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钩状木霉孢子制备Cr(VI)还原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52460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630239.1

    申请日:2018-1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钩状木霉孢子制备Cr(VI)还原剂的方法。步骤如下:(1)钩状木霉NYNJ03孢子悬浮液的制备;(2)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培养基(PVA-SA-PDA)核壳结构小球的制备;(3)Cr(VI)还原剂的制备。本发明制备的Cr(VI)还原剂为核壳结构的PVA-SA-PDA孢子球,小球直径为2~5mm,球体完整性较好,菌丝没有向外生长,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易于保存,其还原Cr(VI)性能与PVA-SA孢子球相比较其还原效率有所提高,而且由于小球内部含有PDA营养物质,使小球内分生孢子活性保持时间较长,还原Cr(VI)过程中循环利用次数增多,能更加有效的去除Cr(VI)污染。传统采用物理化学法去除Cr(VI)成本较高,易受沉淀剂和环境条件影响,易引起二次污染,本发明为后期的Cr(VI)还原剂的制备及扩大化生产提供新思路。

    一种高产优质富硒北虫草的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24047B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610047530.0

    申请日:2016-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优质富硒北虫草的栽培方法。方法在常规固体栽培基础上,以亚硒酸钠为硒源,于灭菌前对富硒栽培培养基进行常温浸泡处理24~36h,并采用光照增产培养方法对富硒北虫草进行栽培,可显著提升北虫草富硒和耐硒能力,降低气生菌丝过旺对转色和原基形成的影响,提高富硒北虫草产量、硒多糖产量、虫草素产量、虫草酸产量及富硒率。利用该方法生产栽培富硒北虫草,投入少,操作简单,效果稳定,且产品具有更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及经济附加值。

    一种豚草植物源微胶囊制剂

    公开(公告)号:CN104855375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236379.0

    申请日:2015-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豚草植物源微胶囊制剂按质量包括如下组分及含量:豚草提取物1%~4%、囊壁材料0.25%~1%、表面活性剂5%~12.5%、溶剂11.25%~45%、非溶剂5%~20%、固化剂1.5%~6%、去离子水加至100%。通过将豚草提取物与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制成悬浮液,在剪切条件下,在悬浮液中依次加入囊壁材料、非溶剂、固化剂,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囊壁,制成本发明豚草植物源微胶囊制剂。该制剂可有效保持药效和活性,提高防治效果。

    杀虫植物走马芹的超声波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66158C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610010581.2

    申请日:2006-09-20

    Abstract: 本发明以黑龙江省分布广泛、储藏量丰富、杀虫作用效果好的天然杀虫植物走马芹为研究对象,对杀虫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细致研究。从杀虫植物走马芹的采集、加工、提取溶剂的选择、到提取方法的筛选、提取液的浓缩,到最后对杀虫植物提取物的杀虫作用效果进行了生物测定。本发明为筛选优良的杀虫植物种类和完善的提取工艺提供了依据,将较好的提取方法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为研发林木用植物源杀虫剂提供了依据。

    中华散尾鬼笔杀虫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82860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710311692.5

    申请日:2017-05-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华散尾鬼笔杀虫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在料液比1:80(g/mL)、提取温度40℃、乙醇浓度60%、超声时间80min的条件下对中华散尾杀虫活性物质进行超声提取,杀虫活性物质的提取率可达31.2%;同时,本发明通过用一种提取中华散尾鬼笔活性物质的转接管,可将离心管作为容器连接到旋转蒸发仪上处理样品,从而满足对中华散尾鬼笔杀虫活性物质的提取要求,所述转接管包括磨砂口、管壁、硅胶塞。所述转接管通过连接1.5mL‑50mL不同规格的离心管,可以处理100μL‑30mL的样品。同时可以减少样品在容器间的转移次数,从而减少样品损失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性。

    一种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549076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09619.3

    申请日:2020-0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荧光银纳米团簇探针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荧光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步骤为:将筛选的耐银酵母菌菌株于加入硝酸银的YPD培养基中培养2-5天,菌液经超声破碎处理后离心,收集的上清液经过滤、烘干,得到粒径较小、稳定性及水溶性较好的发绿色荧光的银纳米团簇,同时发现Cr6+可使本发明制备的探针发生荧光猝灭。本发明制备银纳米团簇的方法相比较传统的物理及化学等方法在原料的选取、反应条件的调控及后期处理等方面更加简单易行,环保健康,避免了化学还原剂的使用,同时省去了传统模板法中模板的制备。本探针可应用于高灵敏、高选择性的识别检测Cr6+,且检测过程简便快速,检测结果准确,为构建Cr6+检测的传感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一种利用粘质沙雷氏菌生物降解聚乙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84957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1910629726.4

    申请日:2019-07-12

    Abstract: 一种利用粘质沙雷氏菌生物降解聚乙烯的方法,涉及一种生物降解聚乙烯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由于大量使用的聚乙烯制品分子量较大,稳定性较好,表面的疏水性较强、表面的能量过低等原因导致其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速度非常缓慢,化学物理等降解方法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的问题。方法:一、粘质沙雷氏菌菌株的活化;二、粘质沙雷氏菌生物降解聚乙烯。本发明方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利用率高;本发明的粘质沙雷氏菌可生物降解聚乙烯,其60d的降解率可达3.57%。本发明一种利用粘质沙雷氏菌生物降解聚乙烯的方法,能够用于处理环境中的塑料污染等领域,获得能生物降解聚乙烯的菌株并应用于工业降解白色塑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