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12720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115419.5
申请日:2017-03-01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高效转化三七中人参皂苷Rb1为Rd的木豆内生真菌菌株层生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G11-7及其分离方法与发酵转化人参皂苷的应用。该菌株(G11-7)来源于木豆植株,通过固体培养、分离纯化得到。该菌株能够高效、专一地转化人参皂苷Rb1为Rd,转化后的人参皂苷Rd含量约为转化前的4倍。本发明涉及的层生镰刀菌菌株(G11-7)为首次从木豆中获得的内生真菌,利用该菌株将人参皂苷Rb1转化为Rd所需的时间短、转化率高、绿色无污染,易于实现产业化生产,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3113319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210379452.6
申请日:2012-10-09
IPC: C07D263/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常用中药材板蓝根中高效提取、分离和纯化抗病毒活性成分表告伊春的方法,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安全、经济、高效地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和纯化高纯度活性单体化合物表告伊春的技术。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以干燥的板蓝根为原料,采用匀浆破碎酶解技术、酶辅助负压空化提取技术,絮凝除杂技术,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分离技术,溶剂抽提纯化技术、正相硅胶中压柱层析技术以及低温析晶和重结晶技术等一系列高效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手段得到纯度达98%以上的表告伊春。本发明所得目标化合物纯度高,生产制备量大,适用于工业化应用,对从中药板蓝根中获取抗病毒活性单体成分表告伊春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93173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03311.2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豆内生真菌及其用于高产木豆芪酸的方法,该菌种Penicillium polonicum R‑461首次从木豆中分离得到,能够生物合成木豆芪酸。此外,本发明首次利用Penicillium polonicum R‑461与木豆根构建固态发酵合成体系,并优化了发酵合成体系的关键参数,实现了整个固态发酵合成体系中木豆芪酸得率的巨大增量,为获取大量高价值的木豆芪酸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医药和保健品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和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53085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695639.X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染料木素和木豆芪酸的木豆内生真菌、菌剂及其应用,从木豆叶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内生真菌,分类命名为Talaromyces neorugulosus R‑209,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41057。该菌种从木豆叶中分离得到,可以同时生产染料木素和木豆芪酸两种酚类化合物。在发酵培养时采用苯丙氨酸进行饲喂,能够增加染料木素以及木豆芪酸的产量,将其制成菌剂,为染料木素和木豆芪酸的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在医药和化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和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829126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00599.7
申请日:2024-02-23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木豆内生真菌及其应用,从木豆叶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内生真菌,分类命名为产红青霉(Penicillium rubens)L‑150,已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40850。该内生真菌L‑150的活体菌丝可以显著诱导提高木豆毛状根中木豆芪酸的含量,实现体外高效生产木豆芪酸这一高价值活性成分,摆脱从自然资源中获取该活性成分的传统方式,为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工业化生产木豆芪酸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3896941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111318154.1
申请日:2021-11-09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C08J9/36 , C08J9/40 , C08J9/26 , C08G81/00 , C08B15/00 , C08B15/05 , C07D305/14 , B01D15/20 , B01J20/24 , B01J20/28 , B01J20/30 , C08L8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印迹吸附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H/温度双响应的多孔纤维素基紫杉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先通过纤维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笼型聚倍半硅氧烷混合,进行反相悬浮聚合、与交联剂交联,得到改性多孔纤维素水凝胶微球;然后,在改性多孔纤维素水凝胶微球表面接枝温敏性物质,使得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紫杉醇分子印迹吸附聚合物具备pH和温度的双重响应。本发明制备得到的pH/温度双响应的多孔纤维素基紫杉醇分子印迹水凝胶微球吸附量、解吸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94071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92418.7
申请日:2021-02-20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可降解的上转换核壳纳米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中提供的纳米晶的化学表达式为:Na3ZrF7:Yb,Er@CaF2,Yb,其中,“@”表示包覆;其制备方法首先采用高温溶剂热法生成粒径分布均匀的稀土掺杂的氟化锆基核纳米晶,接着采用外延生长法将CaF2基壳层包覆在核纳米晶上,从而获得具备较强红色上转换荧光和生物可降解性能的核‑壳结构纳米材料。本发明采用简单易行、绿色环保的高温热解法制备核‑壳结构纳米晶,制备的产品同时具有较强的红色上转换荧光和生物可降解性能,其较强的上转换荧光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光学成像效果,同时生物降解性能使得上转换纳米晶在发挥体内诊断和治疗功能后能够在活体内降解为可代谢的无害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7325138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610979230.6
申请日:2016-11-08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C07H17/065 , C07H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黑加仑果渣中提取分离纯化四种主要花色苷的方法。目的是提供一种简便、经济、绿色环保、收率高的从黑加仑果渣中提取分离纯化四种高纯度花色苷的方法。该方法以工业生产加工后的黑加仑废渣为原料采用匀浆破碎偶合酶水解技术、负压空化强化提取技术、大孔吸附树脂树脂富集技术、中压快闪反向色谱分离技术以及低温晶析和重结晶技术等得到纯度可达95%的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O‑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四种花色苷单体成分。该方法的原料丰富易得、工艺耗时短、溶剂消耗少、所得花色苷纯度高、生产成本低,适合用于规模化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7325139A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610986415.X
申请日:2016-11-10
Applicant: 东北林业大学
IPC: C07H17/065 , C07H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H17/065 , C07H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蓝靛果中快速高效提取纯化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的方法,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以蓝靛果提取物为原料,采取高速匀质破碎酶解技术、负压空化强化提取技术、低温絮凝沉降技术、中压快闪反相柱层析技术及重结晶技术等得到精制的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纯度可达95%以上。本发明方法绿色环保,步骤少,耗时短,目标化合物的损失少,产品得率和纯度都很高,适合于规模化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098587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210379455.X
申请日:2012-10-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盐碱地上种植菘蓝的技术,即高床浅沟疏植法,其具体过程如下:首先采用“改水肥土法”进行盐碱地综合改良,然后出机耕垄床;在垄床中间勾出浅沟,均匀播种菘蓝种子;在苗龄1-2月时进行间苗、补苗和中耕除草,并追施叶面肥1-2次;采收时选晴天,分别收集大青叶和板蓝根,晒干即可。与传统方法的工程量大、投入高、耗时长、后期管护差、治理后易出现反复的缺点相比,本方法具有投资少、易操作、省工省力、改造后不易反复的特点。本发明不仅提高了盐碱土地的利用率,还可以提升了板蓝根和大青叶的药材品质,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