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99531A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180055833.2
申请日:2011-11-11
Applicant: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7/219 , H02J7/022 , H02M2007/2195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开关整流电路包括:开关(M1),耦接在第一交流电压(VAC1)和直流电压(VDC)之间;开关(M2),耦接在第二交流电压(VAC2)和直流电压(VDC)之间;开关(M3),耦接在第一交流电压(VAC1)和基准电压(VSS)之间;开关(M4),耦接在第二交流电压(VAC2)和基准电压(VSS)之间;第一比较器电路(121),从第一交流电压(VAC1)和直流电压(VDC)生成第一通电检测信号(DET1a)和第一断电检测信号(DET1b)中的每一个;第二比较器电路(122),从第二交流电压(VAC2)和直流电压(VDC)生成第二通电检测信号(DET2a)和第二断电检测信号(DET2b)中的每一个;以及定时生成器(13),基于至少比较器电路(121,122)的输出控制要导通和断开的开关(M1到M4)。
-
公开(公告)号:CN102891590A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210391684.3
申请日:2012-10-15
Applicant: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电源控制装置及包含该电源控制装置的开关电源,所述电源控制装置包括:一启动单元,一控制单元、一放大器单元、一具有定时开关功能的定时器单元、电源供电端、反向输入端以及输出驱动端,当所述放大器单元输入的第三信号高于第一参考电压,所述放大器单元输出的第四信号控制所述定时器单元输出的第五信号为脉冲信号,在所述脉冲信号的有效电平时间内触发所述第六信号,并在所述第六信号触发期间,控制所述电源供电端输入的第一信号,使得所述第一信号的电压在所述电源控制装置为空载状态时维持在所述电源控制装置的关断电压以上,从而使所述电源控制装置保持在工作状态不关断,使所述开关电源在空载状态下能够稳定地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1926083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0880125732.6
申请日:2008-10-16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DC-DC转换器,具备电感器(L1)、电容器(C2)、输出电压检出电路(R1、R2),整流侧同步整流元件(Q21)及换流侧同步整流元件(Q22)构成同步整流电路,使换流侧同步整流元件(Q22)接通,从而对具备换流侧同步整流元件(Q22)、电感器(L1)及二次电池(B2)的闭合回路进行电流通电,根据输出电压(Vo)的检出电压(Vout)的电压降,进行二次电池的特性评价。这样,就不必设置专用电路,而使用给二次电池充电的电路检测二次电池的有效容量或检知其特性劣化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305513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0680041945.1
申请日:2006-12-21
Applicant: 新电元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多田信裕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1/14 , H02M3/285 , H02M3/33523 , H02M3/33592 , H02M7/062 , Y02B70/14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电源装置,能够以少量的部件构成,并能够有效地改善电源效率。该开关电源装置包括:开关电路(S1~S4),用于将直流输入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变压器(T),具有被供给所述交流电力的初级绕组;第一整流器(D21、D22),用于将在所述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上感应出的交流电力整流为直流电力;第二整流器(D31、D32),具有与所述第一整流器的阴极连接的阳极;和电容(C),连接在所述第二整流器的阴极和规定电位节点之间,作为规定负载(F)的辅助电源而起作用。开关时在次级侧的第一整流器(D21、D22)的阴极产生的浪涌通过第二整流器(D31、D32)供给到电容(C),负载(F)将被充电于电容中的电力作为工作电源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331671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0680046806.8
申请日:2006-12-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千代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1/4216 , H02M7/23 , H02M2001/4283 , Y02B70/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高频调制/解调的多相整流装置,此装置包括:用于将三相交流电源输入的三相交流变换为直流的直接耦合三相全波整流器(3);以及高次谐波校正电路,此校正电路具有与该全波整流器并联设置的三组环形调制波功率发生器(7a)~(7c)和三相复绕组高频多相变换变压器(6)以及对应于相数设置的多个环形调制波解调器与辅助的三相全波整流器(4a)~(4c),所述的多相全波整流装置的特征在于:它使上述高次谐波校正电路的直流输出与上述直接耦合的三相全波整流器(3)的直流输出并联连接,而构成一个从三相交流电源侧观察时等效的6n相(n为3~7的整数)的多相全波整流电路。由此可以同时实现小型轻量化、低噪声、高效率与低THD。
