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82328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611259790.0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高耸结构隔振系统振动变形量测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立式高耸结构精细化计算,缩尺试验模型模态测试,以及3振动变形量估算。本项发明利用两道减振原理和缩尺试验同步进行数值仿真和模型试验,最终建立一套完整且精细化的巨型高耸式气浮隔振系统振动变形量的计算评估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6650155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611264044.0
申请日:2016-12-30
Applicant: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规模振动工程控制装置优化布置方法,所述控制装置为钢弹簧隔振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实际工程确定钢弹簧初始布置方案;2)建立隔振体系整体有限元计算模型;3)确定加载工况;4)通过软件进行有限元计算各个钢弹簧的实际承载量F;5)计算各个钢弹簧的隔振效率ηn,隔振效率ηn为实际承载量F/极限承载量[F];6)隔振效率均匀化,计算均匀隔振效率[η],[η]=(η1+η2+η3+….+ηn)/n;7)如果各隔振效率ηn满足(ηn‑[η])/[η]≤10%,确定有效方案;8)针对整个隔振模型进行模态计算分析;9)确定最终方案,如果满足模态,即模态计算基频误差在10%以下,确定最终方案;10)根据确定的最终方案来布置钢弹簧。
-
公开(公告)号:CN108333930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810068309.2
申请日:2018-01-24
Applicant: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形大型气浮平台振动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如下两个步骤:(1)利用测试数据和隔振原理,确立初始方案,包括确定卓越频率,异形气浮平台的基本频率设计目标值,以及初始气浮平台振动控制整体刚度和/或每个空气弹簧单元刚度;(2)建立模态和静力双重优化目标,即建立系统三阶振型累加系数和取最大值目标,以及以重力作用下静力计算各支撑点反力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和取最小值目标,并利用多目标优化原理,求解帕累托最优解集合。采用由粗到精的两级方案设计方案,逐渐精细化设计,建立模态和静力双重优化目标,使得设计标准参数更加优化,可以快速指导准确建立较高精度的大型异形气浮振动控制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06777826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710059613.6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浮式振动控制系统三支点气路平速优化分组技术,包括步骤:1)确定气源泵位置、确定空气弹簧数量N;2)将N个空气弹簧分组,其中,第一组弹簧中设定有N1个弹簧,第一组中每个弹簧距离气源泵分别为l1、l2、….lN1,第一组弹簧与气源泵之间的总距离为l1=l1+l2+….+lN1,对l1、l2、….lN1进行遍历搜索,分别对l1、l2、….lN1赋初值,采用迭代法进行计算;3)分别计算l1、l2、l3;4)计算f=[l1‑l2]2+[l1‑l3]2+[l2‑l3]2,若满足f≤[f],确定最优线路;若不满足f≤[f],返回第2)步循环进行,直至满足f≤[f];5)按照确定的最优线路对气浮式振动控制系统中的空气弹簧群进行分组。
-
公开(公告)号:CN109871569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811601507.7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胡明祎 , 张同亿 , 黄伟 , 兰日清 , 康高轩 , 王胜奎 , 高文坛 , 曹静远 , 徐腾业 , 骆鸿生 , 申超 , 王雨国 , 刘志强 , 周杰 , 刘鑫 , 田放 , 蒋金令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有泵房集群动力设备三维扫描振动控制参数化设计方法,包括:步骤一,初步数据采集:在泵站集群设备现场踏勘并进行振动测试,制定关键减振部位并获取其数据信息;步骤二,设计3D现场扫描方案:设置多个站点,针对多个减振部位进行全方位3D扫描,连续自动化地采集点源信息;步骤三,对三维图形进行还原处理:对获取点源信息进行数据整合,生成设备实际分布图;步骤四,有限元三维参数化建模:根据三维参数建立设计参数可修改的有限元模型;步骤五,调库组合:从库中调取振动控制模块化单元方案,组合调试直至满足控制目标,最终形成初步振动控制设计方案;步骤六,减振方案详细设计优化、实施方案及局部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09826242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811601537.8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胡明祎 , 