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接头
    2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59561B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280057532.8

    申请日:2012-11-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子接头,所述端子接头消除芯体电线破损并且受回弹影响较小。所述端子接头(20)被压接至具有芯体电线(12)的铝导体电线,通过组合多个单根电线(11)来产生所述芯体电线。所述端子接头(20)设置有:承载所述芯体电线(12)的底板部(22);和一对筒件(25L、25R),所述一对筒件(25L、25R)被以围绕在所述底板部(22)处承载的所述芯体电线(12)的方式压接至所述芯体电线(12)并连接至所述底板部(22)。在所述筒件(25L、25R)的端部处,分别形成有重叠部(24L、24R),在所述重叠部处,形成所述筒件(25L、25R)的板构件被向后折叠并且被重叠。当所述筒件(25L、25R)被铆接/压接至所述芯体电线(12)时,所述重叠部(24L、24R)彼此接触而不进入所述单根电线(11)之间。

    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2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22783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10352598.1

    申请日:2012-09-20

    Inventor: 森川悟史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其中,设有防腐蚀措施的端子接头能够插入到所述连接器中,并且所述连接器能够防止在端子接头之间的短路和在模制外壳过程中恶化树脂流动,同时尺寸小于常规连接器。外壳(10)包括空腔(11),固定到电线(30)的端部的端子接头(40)从后方插入到所述空腔(11)中。端子接头(40)包括筒部(42)和在筒部(42)与电线(30)的芯线(31)之间的接触部,所述筒部(42)被固定到电线(30)的芯线(31),所述接触部被防水构件(50)覆盖。用于加宽空腔(11)的宽度的凹槽(23)形成在空腔(11)的周壁(16)的对应于端子接头(40)的筒部(42)的部分中。

    液密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2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30175A

    公开(公告)日:2008-12-24

    申请号:CN200810125176.4

    申请日:2008-06-1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密连接器,其能够在防止连接器之间反冲的同时减少部件数目。橡胶件(40)安装在内部壳体(13)上,且该橡胶件(40)包括:密封部分(41),该密封部分基本呈管形,且能够装配到内部壳体(13)的位于凸缘部分(23)之前的外周面上;支腿部分(43),其与密封部分(41)整体形成,且成形为能够穿过穿通开口(26)而向后插入;以及反冲防止部分(44),其与支腿部分(43)整体形成,且成形为能够从后方与穿通开口(26)的周缘相接合,且布置在凸缘部分(23)和面对壁(32)之间。

    电连接器外壳
    28.
    外观设计

    公开(公告)号:CN302931162S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30099539.8

    申请日:2014-04-22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电连接器外壳。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为一种电连接器外壳,该电连接器用于车辆电路中的电线连接。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后侧所示的终端入口的形状。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2。

    电连接器外壳
    29.
    外观设计

    公开(公告)号:CN302931163S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430099808.0

    申请日:2014-04-22

    Abstract: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电连接器外壳。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为一种电连接器外壳,该电连接器用于车辆电路中的电线连接。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后侧所示的终端入口的形状。4.最能表明本外观设计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设计1立体图2。5.指定基本设计:本外观设计产品有两项相似外观设计,设计1为基本设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