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34482A
公开(公告)日:2010-01-27
申请号:CN200910056558.0
申请日:2009-08-18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F24F13/04
Abstract: 一种冰蓄冷低温管道式送风装置,一次风进风管末端与诱导混合箱连接,诱导混合箱与混合风出风管连接,在一次风进风管内安装有诱导孔板,所述的诱导混合箱箱壁上开有诱导风口,诱导风口与诱导风管连接,诱导风管内设置有风阀。诱导孔板的孔大小相同且均匀满布;诱导孔板的面积与一次风进风管的截面积之比在1∶3~2∶3之间。本发明不仅可以把温度适宜的风送入房间,而且可以使空调风进入房间送风口不产生结露滴水现象;该装置具有布置灵活方便、制作简单、结构所占空间小、无附加动力源且成本低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327394A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810040189.1
申请日:2008-07-03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B01D53/26
Abstract: 一种液体除湿填料塔排管式布液器,由液体分配管和布液管组成,其特点是:液体分配管和布液管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液体分配管的两侧并联两排或两排以上的布液管,这些布液管与液体分配管垂直连接;与布液管连接的液体分配管底部开有液体喷淋孔,各布液管的底部开有喷淋孔。喷淋孔密度不小于300个/m2,采用均匀分布排列。布液器气流通道面积应达到塔截面的65%以上。本发明计算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使布液器结构简单,加工制造方便,可有效避免液体分配管中死液区的存在和液体分配管底部的布液孔与布液管底部的布液孔间的位差,液体初始分布均匀,传热传质效率高,喷淋所需压头小。
-
公开(公告)号:CN101275766A
公开(公告)日:2008-10-01
申请号:CN200810037601.4
申请日:2008-05-19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F24F3/14
Abstract: 空气除湿与溶液再生装置,除湿塔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干燥空气层、除沫器、布液器、填料和待处理空气层;再生塔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排出空气层、除沫器、布液器、填料和进口空气层。除湿塔的布液器和待处理空气层之间设置上下两层填料;在上下两层填料之间有冷却盘管,冷却盘管的冷却水进口与冷却水出口设置在除湿塔的侧壁上,通过管道与冷却装置连接;再生塔的布液器和进口空气层之间设置上下两层填料;在上下两层填料之间有加热盘管,加热盘管的加热水进口与加热水出口设置在再生塔的侧壁上,通过管道与加热器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方便,避免了除湿溶液的持续温升和再生溶液的持续降温,显著提高除湿效果和再生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108662B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1910405699.2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1N21/358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化太赫兹产生聚焦滤波元件及太赫兹检测系统,集成化太赫兹产生聚焦滤波元件,包括圆弧形的可塑型胶质材料和涂层,圆弧形的可塑型胶质材料由液态的可塑性胶质材料与高非线性纳米颗粒均匀搅拌后,放置于磨具中塑型制成;涂层选用任何吸附可见和近红外光且透射太赫兹的涂层,涂层均匀包裹在加入高非线性纳米颗粒后成圆弧形的可塑型胶质材料的外弧表面,集成化太赫兹产生聚焦滤波元件一面为可塑型胶质材料平面,另一面为弧形涂层。通过简单的集成化装置既能产生太赫兹波,又能聚焦太赫兹,同时滤除泵浦光。同时,由该元件构成的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将目前的系统集成化,可实现手持式太赫兹检测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0549012B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1910857217.7
申请日:2019-09-11
Applicant: 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上海朗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理工大学
IPC: B23K26/38 , B23K26/402 , H01L21/4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色超短脉冲光丝隐切方法,由激光光源部件同时产生多条不同波长的激光束,调整激光束的方向和光斑大小,使得激光束从待切割材料的上表面垂直入射,通过自聚焦作用和等离子体形成的散焦效应,形成一条动态平衡的激光通道,在激光通道中的不同位置形成多段超短脉冲光丝,所述多段超短脉冲光丝在空间上相连且在相连位置发生相干叠加,延长在待切割材料中的整体光丝长度。其能够提高切割效率,减小对材料的损伤,增加切割面的平整度。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实现上述多色超短脉冲光丝隐切方法的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767872B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210281440.X
