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的单侧进风机力塔

    公开(公告)号:CN108592650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810328508.2

    申请日:2018-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优化的单侧进风机力塔,所述机力塔包括塔体、风机和填料,所述塔体设有进风口,所述填料分为迎风侧填料和背风侧填料,所述风机的中心线距离塔体迎风侧内壁面的距离为B3,所述风机的中心线距离塔体背风侧内壁面的距离为B4,B3与B4的比值为通过优化风机布置位置、进风口高度、填料高度及宽度和淋水密度等参数,达到减小进风死区,优化塔内的进风,充分利用塔内雨区和填料的冷却效果,从而提升整个机力塔的冷却性能。

    直流冷却水系统、发电厂系统及直流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14025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811389592.5

    申请日:2018-11-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冷却水系统,应用于发电厂系统,包括:冷却水泵、进水管、排水管、凝汽器及虹吸井,冷却水泵与进水管的第一端连接,用于抽取蓄滞洪区中引潮蓄水库的储水作为冷却水;凝汽器的入水口与进水管的第二端连接,用于通入冷却水进行换热,且凝汽器的高程高于引潮蓄水库的蓄水高程;排水管与凝汽器的出水口连接,用于将凝汽器中的冷却水排入虹吸井;虹吸井的溢流堰堰顶高程低于凝汽器出水口的高程。利用蓄滞洪区中已有的引潮蓄水库作为蓄水库,无需专门建设巨大的蓄水库;由于引潮蓄水库具有高位蓄水的特点,低水位设计较高,凝汽器的位置可以相应抬高,能够减少凝汽器的开挖深度,降低系统的造价,还能够实现就近取水,降低系统能耗。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67262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779387.8

    申请日:2019-0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箱、进水泵、第一定时装置、进水管、液位计、溶解氧控制系统、搅拌机、pH调节装置、反应器、出水管、出水箱、出水泵、第二定时装置和控制器;本发明通过定时装置控制进水泵和出水泵的水流量,并控制溶解氧浓度和pH,进行搅拌;可实现高效脱氮,有着反应可控性高、实验装置简易、反应建立时间短且运行稳定、污泥汇聚效果强,减少污泥汇聚区域面积,增加挂膜量、污泥产量少好等优点,适用于低碳氮比的市政污水处理及工业污水。

    输水隧洞输水时的泥沙特征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135069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405767.5

    申请日:2019-05-1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输水隧洞输水时的泥沙特征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将取水海域的边界参数输入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模型,进行取水海域的水流运动模拟,得到取水海域的潮流参数、水流含沙量和流场矢量图;将潮流参数、水流含沙量和流场矢量图,以及取水口的尺寸参数,输入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模型,进行取水口区域的泥沙冲淤状态模拟,得到取水口区域的淤积分布特征和含沙量变化曲线;将淤积分布特征和含沙量变化曲线,输入三维紊流泥沙数值模型,进行三维隧洞输水模拟,得到泥沙输移规律,从而确定输水隧洞在输水过程中的泥沙特征。采用本方法能够精准地获得获得隧洞输水过程中的泥沙特征。

    冷却机构与循环供水系统
    2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577416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451910.6

    申请日:2018-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机构与循环供水系统,通过第一溢流暗涵接收第一凝汽器排出的水,待第一溢流暗涵装满后,再通过第一溢流暗涵将水溢流至输送渠内,在溢流过程中,由于水充分与大气接触,并进行热交换,因此,水得到迅速降温。进入输送渠后,通过输送渠将水输送至冷却池内,在冷却池内,水得到再次降温,使得水冷却至电厂所需温度,从而有利于电厂稳定运行。由于本冷却机构因地适宜,充分利用电厂周边沟渠及水池资源,因此,有效解决了机械通风冷却塔设备占地面积大问题,极大节约了土地资源。同时,本冷却机构只需对渠道进行清理维护即可,如此,降低了循环供水系统的维护成本。

    高位收水塔的冷却系统
    2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33766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510759643.9