张同亿 , 黄伟 , 兰日清 , 李颖 , 刘鑫 , 田放 , 蒋金令 , 康高轩 , 王胜奎 , 高文坛 , 曹静远 , 徐腾业 , 骆鸿生 , 申超 , 王雨国 , 刘志强 , 周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强冲击四级减振地下井群结构,Ⅰ级为桩基屏障,把CFG桩或灌注桩打到基岩之上,通过一定的排列方式构成桩基屏障;Ⅱ级为复合刚性基础,包括上下两层钢筋混凝土和中间一层聚氨酯减振层;Ⅲ级为第一减振系统,由侧壁聚氨酯减振层和高变位钢弹簧阻尼器组成,高变位钢弹簧阻尼器由钢弹簧和阻尼构成;Ⅳ级为第二减振系统,主要为高刚性大质量现浇结构,选用C80及以上标号的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制成,还包括刚性壁,布置在井体表面以及第二减振系统外表面,用钢板焊接而成。多种技术融合的四级减振措施从整体上有效减小了结构所承受的振动危害,整体设计将每道防线对振动的削弱量化,最终将外界传来的超强振动影响降到期望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826241A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811601506.2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胡明祎 , 张同亿 , 黄伟 , 秦敬伟 , 兰日清 , 李颖 , 康高轩 , 王胜奎 , 高文坛 , 曹静远 , 徐腾业 , 骆鸿生 , 申超 , 王雨国 , 刘志强 , 周杰 , 刘鑫 , 田放 , 蒋金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竖井内置悬浮系统抗强冲击振动控制装置,包括:竖井岩体结构(11)以及用于悬浮支撑待处理设备(10)的多层支撑系统,所述支撑系统包括多个刚性支撑牛腿(12)、多个钢质弹簧阻尼器(13)、环梁结构(14)以及多个环梁侧面支撑结构(15);所述多个刚性支撑牛腿(12)均匀设置在竖井岩体结构(11)的内壁上且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环梁结构(14)为环绕在待处理设备外表面上的可拆卸式环状结构,所述多个环梁侧面支撑结构(15)设置在环梁结构(14)侧面,并沿着径向向外延伸突出;所述多个钢质弹簧阻尼器(13)分别安装在所述多个刚性支撑牛腿(12)与所述多个环梁侧面支撑结构(15)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6855456B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710058840.7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斜坡道车辆运行对结构楼板振动危害成因的诊断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在斜坡道与结构楼板二者之间的最短振动传递路径;2)在传递路径上设置测试点和布设测试装置;3)选取适当测试点,在常时微动和车辆通行的两种工况下分别进行测试和采集数据,对采取的数据进行傅里叶分析,若50Hz出现最大值,滤除该频率;4)在常时微动和车辆通行两种工况下,利用测试装置对上述各测试点进行振动测试,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频谱分析,以获得各测试点的常时微动与车辆通行时的谱特征值A(ωi)与B(ωi);5)对两种工况的频谱进行最值求取,也即对其比值进行求取最大值的数学计算,即获得的频率即为振动危害的最主要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07036774B
公开(公告)日:2019-02-05
申请号:CN201710058708.6
申请日:2017-01-23
Applicant: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夯作业对混凝土结构振动影响的评估技术,首先通过在无强夯作用下的原位振动测试初步分析地表条件、在强夯振源处至混凝土结构施工处(或其它既有混凝土结构)进行场地振动衰减测试;有、无强夯作用(以及强夯振动作用力不同)条件下混凝土施工条件振动测试、评估和对比,并参考《建筑工程容许振动标准》进行量化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08388283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082312.X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5D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宽泛空气弹簧隔振系统的嵌入式无线压力反馈测控器,包括:集成外壳,所述集成外壳上设置有三个水准调节螺栓孔以及多个接线口;设置在集成外壳内部的压力传感器、24位数据采集模块、微型电源模块、无线通讯模块以及存储模块;以及设置在三个水准调节螺栓孔之中的三个水准调节螺栓;其中,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集成外壳内部的中央处;24位数据采集模块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以将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转换成数字信号;无线通讯模块与24位数据采集模块电连接;存储模块与压力传感器电连接;微型电源模块为整个测控器供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