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r‑Y‑O纳米团簇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38986B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410334753.6

    申请日:2014-07-1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未来聚变堆的Cr‑Y‑O纳米团簇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钢的制备方法:向低活化钢基体粉末中添加Cr‑Y球磨混合粉末,使球磨过程中产生的Cr‑Y互溶金属和未溶纯金属Y粉分别与粉末表面吸附的氧原子发生氧化反应,原位生成Cr‑Y‑O纳米团簇和Y2O3惰性质点,其工艺流程为:首先制备Cr‑Y球磨混合粉末,然后制备低活化钢母合金粉末和Cr‑Y球磨粉末的混合粉末,再对合金混合粉末进行高温固化成型处理,最后进行热处理,得到Cr‑Y‑O纳米团簇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钢。该方法能有效降低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马氏体钢的自由氧含量和杂质元素含量,获得Cr‑Y‑O纳米团簇弥散分布,显微组织均匀,力学性能优异的氧化物弥散强化低活化钢。

    一种具有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管线钢

    公开(公告)号:CN106337104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510418577.9

    申请日:2015-07-1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保证现有管线钢优势的前提下,提供一种具有耐微生物腐蚀性能的管线钢,以实现从材料自身角度显著降低发生微生物腐蚀的可能性。按重量百分比计,该钢的化学成分如下:C:0.020~0.030%;Si:0.10~0.15%;Mn:0.9~1.1%;Cu:1.0~2.0%;Ni:0.30~0.35%;Mo:0.30~0.35%;Cr:0.30~0.35%;Nb:0.045~0.055 %;V:0.015 ~0.025 %;S≤0.0015%;P≤0.0050%;余量为Fe。该管线钢中添加了Cu元素,经过时效处理后,不仅可大幅度提高强度,而且使得该钢具有优异的耐微生物腐蚀性能。

    一种提高9~12%Cr含硅马氏体耐热钢冲击韧性的热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4593570A

    公开(公告)日:2015-05-06

    申请号:CN201310533964.8

    申请日:2013-10-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马氏体耐热钢的产品生产技术,具体提供一种提高9~12%Cr含硅马氏体耐热钢冲击韧性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①正火后冷却:在正火温度为1050±50℃条件下保温0.5~1h,随后空冷至室温;②回火后冷却:在回火温度为760±50℃条件下保温1~2h,随后油冷至室温;③去应力退火:在去应力退火温度为250±50℃条件下保温2.5~3.5h,随后空冷至室温。该工艺在保证材料强度的同时,能有效提高其冲击韧性,延长使用寿命。

    一种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1994066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910013445.2

    申请日:2009-08-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镍基马氏体沉淀硬化型合金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具有高强高韧和高耐腐蚀性能的形变诱发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及其加工工艺,它是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原子能等重要领域的新型材料。钢的成分范围(重量百分比)是,Cr:11.0~13.0%;Ni:11.0~14.0%;Ti:1.5~2.1%;Mo:0.1~1.0%;Cu:0.5~2.0%;Co:1.5~2.2%;Mn:0.5~1.5%;Si:0.1~1.0%;Al:1.0~2.0%;Nb<0.01%;C<0.01%;N<0.01%;V<0.01%;Fe:余量。加工工艺:(1)奥氏体单相区加热锻造,锻压比为6~9,锻后空冷至室温;(2)锻后热轧,初轧温度为1100~1200℃,终轧温度为800~900℃,轧后空冷至室温。本发明通过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获得具有高位错密度的马氏体基体,同时通过添加Ni、Ti、Mo、Cu等析出强化元素的适当搭配,获得高的强度、韧性以及耐腐蚀性能。

    具有高强高韧和高耐腐蚀性能的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

    公开(公告)号:CN101886228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0910011526.9

    申请日:2009-05-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镍基马氏体沉淀硬化型合金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具有高强高韧和高耐腐蚀性能的低碳马氏体时效不锈钢,它是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原子能等重要领域的新型材料。钢的成分范围(重量百分比)是,C:0.08~0.15%;Cr:11.0~12.0%;Ni:4.0~5.0%;Ti:0.2~1.0%;Mo:0.5~1.0%;Cu:2.0~3.0%;Co:2.0~3.0%;Nb:0.1~0.5%;Mn:0.5~1.5%;Si:0.5~1.5%;N<0.01%;V<0.01%;Al<0.01%;Fe:余量。本发明通过Ni、Ti、Mo、Cu、Nb等5种析出强化相元素间的适当搭配,可获得高的强度、韧性以及耐腐蚀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