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06740B
公开(公告)日:2017-09-12
申请号:CN201610322521.8
申请日:2016-05-16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C01G41/00 , B82Y30/00 , B82Y40/00 , B01J27/04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二硫化钨纳米片核壳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的复合结构的内核是碳纤维、外壳是成阵列状的二硫化钨纳米片。本发明在真空管式炉中,用热蒸发技术直接蒸发硫粉作为硫源,在载气作用下,在高温下熏蒸浸泡过WO3悬浊液的预氧化聚丙烯腈纤维,实现碳纤维和二硫化钨纳米片的同时合成,能高产率地制备得到所述碳纤维@二硫化钨纳米片核壳复合结构。该方法的产品产量大、密度高、纯度高,形貌可控,无需后处理;且该方法具有设备和工艺简单、合成生长条件严格可控、产品收率高、成本低廉、生产过程清洁环保等优点。所获得材料是优异的可见光催化剂、电催化剂、锂离子阳极材料和发光晶体管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664662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18976.4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V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90/344 , G01V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深水双船拖曳式电磁勘探系统,包括双作业船,发射作业船通过深拖缆连接发射机,所述发射机连接有发射天线和尾标;接收作业船通过深拖缆串连多台采集站,多台采集站之间通过等浮缆连接,最后一台采集站连接有尾标;作业船设置有甲板监控端、通过深拖缆及通讯电路和水下设备通讯、向水下设备提供电源、向水下设备供电,对水下设备进行控制、状态显示,拖曳水下设备按照预定的路线行进。本发明将大功率发射机置于近海底拖曳的同时,增配若干拖曳多分量电磁采集站,发射接收由两条船各自执行,发射源与观测点的距离、方位在平面上可以任意变化,时间域频率域混合发射接收,在海上作业效率、探测深度、横向分辨率方面均得以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106423144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023988.9
申请日:2016-11-1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氧化钨纳米颗粒核壳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的复合结构的内核是碳纤维、外壳是氧化钨纳米颗粒。本发明在真空炉中,在载气作用下,在高温下直接加热浸泡过WO3悬浊液的预氧化聚丙烯腈纤维,高产率、一步合成碳纤维@缺氧型氧化钨(WOx)纳米颗粒核壳复合结构。然后,将这种碳纤维@WOx纳米颗粒核壳复合结构在低温下、空气中退火进一步得到碳纤维@WO3纳米颗粒核壳复合结构。该方法产物密度高、组成和形貌可控,制备后可直接使用,无需后处理;且该方法具有设备和工艺简单、材料合成生长条件严格可控、产量大、成本低廉、生产过程清洁环保等优点。所获得材料是优异的可见光催化剂、电催化剂。
-
公开(公告)号:CN106291720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887993.8
申请日:2016-10-12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V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V3/0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可控源电磁大电流发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所述发射装置包含船载部分和水下部分,所述两部分通过万米深拖缆相互连接,所述船载部分包括大功率发电机、变频升压单元和船载甲板监控单元,所述水下部分包括水下拖体、承压密封发射舱、承压密封电子控制舱、中性浮力超低阻抗发射天线和附属配件;所述使用方法包括6个操作步骤。与传统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发射装置相比,本发明所述的海洋可控源电磁大电流发射装置,发射电流和散热效率明显提高,人工场源信号的信噪比明显增加,因此将进一步为海底以下蕴藏的诸如石油、天然气、硫化物和天然气水合物之类矿产资源的探测提供准确详实的科学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6215954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601979.7
申请日:2016-07-2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B01J27/057 , B01J35/06 , C23C16/30 , C23C16/44 , C01B3/04 , C25B1/04 , A62D3/17 , H01G9/042 , A62D10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364 , Y02E60/366 , B01J27/0573 , A62D3/17 , A62D2101/20 , B01J35/004 , B01J35/023 , B01J35/06 , C01B3/042 , C23C16/30 , C23C16/44 , C25B1/04 , H01G9/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纤维@二硒化钨纳米片核壳复合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提出的复合结构的内核是碳纤维、外壳是成阵列状的二硒化钨纳米片。本发明在真空管式炉中,用热蒸发技术直接蒸发硒粉作为硒源,在载气作用下,在高温下熏蒸浸泡过WO3悬浊液的预氧化聚丙烯腈纤维,实现碳纤维和二硒化钨纳米片的同时合成,能高产率地制备得到所述碳纤维@二硒化钨纳米片核壳复合结构。该方法的产品产量大、密度高、纯度高,形貌可控,无需后处理;且该方法具有设备和工艺简单、合成生长条件严格可控、产品收率高、成本低廉、生产过程清洁环保等优点。所获得材料是优异的可见光催化剂、电催化剂、钠/锂/镁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等。
