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通信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芯片

    公开(公告)号:CN11659494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410617.X

    申请日:2023-04-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一种串行通信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芯片。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数据接收线程将串行通信设备的数据帧发送到业务逻辑处理线程的第一消息队列;通过业务逻辑处理线程执行:从所述第一消息队列中取出所述数据帧,对所述数据帧进行处理,以及若处理结果表明要对所述数据帧进行回复,确定相应的应答报文,以及将所述应答报文发送到数据发送线程的第二消息队列;以及通过数据发送线程从所述第二消息队列中取出所述应答报文并将所述应答报文发送到所述串行通信设备,由此在多线程内单独进行数据接收、数据发送、业务逻辑处理,数据发送接收与业务逻辑处理分离充分保证了数据通信的优先级,从而能最大效率的进行数据通信。

    一种启封即失效的RFID电子标签

    公开(公告)号:CN221008296U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23075522.1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射频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启封即失效的RFID电子标签。所述标签包括:第一粘胶层结构、芯片粘合结构、标签外壳层和标签天线;在第一粘胶层结构上设置有贯穿槽;芯片粘合结构包括RFID标签芯片和第二粘胶层结构,第二粘胶层结构的第一平面与第一粘胶层结构的第一平面共面,贯穿槽的内槽壁包围芯片粘合结构的外围且内槽壁与外围之间分离设置;第一粘胶层结构的第二平面与标签外壳层粘接,在标签外壳层上设置有与贯穿槽对应的容纳槽;标签天线的天线引脚裸露设置在容纳槽的内槽壁上,标签天线的剩余部分封装在标签外壳层的内部,天线引脚与RFID标签芯片的芯片引脚电连接。本公开实现了启封即失效的效果,防护等级较高,防拆效果好。

    变电站设备数据采集装置、变电站监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1261548U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323292633.8

    申请日:2023-12-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物联网领域,提供一种变电站设备数据采集装置、变电站监控系统。所述变电站设备数据采集装置包括主控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开入开出模块以及通信模块,主控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开入开出模块以及通信模块集成于同一主板上。模拟量采集模块用于同时采集多个传感模块的多路模拟信号,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开入开出模块用于实现开关量输入和开关量输出;主控模块用于对模拟量采集模块、开入开出模块以及通信模块进行控制,并对模拟量采集模块获得的数字信号进行处理。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实现传感器信号采集、开关量输入输出等功能,从而实现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和安全认证。

    芯片散热组件和通信控制终端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15196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797016.9

    申请日:2023-06-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芯片散热组件和一种通信控制终端,属于芯片技术领域。芯片散热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形成有通孔;基座,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基座朝向所述通孔的一侧安装设有芯片;散热件,设于所述壳体外部,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以及导热组件,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导热组件抵接设于所述芯片与所述散热件之间。本发明通过将芯片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组件直接传导至壳体外部的散热件上,又通过散热件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不需要芯片通过外壳转接之后与散热板相连,增加连接的可靠性,避免外壳出现老化变形,芯片与散热板接触面存在松动脱落的风险,从而提高散热效果,延长终端的使用寿命。

    电网隧道管廊的无线ACU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2484930U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21158400.0

    申请日:2024-05-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网隧道管廊的无线ACU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电网隧道管廊的无线ACU系统包括:沿电网隧道管廊间隔布置在管廊内部的多个ACU装置;其中,各ACU装置与对应的边缘物联代理装置基于有线通信和/或无线通信实现通信连接;至少一套所述边缘物联代理装置,部署在所述电网隧道管廊端头。本实用新型方案在ACU装置中增加无线通信方式的同时,也能实现其他接入模块的扩容设置,提高了电网隧道管廊的整体监管性能。通过有线加无线的冗余通信方案,保证了电网隧道管廊内通信的稳定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