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工况管路谐振效应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286037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756222.5

    申请日:2016-08-29

    Inventor: 苗瑞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低速工况管路谐振效应利用系统,包括调节腔、移动体、控制体、离心轴、离心腔、离心体、离心弹簧、圆弧板、松紧带、拉伸弹簧,离心腔、离心体、离心弹簧、圆弧板、松紧带均布置在控制体内,离心体的一端布置在离心腔内并通过离心弹簧与离心轴相连接,离心体的另一端为圆弧结构,离心体的另一端与圆弧板密封接触,松紧带布置在圆弧板的外表面。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移动板上移,进气管路容积变小;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移动板下降,进气管路容积变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可变进气管系统优化设计。

    低速工况充气效率调节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6286036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756213.6

    申请日:2016-08-29

    Inventor: 苗瑞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低速工况充气效率调节机构,包括调节腔、移动体、控制体、离心轴、离心腔、离心体、离心弹簧、圆弧板、松紧带、拉伸弹簧,离心腔、离心体、离心弹簧、圆弧板、松紧带均布置在控制体内,离心体的一端布置在离心腔内并通过离心弹簧与离心轴相连接,离心体的另一端为圆弧结构,离心体的另一端与圆弧板密封接触,松紧带布置在圆弧板的外表面。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移动板上移,进气管路容积变小;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移动板下降,进气管路容积变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可变进气管系统优化设计。

    机械式管道缩口调节装置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08030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1026873.0

    申请日:2015-12-31

    Inventor: 苗瑞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6 F02B31/06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机械式管道缩口调节装置,包括控制体、离心轴、离心腔、离心体、离心弹簧、圆弧板、松紧带,离心腔、离心体、离心弹簧、圆弧板、松紧带均布置在控制体内,离心体的一端布置在离心腔内并通过离心弹簧与离心轴相连接,离心体的另一端为圆弧结构,离心体的另一端与圆弧板密封接触,松紧带布置在圆弧板的外表面。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移动体上移,进气支管缩口变大,泵气损失较小;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移动体下降,进气支管缩口变小,滚流比变大。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可变滚流比系统优化设计。

    离心式滚流比调节系统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422264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1026876.4

    申请日:2015-12-31

    Inventor: 苗瑞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6 F02B31/06

    Abstract: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离心式滚流比调节系统,包括控制体、离心轴、离心腔、离心体、离心弹簧、圆弧板、松紧带、旋转轴、旋转板、圆弧弹簧,离心腔、离心体、离心弹簧、圆弧板、松紧带均布置在控制体内,离心体的一端布置在离心腔内并通过离心弹簧与离心轴相连接,离心体的另一端为圆弧结构,离心体的另一端与圆弧板密封接触,松紧带布置在圆弧板的外表面。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旋转板顺时针旋转,进气支管缩口变大,泵气损失较小;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旋转板逆时针旋转,进气支管缩口变小,滚流比变大。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可变滚流比系统优化设计。

    涡前脉动能可调节系统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275590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665827.9

    申请日:2015-10-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一种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的涡前脉动能可调节系统,包括旋转轴、旋转板、伸缩杆、控制体、弹簧、移动体、连接管,旋转轴镶嵌在涡轮前的排气管上,旋转板的一端与旋转轴固结在一起,第一移动体的纵截面为拱形结构,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第三移动体的纵截面均带有斜坡结构且相互配合,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控制体的下壁面后与第二移动体、第三移动体之间的腔体相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涡轮、消音器之间的排气管相连通。在本发明中,当发动机负荷较大时,涡轮前排气管喉口面积较大;当发动机负荷较小时,涡轮前排气管喉口面积较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柴油机涡轮增压系统的设计。

    进气引出管路系统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847478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144620.7

    申请日:2015-03-30

    Inventor: 苗瑞 王宁 米雷雨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6

    Abstract: 一种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的进气引出管路系统,包括旋转轴、旋转板、伸缩杆、控制体、弹簧、移动体、连接管,旋转轴镶嵌在涡轮前的排气管上,旋转板的一端与旋转轴固结在一起,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第三移动体的纵截面均带有斜坡结构且相互配合,连接管的一端穿过控制体的上壁面后与第一移动体、第二移动体之间的腔体相连通,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压气机、柴油机之间的进气管相连通。在本发明中,当发动机负荷较大时,涡轮前排气管喉口面积较大;当发动机负荷较小时,涡轮前排气管喉口面积较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柴油机涡轮增压系统的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