-
公开(公告)号:CN102377355A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1010264023.5
申请日:2010-08-26
Applicant: 苏州华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稳定度特高压直流高压发生器控制装置,包括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桥式逆变输出电路、倍压整流高压输出电路,所述的稳压电路由至少两级相串接的稳压单元组成,本发明通过增加稳压电路的稳压单元的级数,从而使得输入的电源经多级稳压单元后输出的电压稳定度可提高十倍以上,从而大大提高了特高压直流发生器系统的稳定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290807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219575.9
申请日:2011-08-02
Applicant: 冬雷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宽电压输入范围的小型风力发电控制器。本发明由倍压整流部分、交错并联降压斩波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本发明通过倍压整流提高输入电压,通过交错并联降压斩波实现降压及最大功率点追踪控制,是一种高性能、低成本、可升降压控制的小型风力发电控制器。所有功率器件所承受的电压均为直流母线电压的一半,在风速变化范围较宽时,均能够实现输出电压的控制,并能够提高风能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546963A
公开(公告)日:2009-09-30
申请号:CN200910026495.4
申请日:2009-04-22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70/126 , Y02P8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PFC变换器的数字单周控制方法,首先采样输出电压和电感电流,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将输出电压采样值经过电压PI调节环,同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同步采样功能完成电感电流的峰值采样以保证单周控制要求,然后再通过数字单周核心控制算法即可得到功率器件的PWM控制信号。采用这种数字单周控制方法可以有效简化PFC的数字控制结构,提高系统的实时计算能力和控制效果,解决传统单周期控制可复位积分器中运放和电容等器件离散参数的不利影响;此外系统在采样接口与传统PFC充分保持一致的同时,充分保留了传统数字控制的精确控制精度和完善的通讯能力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331671A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680046806.8
申请日:2006-12-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千代田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1/4216 , H02M7/23 , H02M2001/4283 , Y02B70/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高频调制/解调的多相整流装置,此装置包括:用于将三相交流电源输入的三相交流变换为直流的直接耦合三相全波整流器(3);以及高次谐波校正电路,此校正电路具有与该全波整流器并联设置的三组环形调制波功率发生器(7a)~(7c)和三相复绕组高频多相变换变压器(6)以及对应于相数设置的多个环形调制波解调器与辅助的三相全波整流器(4a)~(4c),所述的多相全波整流装置的特征在于:它使上述高次谐波校正电路的直流输出与上述直接耦合的三相全波整流器(3)的直流输出并联连接,而构成一个从三相交流电源侧观察时等效的6n相(n为3~7的整数)的多相全波整流电路。由此可以同时实现小型轻量化、低噪声、高效率与低THD。
-
公开(公告)号:CN100413176C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610053782.0
申请日:2006-10-11
Applicant: 何岳明
Inventor: 何岳明
Abstract: 一种交直流两用电动工具的转换电路,包括有开关、第一电阻、第一三极管以及第二电阻,开关与负载串在外部电源的正、负极之间,第一三极管集电极接充电电池负极,发射极接外部电源负极,基极经第二电阻、开关接外部电源的正极,充电电池正极与外部电源正极相连,充电电池负极经第一电阻接外部电源负极;还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三电阻、第二三极管,第一二极管串接在外部电源正极与开关之间,第三电阻串接在外部电源正极与第二三极管基极之间,第二三极管集电极接第一三极管基极,第二三极管发射极接外部电源负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无外部电源接入时,充电电池即向负载供电,而在有外部直流电源接入时,直接向负载供电的同时又向充电电池充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