-
公开(公告)号:CN103684033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424743.7
申请日:2013-09-18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多个功率开关器件串联实现的高压地下电磁场发射装置,其由发电装置、变压整流装置、大功率电磁发射机、发射电缆、假负载、发射电极A和B等部件集合而成,各个部件间协同作业,实现了在陆地发射高压地下大功率可控源电磁波。该设备与传统的人工电磁激励场源相比,具有激发电压更高、野外施工受地域局限性更小、揭示地下介质电性结构更加明显等的优势,因此将进一步为地下蕴藏的诸如金属矿、石油等电性异常体探测提供准确详实的科学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98466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994567.5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 , 新疆大学 ,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 , 中蓝长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nventor: 王强 , 胡济奎 , 史岷山 , 向晓成 , 侯建华 , 邓宇飞 , 刘忠建 , 王凌芬 , 谢超 , 廖福 , 韩绪 , 方靖荣 , 赵亮亮 , 芦莉玲 , 王世航 , 齐美祥 , 刘栋 , 芦歌 , 何坤韦 , 周潇 , 张小伟 , 王猛
IPC: G01M3/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盐湖渗漏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硼同位素示踪剂的盐湖渗漏监测方法。该监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示踪剂的筛选;检测仪器的选定;在盐湖检测区域内开设注入井并沿着其外围开设若干监测井;注入井投入示踪剂,监测井进行取样检测,数据分析,确定渗漏点的位置。本申请提供的监测方法有助于掌握盐湖渗漏流动方向,有助于识别渗漏点的具体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900186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19985.2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陆地超音频可控源电磁发射方法及系统,包括:电源模块;发射模块,通过全桥逆变模块发射驱动电压;升压模块,用于接收到控制模块信号后对电源模块进行升压提供给发射模块,以发射出所需电路信号;控制模块,用于与升压模块和电源模块电连接,并产生低压信号;驱动模块,用于将控制模块发射的低压信号放大至驱动电压;发射模块,通过全桥逆变模块发射驱动电压;配谐模块,与所述发射模块无线连接。本发明可以实现基于人工可控源超音频电磁信号进行陆地矿产资源探测以及地下空间精细探测的目标。该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探测成本低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971310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19989.0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低温条件下风光互补充电及保温供电一体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充电模块,通过风机和太阳能模块给蓄电池供电;供电模块,通过接收控制电路的命令切换蓄电池对外供电;控制模块,通过电池监测电路进行蓄电池的实时监测,并产生相应的切换信号对充电模块和供电模块进行控制,控制模块通过温度监测模块接收保温模块温度数据,并通过温度控制模块进行温度实时调节;保温模块,所述保温模块内部由保温棉包裹,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环境以及内部温度,并根据调节加热片功率将内部温度控制0度,防止产生水汽。最终将风能与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给蓄电池A或者B本发明可以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成本低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217352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111552187.2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IPC: G01V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收同极的电磁探测装置及方法,包括:拖体、两个电极和尾标拖体;拖体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控制模块和隔离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发射模块、接收模块、通讯模块和隔离模块电连接;隔离模块分别与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两个电极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分时工作,并控制隔离模块隔离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隔离模块物理隔离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发射与接收使用同一组电极完成,但分时工作,实现同极收发,收发一体化,实现单装置水体内作业,能提高水上作业效率,能降低仪器及水上作业成本。另外,该装置及方法也可以用于发射电极沉于海底,进行无海水衰减的探测,也可以用于陆地探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