体上的线圈绕线工位的长度。本发明通过设置高度和长度调节结构来调节线圈绕线工位的高度和长度,从而满足多种尺寸的线圈绕线模具的需求。

    一种大型线圈自动绕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049880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549472.2

    申请日:2024-1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芯线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型线圈自动绕制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绕线组件,其包括活动安装于底座上的活动座,活动座上活动设置有活动框,活动座与活动框组成环形轨,环形轨上活动设置有用于承托绕线辊的连接管。该发明提供的大型线圈自动绕制装置,在进行线圈绕制工作时,先转动活动框,使活动座的上方打开,接着将环形铁芯放置在底座上,多个活动板支撑铁芯,且部分铁芯位于活动座内,移动活动框,活动框与活动座合拢形成环形轨,且环形轨与环形铁芯相扣,此时连接管沿着环形轨移动,将线材缠绕在铁芯上,多个活动板交替与铁芯分离,铁芯始终能保持转动,让绕线辊上的线材能均匀缠绕在铁芯上。

    跑道线圈绕线装置
    1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068175B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111531102.2

    申请日:2021-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跑道线圈绕线装置,其包括工作平台、左支撑组件、右支撑组件、整形组件、热气输送装置和引线组件,所述的左支撑组件和右支撑组件相互配合,左支撑组件上设有勾线模,右支撑组件上设有治具,具包括外护套和内芯,外护套套设在内芯的外部,内芯的左端穿出外护套,且内芯的左端呈跑道型,所述的引线组件设在左支撑组件上方,用于将铜线引入左支撑组件和右支撑组件之间,所述的热气输送装置用于对线圈进行加热,所述的整形组件用于对加热后的线圈挤压,进而形成跑道线圈。采用该装置制作跑道线圈时,无需后续拉伸线圈,线圈内部不会损坏,跑道线圈的质量更好。

    一种电机定子线圈绕线压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03025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524060.3

    申请日:2024-10-30

    Inventor: 金燕 金伟 邱荣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定子线圈绕线压紧装置,涉及电机定子绕线技术领域,包括绕线机主体,绕线机主体的前侧面安装有操作台,操作台的上表面安装有控制底座,控制底座的上方安装有线圈组件,操作台的上方设置有对称绕线机构,操作台的内部设置有张力平衡机构,同步对定子模组的绕线高度进行动态调整,即在定子模组靠近绕线转盘时同步升高,远离时同步降低,通过这种绕线方式确保了铜线在输出时能够始终保持绷紧状态,有效避免了因铜线可伸展空间变化而导致的张力波动,依靠这种恒定的张力控制不仅提升了铜线绕制的紧致度,使得每层铜线之间的间距更加均匀,还显著增强了铜线贴合在定子线圈骨架上的紧密程度,从而提高了绕线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