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0082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11524149.0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D21/02 ,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 G08B21/18
Abstract: 一种大跨度悬挑钢结构拆除时监测系统预警值的确定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监测系统的设计;步骤二,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待拆除建筑结构的模型:步骤三,进行待拆除结构拆除过程中的仿真模型计算和结构易损性分析,得出应力或者位移或者挠度大的构件和节点;步骤四,测点位置的选取;步骤五,布置监测系统,进行待拆除结构的监测;步骤六,预警值的确定。本发明解决了采用传统的方法选取预警值会给结构施工带来安全隐患、事故或者使结构施工频繁受到干扰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33085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396947.2
申请日:2024-04-02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力应变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包括一种应力应变传感器及安全壳,应力应变传感器包括传感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光栅测点,传感组件适于与待测结构连接;扩大端,套设于传感组件的外部,扩大端开设有安装孔,传感组件贯穿安装孔设置,扩大端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扩大端分别设置于光栅测点的两侧,扩大端适于增加传感组件与待测结构中的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本发明通过在传感组件的外部设置扩大端,扩大端增加传感组件与待测结构中的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传感组件与混凝土间的握裹力,提高传感组件与混凝土之间的应力应变传递效果,确保光栅测点位置在待测结构中锚固,在混凝土硬化后,保证传感组件能够协同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740515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358632.0
申请日:2023-10-19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建筑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超长智能复合密闭索,包括:传感筋,所述传感筋包括光纤光栅传感元件和传感筋纤维筋体;所述传感筋沿其长度方向分为n个索段,每个所述索段均包括传感段、隔离区和连接区,所述传感段中设置有测点;隔离区的长度不小于1米,连接区的长度不小于0.5米;隔离区范围内的光纤光栅传感元件表面涂抹不可溶隔离剂;隔离区范围内的纤维筋体的外表面制作成定位区。在制作过程中,先制作一根超长的智能复合密闭索,然后再通过切割和传感器定位等步骤,依据密闭索设计长度,实现一次性制作多根同断面尺寸的智能复合密闭索,提高了智能复合密闭索的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753570B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210221669.8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预应力与分布式光纤FRP传感技术的屋面防风揭加固预警装置,属于屋面加固技术领域,包括分布式光纤FRP传感筋,连续布置在多个屋面板上;传感筋下压件,安装在屋面板上;传感筋固定件,安装在屋面板上;BOTDA/R解调仪,通过传输线路与分布式光纤FRP传感筋一端相连,用于监测预警屋面板。本发明采用分布式光纤FRP传感器,测点连续布置,全覆盖、无死角,采用FRP材料封装传感器,同时兼顾通信光缆的作用,不仅大大提高传感器的耐久性,而且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光缆的串联节点,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良好率,采用了预应力技术,人为干预,放大了屋面风揭破坏时的应力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753570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221669.8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预应力与分布式光纤FRP传感技术的屋面防风揭加固预警装置,属于屋面加固技术领域,包括分布式光纤FRP传感筋,连续布置在多个屋面板上;传感筋下压件,安装在屋面板上;传感筋固定件,安装在屋面板上;BOTDA/R解调仪,通过传输线路与分布式光纤FRP传感筋一端相连,用于监测预警屋面板。本发明采用分布式光纤FRP传感器,测点连续布置,全覆盖、无死角,采用FRP材料封装传感器,同时兼顾通信光缆的作用,不仅大大提高传感器的耐久性,而且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光缆的串联节点,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良好率,采用了预应力技术,人为干预,放大了屋面风揭破坏时的应力变化,提高了预警的灵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691463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412928.5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云端的结构健康监测评估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其属于建筑施工监测的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在每个提升阶段内,按照预设有的对应于当前提升阶段的监测周期,定期接收所有激活传感器所反馈的实时应力监测数据;基于目标激活传感器在当前提升阶段内所对应的理论应力变化曲线,判断目标激活传感器所反馈的实时应力监测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当判断结果为是时,基于预存有的各个应力传感器之间的关联关系,识别目标激活传感器所对应的关联传感器所反馈的实时应力监测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当识别结果为是时,生成工程告警信号并反馈至用户终端。本申请具有减少误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性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02142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66304.5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 , 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握裹力自感知缓粘结智能钢绞线及其握裹力自感知方法,其包括钢绞线主体、外包保护套、填充在两者之间的缓凝粘合剂以及固定连接外包保护套内侧的光纤光栅串,光纤光栅串通过布置在钢绞线主体上的金属支架与智能钢绞线实现滑动连接;金属支架包括套设在钢绞线主体上的滑动圈、以及滑动套设在滑动圈上的固定圈,固定圈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与光纤光栅串连接的连接件;在混凝土与握裹力自感知缓粘结智能钢绞线握裹力不足时,光纤光栅串用于在智能钢绞线张拉过程中受外包保护套的轴向滑动产生轴向拉伸,轴向拉伸使光纤光栅串产生波长变化。本申请具有实现对缓粘结智能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握裹力的有效判断,保证预应力缓粘结的施工质量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061802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111373374.4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东北林业大学 ,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索力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纤光栅卡箍索力计,其包括:夹持模块,包括:外套结构、盖板、张紧结构和外套结构紧固螺栓,两个所述外套结构的两侧通过两个外套结构紧固螺栓相互连接,两个所述外套结构的顶端通过两个盖板相互连接,四个所述张紧结构分别设置在两个外套结构的四个边角处;光纤光栅应变片传感器,所述光纤光栅应变片传感器转接片与夹持模块通过螺栓固定。该光纤光栅卡箍索力计,通过测量成对卡箍间的钢索应变从而推算索力,此方法简单高效,可以随时监测新建工程和既有工程;安装方便、适用性强、不破坏钢索表面,改善了目前实际工程索力测量方法的缺失。
-
公开(公告)号:CN117569445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53686.4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长无缝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主体构造施工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在浇筑混凝土时,缓粘结预应力筋发生偏移的问题,该结构包括支撑组件、保护层控制器、定位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可伸缩的定位马凳,若干所述定位马凳用于对不同高程的缓粘结预应力筋提供支撑;所述保护层控制器用于控制缓粘结预应力筋与侧模的间距;所述定位组件包括链环,所述链环上设置有若干卡扣,若干所述卡扣用于卡接对应的缓粘结预应力筋与定位马凳。本申请具有提高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安装精度,提升建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90082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524149.0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1D21/02 ,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 G08B21/18
Abstract: 一种大跨度悬挑钢结构拆除时监测系统预警值的确定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包括步骤如下;步骤一,监测系统的设计;步骤二,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待拆除建筑结构的模型:步骤三,进行待拆除结构拆除过程中的仿真模型计算和结构易损性分析,得出应力或者位移或者挠度大的构件和节点;步骤四,测点位置的选取;步骤五,布置监测系统,进行待拆除结构的监测;步骤六,预警值的确定。本发明解决了采用传统的方法选取预警值会给结构施工带来安全隐患、事故或者使结构施工频繁受到干扰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