    申请日:2015-1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位收水塔的冷却系统,包括塔芯装置,塔芯装置以高位收水塔的中心轴线为圆心,且依次向外分为三个环状分布区:内区、中区及外区,塔芯装置包括填料装置及收水装置;填料装置包括多块填料片,分布于内区的相邻填料片之间的最大间距均为a1,分布于中区的相邻填料片之间的最大间距均为a2,分布于外区的相邻填料片之间的最大间距均为a3,其中,a1﹤a2或a1﹤a3;收水装置包括多块收水斜板,分布于内区的收水斜板的长度均为L1,分布于中区的收水斜板的长度均为L2,分布于外区的收水斜板之间的长度均为L3,其中,L1﹤L2或L1﹤L3。高位收水塔的冷却系统能提高高位收水塔的冷却效率,降低冷却塔出水水温。

    取水建筑物
    2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78389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510560106.1

    申请日:2015-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取水建筑物,包括基建设施、沉沙槽和抽水装置,抽水装置设置在基建设施上,基建设施内设有供水流通的第一流通部、第二流通部和蓄水部,沉沙槽的一端与第一流通部相连,沉沙槽的另一端接入河流用于引水,蓄水部位于沉沙槽和第一流通部的侧面,第二流通部位于蓄水部之上且位于第一流通部的侧面,在蓄水部与沉沙槽、第一流通部之间设有预定高度的拦沙坎,蓄水部的底面低于第一流通部的底面,抽水装置的抽水管口伸至蓄水部内。即使是在水流量更大、泥沙等杂质更多的雨水期,它也能正常地安全地进行取水作业。

    高位收水塔的冷却系统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33766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759643.9

    申请日:2015-1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位收水塔的冷却系统,包括塔芯装置,塔芯装置以高位收水塔的中心轴线为圆心,且依次向外分为三个环状分布区:内区、中区及外区,塔芯装置包括填料装置及收水装置;填料装置包括多块填料片,分布于内区的相邻填料片之间的最大间距均为a1,分布于中区的相邻填料片之间的最大间距均为a2,分布于外区的相邻填料片之间的最大间距均为a3,其中,a1﹤a2或a1﹤a3;收水装置包括多块收水斜板,分布于内区的收水斜板的长度均为L1,分布于中区的收水斜板的长度均为L2,分布于外区的收水斜板之间的长度均为L3,其中,L1﹤L2或L1﹤L3。高位收水塔的冷却系统能提高高位收水塔的冷却效率,降低冷却塔出水水温。

    排水箱涵构筑物
    2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78204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28844.8

    申请日:2015-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水箱涵构筑物,包括箱涵本体和取水明渠,所述箱涵本体安设于所述取水明渠的下方,所述箱涵本体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水段、管身段及出水段,所述管身段还包括向下倾斜段、水平段及向上倾斜段,所述向下倾斜段及所述向上倾斜段沿所述水平段中心线对称布置。通过将管身段设置成向下倾斜段、水平段和向上倾斜段形成的倒虹吸布置方式,可以实现所述排水箱涵从所述取水明渠的下方穿过,而避免了传统的排水箱涵横穿取水明渠的设置方式,从而减小了取水明渠过水断面的影响,减小了取水明渠的水头损失,同时,该种布置方式还可以避免设置排水箱涵支撑用的桥墩,免除了因设置桥墩所产生的费用,降低了工程建造成本,节省了开支。

    高位冷却塔的循环供水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15350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621594.2

    申请日:2015-09-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位冷却塔的循环供水系统及方法,所述高位冷却塔的循环供水系统包括:高位冷却塔,所述高位冷却塔包括管道、高位集水槽;回水装置,所述回水装置与所述高位集水槽相连通;凝汽装置,所述凝汽装置包括进水端及出水端,所述进水端与所述回水装置相连通;循环供水装置,所述循环供水装置包括立式斜流泵、出水管及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与所述出水端相连通,出水管一端与所述立式斜流泵相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管道相连通。上述高位冷却塔的循环供水系统及方法,能保证循环供水稳定,降低泵房土建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