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300545B
公开(公告)日:2019-03-05
申请号:CN201610841712.5
申请日:2016-09-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2J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液态金属电池的主动均衡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均衡模块、数据采集模块、SOC计算模块以及控制模块;均衡模块与被均衡电池组构成均衡回路,被均衡电池组包括多个串联的液态金属电池,数据采集模块采集液态金属电池的电流信号,将电流信号传输给SOC计算模块,SOC计算模块计算各液态金属电池的SOC,并将各液态金属电池的SOC传输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各液态金属电池的SOC计算SOC的极差,并根据SOC的极差输出控制均衡回路的驱动信号,驱动信号控制均衡回路的通断,实现对液态金属电池组的均衡充电和均衡放电,实现被均衡电池组SOC均衡,提高电池组的容量利用率,延长电池组的循环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6981691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710216821.2
申请日:2017-04-0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威胜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储能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大容量液态金属电池界面化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电池升温至工作温度;(2)检测电池的电压,待电池电压稳定后搁置预定时间;(3)对电池恒流放电;(4)将电池搁置后,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至充满;(5)对电池进行恒压充电,待电流密度低于50mA/cm2后将电池搁置;(6)转至步骤(3)进行循环,循环5~10圈;(7)对电池进行恒流放电;(8)将电池搁置后,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充满后将电池搁置;(9)转至步骤(7)进行循环,直至电池的库伦效率满足要求,界面化成完成。通过上述方法避免电池短路失效,提高了电池使用质量,降低电池内阻极化对界面化成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903871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792526.6
申请日:2018-07-1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2J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金属电池组均衡控制方法和容错系统,包括:(1)采集各节电池单体信息,N为正常工作所需电池单体数量,M为备用电池单体数量;(2)根据各节电池单体信息,判断是否存在电池单体失效,若是进入步骤(3),否则进入步骤(4);(3)将失效电池单体旁路,接入备用电池,保证电池组正常工作;(4)根据电池电流的正负判断电池组的充放电状态,若电流为负,则进入步骤(5);若电流为正,则进入步骤(6);(5)进行充电均衡控制;(6)进行放电均衡控制。本发明中容错结构及其控制策略能够有效解决由于电池单体出现故障或过度老化导致的电池组不能继续服役的问题,同时采用主动重构的方式对电池组实施了均衡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08428950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459165.3
申请日:2018-05-1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10/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溶液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具有宽分解电压的水溶液电解质,该水溶液电解质中钠离子的浓度不低于5mol/L,其分解电压高于1.23V。本发明通过对控制该水溶液电解质中的钠离子浓度,使该电解质含有高浓度的钠离子,能够同时拓宽水溶液电解质的分解电压,并降低电极材料在该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该电解质尤其可用作于水系锌基电池,从而最终提高水系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169170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259864.9
申请日:2017-04-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剩余容量的预测方法,包括获得不同环境温度下以不同放电倍率放电的电池电压与放电容量特性数据,将电池的放电周期分解为L个子放电区间,根据第k个子放电区间起始时刻的电池电压、第k个子放电区间的放电倍率、第k个子放电区间的环境温度和电池电压放电容量特性数据获得第k个子放电区间的电池容量初值,根据第k个子放电区间的电池容量初值以及第k个子放电区间的放电倍率获得第k个子放电区间内任意时刻的剩余电池容量;获得放电周期内任意时刻的剩余电池容量。该方法将电池的放电总容量视为放电倍率和工作温度的函数,修正了安时积分法的初值,达到提高电池剩余容量预测精度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972172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710158894.0
申请日:2017-03-1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Bi2O2CO3析氢抑制剂的活性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活性炭与Bi2O2CO3析氢抑制剂的质量比范围为1∶0.01~1∶0.1;方法包括:(1)取0.014~0.056g Bi2SO4和0.5g活性炭作为原料,将其溶于65ml蒸馏水中充分搅拌后,滴入浓度为0.5mol/L KOH溶液,获得PH=11~12的混合溶液;(2)将混合溶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100ml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反应后获得水热产物;(3)将水热产物进行洗涤过滤并干燥后获得含量为2%~8%Bi2O2CO3的改性活性炭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水热法制备负载Bi2O2CO3析氢抑制剂的活性炭复合材料,方法简便,易操作,并且使Bi2O2CO3析氢抑制剂在活性炭上原位生成,分布更加均匀且两者之间具有更强的结合力,从而能够取得更好地析氢抑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467301A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498251.1
申请日:2015-08-13
IPC: C01B32/354 , H01M4/583 , H01M1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铅炭电池负极用高掺杂磷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材料由按原子百分比计的以下元素组成:磷1.50-5.80%,氧3.50-18.40%,余量为碳。所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活性炭于60~90℃下,质量浓度为10~30%的硝酸中处理1~4h;2)将步骤1)所得硝酸处理的活性炭加入0.5~3mol/L的磷酸溶液中搅拌得浆状混合物,干燥;3)在氩气气氛下,于400~600℃的管式炉中焙烧2~5h,冷却至室温,离心、洗涤并干燥。本发明的磷掺杂活性炭材料制备成电极片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磷掺杂使活性炭材料的析氢电位明显负移,在同一电位(-1.35V vs Hg/Hg2SO4)下的析氢电流也显著减小,有效抑制了活性炭材料表面的析氢反应,掺杂量越高,抑制析氢的效果也越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6356523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95448.3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4/485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48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能材料的制备方法领域,并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钛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该方法是将钛源化合物加入到溶剂搅拌得到澄清的溶液,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氨水进行溶剂热反应得到浆料;将浆料洗涤干燥后得到前驱体材料;最后将该前驱体材料在惰性气体中进行高温热处理,从而制得所需的炭包覆二氧化钛。通过本发明,可以快速、低成本的制备出二氧化钛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所制备的负极材料具有高首周库伦效率、高比容量和循环寿命长等特点,适用于大批量的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6207137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817095.5
申请日:2016-09-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复合材料包括炭包覆层和被该炭包覆层包裹的内核,其中,所述内核为包括Fe3O4、FeO和Fe三种成分的Fe3O4/FeO/Fe复合内核。本发明通过对该复合材料关键的制备工艺进行改进,直接用微纳尺寸α-Fe2O3颗粒作前驱体,用有机化合物或高分子化合物做分散剂、还原剂和炭源,采用热处理方法制备,有效简化了制备工艺,非常适用于大规模的批量生产;并且,该复合材料作为负极电极使用时,可以有效缓冲充/放电过程的体积变化对结构的破坏,提高电极材料导电性,提高该材料充/放电过程的比容量、循环稳定性以及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259033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310131587.5
申请日:2013-04-1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半液态金属电极储能电池,本发明属于储能电池领域,解决全液态金属电池所存在的电池材料选择范围窄、运行温度高及潜在的安全问题。本发明包括壳体、正极、电解质、负极和集流器,正极材料为Sn、Sb、Pb、Bi、Te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合金;负极材料为Li、Na、Mg、Ca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合金;电解质为无机盐混合物和陶瓷粉末的共混物。本发明运行时,正极为合金固态相分布在液态相中的半液态结构,电解质熔融成半液态的膏状,能有效防止正负极短路,降低储能成本,降低电池工作温度,减缓壳体腐蚀速度,延长电池寿命,提高了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适用于解决新能源发电并网、电力系统调频调峰、构建智能电网中的储能。
-
-
-
-
-
-
-
-
-