申请日:2012-08-09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空调系统,包括空气处理机组、显热交换器和液体除湿装置,空气处理机组、显热交换器和液体除湿装置串联设置,液体除湿装置包括除湿器和再生器,室外新风经除湿器除湿与净化后,依次进入显热交换器和空气处理机组中换热降温后送入空调房间;室内排风进入显热交换器与新风换热后经过再生器的除湿液再生后排出室外。系统可用废热或余热对再生器中液体除湿溶液加热,使之恢复到原来的浓度再对空气除湿,节约能源。空气处理机组所需冷冻水温度比常规系统提高3℃-5℃,制冷机组效率提高10%以上。系统对空调室内的排风进行回收利用,特别适用于有废热余热的场所和空调湿负荷较大的系统,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767872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81440.X
申请日:2012-08-09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2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余热回收利用空调系统,包括空气处理机组、显热交换器和液体除湿装置,空气处理机组、显热交换器和液体除湿装置串联设置,液体除湿装置包括除湿器和再生器,室外新风经除湿器除湿与净化后,依次进入显热交换器和空气处理机组中换热降温后送入空调房间;室内排风进入显热交换器与新风换热后经过再生器的除湿液再生后排出室外。系统可用废热或余热对再生器中液体除湿溶液加热,使之恢复到原来的浓度再对空气除湿,节约能源。空气处理机组所需冷冻水温度比常规系统提高3℃-5℃,制冷机组效率提高10%以上。系统对空调室内的排风进行回收利用,特别适用于有废热余热的场所和空调湿负荷较大的系统,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694316B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0910197121.9
申请日:2009-10-13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Abstract: 一种连续型除湿溶液再生系统,太阳能溶液集热器经液体管道与溶液再生器内的布液器连接,布液器下方设置填料,溶液再生器内置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液再生器底部连接有两根管道,经第五截止阀、第六截止阀分别与第一溶液箱、第二溶液箱连接,溶液箱底部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连接,两根管道并联经溶液泵与太阳能溶液集热器连接,形成太阳能溶液加热回路;所述的第一溶液箱内置第一加热盘管,第二溶液箱内置第二加热盘管,第一加热盘管和第二加热盘管的液体进口端与出口端分别经管道与余热液体加热器连接,形成溶液辅助加热回路;所述的第一加热盘管的液体进口端设置有第一截止阀,第二加热盘管的液体进口端设置有第四截止阀。本发明实现了除湿空调再生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2175476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110063808.0
申请日:2011-03-17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IPC: G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风热回收实验系统,包括室内侧温湿度控制模块、室外侧温湿度控制模块、蒸发冷却实验模块、冷水机组模块,蒸发冷却实验模块中的直接蒸发冷却器A进风口与室内侧温湿度控制模块相连,出风口与空气-空气换热器C的排风通道进风口相连;空气-空气换热器C的新风通道进风口与室外侧温湿度控制模块相连,空气-空气换热器C的新风通道出风口与空气-水换热器B的进风口相连。本发明可以对各个城市的气象参数进行模拟,可以测得蒸发冷却系统在各个地区的室内运行状况和参数。为设计高效的利用室内排风能量的装置,取得更好的空调节能效果提供了实验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01694316A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910197121.9
申请日:2009-10-13
Applicant: 上海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Abstract: 一种连续型除湿溶液再生系统,太阳能溶液集热器经液体管道与溶液再生器内的布液器连接,布液器下方设置填料,溶液再生器内置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液再生器底部连接有两根管道,经第五截止阀、第六截止阀分别与第一溶液箱、第二溶液箱连接,溶液箱底部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连接,两根管道并联经溶液泵与太阳能溶液集热器连接,形成太阳能溶液加热回路;所述的第一溶液箱内置第一加热盘管,第二溶液箱内置第二加热盘管,第一加热盘管和第二加热盘管的液体进口端与出口端分别经管道与余热液体加热器连接,形成溶液辅助加热回路;所述的第一加热盘管的液体进口端设置有第一截止阀,第二加热盘管的液体进口端设置有第四截止阀。本发明实现了除湿空调再生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